54岁武汉女患者出院后回顾:18天从迷糊和恐惧到如今满心感激

“早就诊早治疗,我才能如此快恢复!”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姚勤毅 日期:2020-02-08
■本报记者 姚勤毅

作为上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昨天上午又送别了一批被治愈的患者,54岁的武汉市民陈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从1月21日到2月7日,从宝山区仁和医院到公卫中心,从重症病房到轻症病房,再到痊愈……陈阿姨告诉记者,短短两个星期她感受了悲喜两重天,从开始的满脑子迷糊和恐惧,到如今的满心感激。

特别之旅,始于一片孝心

“这是我第一次在武汉之外过春节,也是第一次来上海,想来全程都是在病房中度过的,真不可思议”。陈阿姨说,这一次无比“特别”的上海之旅,是缘于女儿的一片孝心。

陈阿姨的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今年公司放假时间比往年晚,女儿便提议陈阿姨可以到上海过年。当时陈阿姨心里美滋滋的,立刻买好了1月20日从武汉往上海的高铁票。出发前,亲戚们在1月18日这天还特意提前办了一桌年夜饭,陈阿姨回想起来,就是从那天之后自己开始出现腹泻的情况,“当时没多想,因为一直以来都吃素为主,那天吃了点海鲜,以为是肠胃不适应了。”

“现在回想起来,离开武汉那天街上就没多少人戴口罩,媒体上相关报道很少”,但陈阿姨告诉记者,自己的性格小心谨慎,坐高铁一路上她都戴口罩,“要是当时就知道这病还会人传人,我怎么会来上海呢!”

确诊的时候,想到了最坏结果

抵沪之后,网上和朋友圈里有关“新型肺炎”的报道越来越多,加上腹泻不见好,身体也越发虚弱,陈阿姨仔细对照网上说的症状,“没想到条条都对上了!”

1月21日晚上,她在女儿的坚持下,走进了宝山区仁和医院的急诊室。腹泻、武汉来的,加上测出有发热情况……陈阿姨不出意外地被医院立刻隔离。

当时医院4楼作为隔离区,整一层只有陈阿姨一个人。隔离措施虽然严谨,但为了更好地照顾陈阿姨,医院单独给她配了一个对讲机,“医护人员常常安慰我,说‘您就安心在这住着,三天检查结果就出来了。’”

一度心态还算稳定的陈阿姨,在得知确诊之后立刻蒙了,“就是怕,心里迷糊得很,一天到头吃饭喝水都不管不顾了。”陈阿姨告诉记者,当时网络对她影响特别大,“我看到全是负面消息,什么武汉封城了,已经有患者去世了等等。当时女儿给我打电话都是带着哭腔,我强忍着泪让她放心,其实心里一点儿没底,想到了最坏结果。”

两份幸运,一份感恩

确诊后,陈阿姨在1月27日被转运到公卫中心。仅仅三天功夫,她的身体状况就大大好转,食欲好起来了。陈阿姨说,医院采用的是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生活方面照顾非常好。”

住院这么多天陈阿姨体会最深的,就是什么都不如调节好心态重要。让她惊讶的是,医院还有专门的医生给她们做心理疏导,“同屋一位老太太,刚住进来时整夜做噩梦,疏导的医生就坐在我们床边上,和我们拉拉家常。”

出院时,陈阿姨说她有两份庆幸和一份感恩。庆幸之一,是她在武汉和上海接触过的亲戚朋友,到目前为止还没一个染病的,当然也包括已被居家观察的女儿;第二点庆幸,是她就诊及时,“医生也说早治疗是我能如此快恢复的原因之一。”“我要感恩上海,感恩这两家医院。”出院时,陈阿姨依依不舍地挥别十天来共同“战斗”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