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上海女患者昨出院讲述治愈经历:用我的故事告诉所有人,积极配合,早发现、早治疗!

感谢感恩,这一路温暖无人抛弃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 日期:2020-02-07
■本报记者 顾泳

38岁的刘女士(化名)近两周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意外的恐惧与意外的惊喜,一起到来,有时回想,真像是电影一场。”昨天上午10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A1楼前,她手捧花束,深深地向医务人员鞠躬,“感谢你们!感谢你们!”

刘女士位于市中心的住所,昨天下午居委会已派工作人员上门安排消毒、保安等工作,协助她接下来两周的居家隔离生活。目前,刘女士的先生和儿子仍在集中隔离点隔离。

“当时觉得,应该是长途驾驶太疲劳了”

刘女士夫妇的父母都在湖北孝感附近的安陆,每年春节,他们都会回老家。

1月15日凌晨,刘女士一家自驾回到安陆,一路没有乘坐过其他交通工具,她回忆,“现在想来,我只是在高速服务区内上过一次厕所”。腊月二十九,微信朋友圈各种渠道已大量传播,源于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程度很厉害。刘女士便与先生商量,县级市医疗水平很有限,还是赶紧回上海吧。

大年三十,全家开启了返沪之路;两个道口测温,都很正常。大年夜22时许,全家抵达市区住所,还做了年夜饭共同庆祝春节。终于到家了,刘女士除了疲劳乏力,没有其他不适,“我与先生两人轮流开车,我当时觉得,应该是长途驾驶太疲劳了。”

“真的很感谢护士当时的这句话”

大年初一一早,疲劳无力症状仍然没有缓解,刘女士蒙着被子睡觉。先生来为她量了体温,37.3℃,正常。“还是去看看吧,放心些。”刚在居委会报备外地返沪的先生,这样劝告妻子。

两人随即步行来到家门口的二级医院。发热门诊一查,并无发热,血液检查、检测CT……一系列环节走了下来,检查结果是肺炎。

发热门诊医生说,尚不能确定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于是先为刘女士对症治疗。接下来的三天,症状依旧只是像感冒,咳嗽、流涕、喉咙痛。

初三当日,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明显紧张起来,“他们让我立刻穿上防护服,戴上帽子,再去做CT。”刘女士回忆,看到医生护士开始紧张,我害怕了。

当晚,刘女士体温升到了38℃。隔离区内,她给先生发微信,“我已经被隔离了。”先生发来宽慰的话,“在上海还是安全的,要相信医院的技术力量。”

“我知道他也慌,但必须这样安慰我。”刘女士说。当晚她吓得掉了眼泪。

29日大年初五,确诊报告单来了。护士请刘女士整理一下随身物品,前往定点收治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刘女士记得,当时她很担心这个病要不要紧。护士回答她:“别担心,不会很严重,到定点医院你接受继续治疗,会早日康复的。”刘女士说,“我真的很感谢护士当时的这句话。”

“张教授的科普视频,给了我们精神支撑”

刘女士来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后,与其他两位轻症患者被安排在同一病房。

“每天查血、做咽拭子监测、量血压、测血氧饱和度。”刘女士说,“看到护士穿着裹得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奔来跑去,常常气喘吁吁,我觉得他们真的了不起!” 下转◆8版

(上接第1版)刘女士的药是每日三顿:多尔片、利可君片等。同房间的三位轻症患者,药物都不一样,三人在隔离病房内全程佩戴口罩,只有吃饭时,轮流摘一下。

治疗的日子,也不无聊。刘女士看着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的科普视频,常常忍俊不禁,更对疾病有了全新认知。“张教授给了我们很大的精神支撑”,“当得知治疗就是由他带领团队完成的,我们更有信心了!”

才刚入院的第一、第二天,护士来来回回步履匆匆;渐渐地,“我听到她们笑了,我知道情况是在好转的。”刘女士回忆。

“医护和社区冲在前,感谢没有人抛弃我”

前天19时许,当刘女士得知自己可以出院时,压根儿反应不过来,向护士确认了好几遍。她第一时间拨通了先生的电话,儿子则惊喜道:“妈妈先回去了?我还没回去呢!”

刘女士说,这个春节自己过得犹如大梦一场,“我要感谢上海,在整个防控、治疗方面,上海做得都非常非常好!每个人,包括我接触过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干部,都没有抛弃我们,他们都冲在前面,他们感染病毒的风险肯定比我们普通人还要大。”

“我愿意接受媒体采访,讲述我的故事,是想告诉所有人,我们要积极配合,早发现、早治疗!”

据悉,刘女士的先生和儿子二人目前状态不错,将于8日解除隔离。她告诉记者,“孩子回来以后,我还要与他相对隔离一段时间,医生嘱咐,现在抵抗力还相对脆弱,居家再隔离14天,3月6日复查CT就好了。”

“这次奇异的经历提示我: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她与先生也已约好,待春暖花开时,便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正如自己这个春节得到的帮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