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今年将完成55万平方米、2.8万户中心城区旧改工作,这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用心用脑用力,解决“天下第一难事”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曹飞/杜晨薇/顾杰 日期:2020-01-17
■本报记者 曹飞 杜晨薇见习记者 顾杰

上周日一大早,黄浦区金陵东路北侧(宝兴里)旧改地块人头攒动,居民们即将告别蜗居多年的逼仄老房,准备乔迁新居,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据了解,统筹考虑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提升和居住条件改善后,海派金陵路将变身活力新走廊。

新年伊始,上海旧改工作即迎来“开门红”。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旧改,这几年以少有的力度和速度持续推进。在超额完成去年旧改任务的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上海今年将完成55万平方米、2.8万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如何更快更好推进全市旧改工作,争取早日完成全市旧改任务。这成为两会会场内的一个热议话题。

目前,中心城区剩余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主要集中在黄浦、杨浦和虹口区。“旧区改造是只争朝夕的民生工程,要乘势而上、全面提速。”代表委员们在会场里,给相关地区加油鼓劲,也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旧区改造已经进入新阶段,现有存量大多是“难啃的骨头”,甚至是“骨头中的骨头”,改造难度日益加大。旧改的资金平衡这一大难如何解决,受到代表委员的重点关注。

要解决“天下第一难事”,必须通过创新举措,依靠多方合力。上海逐渐探索出“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旧改新模式,通过充分挖掘党委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潜能,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更多调动社会力量,有效破解了融资难、土地成本收益倒挂等核心问题。

不过,朱国建委员发现,民营开发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本市旧改“虽有心动,但少有行动”,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他建议,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方面,允许民营企业通过带方案招拍挂、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项目合作等方式参与旧改项目,研究建立旧改地块协议出让供地机制。

陈永亮委员也建议,旧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可持续性资金投入是个大问题,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本。他呼吁要多措并举,拓展融资渠道。

市人大代表、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洋建议,下一步的旧改工作,要从“抓重点”“抓资金”“抓合作”三方面入手,其中,“资金能否落实直接决定旧改成败”。以杨浦区为例,于洋认为,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市旧改办、市土储中心和地产集团的支持,依托市区联手项目解决启动资金,加快资金到位速度。 下转◆7版(上接第1版)“货币补偿比例提高增加了资金结算压力,资金到位速度对项目启动和推进至关重要,要加强与市级部门沟通,加快扶持政策落地。”

2020年,旧改任务依旧艰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谋划。于洋建议,可以充分发挥街道分指挥部的属地优势,牵头“分片划块”,“依靠街道、居民区党组织力量,共同宣传政策、引导居民、推进工作”。

另外,目前容积率奖励与转移政策难操作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建筑容积率异地补偿机制的利益协调较为复杂,且容积率转移,特别是跨区容积率转移缺乏相应的标准设计,“一事一议”沟通成本较高。严格的楼高和容积率限制,容积率转移呈现“转出易转入难”的窘境,突破规划的法律风险较大。

对于健全容积率奖励及转移制度,代表委员建议,制定旧改的容积率实施细则。尽快优化制定《上海市旧区改造容积率奖励及转移实施办法》,全市统筹划定容积率转入区范围,鼓励旧改企业将容积率指标转移至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周边及城市副中心地块。重点突破容积率跨区转移瓶颈,通过联席会议论证决策,探索建立容积率指标交易市场机制。

“要适当放宽中心城区旧改地块开发的容积率标准。”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建议,提高宝贵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效率,为旧改资金平衡创造必要条件,以更快速度、更大力度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剩下的旧改地块非常难啃,成本高。代表委员们表示,推进旧改工作,关键还是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如果我们的“心”用到了、“脑”用活了、“力”用足了,一定能够更好更快改善市民群众基本居住条件,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