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一家可以创造“相遇”的书店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柳森 日期:2019-12-23
■本报记者 柳森

2019年,既做研究、也做设计的范文兵教授做了一个作品——位于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闵行校区的曦潮书店。

完成以后,在各种关于“城市更新”或“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的学术讨论或公共演讲中,他都乐于提起此番创作背后的故事。后来,这个作品被很多关注建筑或城市设计的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报道。用范文兵自己的话来说,由此积累起的传播量,远超自己很多论文的被引用量。这样的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交大闵行校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大”。宽马路、大房子、大绿地。学子们在这里生活的目的性非常强,他们所去往的空间大都功能明确。学校里的建筑大部分属于功能性建筑,如实验楼、图书馆、食堂、澡堂等。学子们的活动一般都以班级、院系为单位。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校园里,有一位毕业生,本科学的是机械,后来去北大念了法律。她回到校园里跟范文兵说,“范老师,我要做一家书店”。

因为,这位毕业生发现,交大其实有很多文艺青年,他们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需求,却找不到可以结伴而行、进行更多互动交流的去处。他们没有办法迅速在人群中识别出自己的同类,只好习惯于目的性很强的校园生活。

范文兵听了,马上应允了下来,“好!我们看看怎么把那堆文艺的人,从这些理工男、理工女中给他吸出来”。这成了范文兵答应为曦潮书店做设计的初衷。

做设计的伊始,他决心要做一个可以为特定社群(比如,热爱文艺的交大学子)而创造的文化生活空间。当时,学校正好在改造一个商业中心,在它的二楼选了一处空间,作为曦潮书店得以实现的基地。

后来,在这个书店里,无论是选书的调性、色彩,还是里面设置的活动,都是从“那样一批人”的角度、从他们喜欢的角度展开。建成以后的书店,有他们喜欢的音乐会、诗歌朗诵会、书法班,有可以倾诉的小树。他们想看书、想做小组活动,都可以去那里。

配合那里的氛围,范文兵打造了适合这个书店的视觉风格和标识系统,看上去让爱书人安心、舒适。设计上也采用了一些比较柔性的构思,比如海洋元素。在主题活动区之外,书店里有一些特别小的空间,专为此刻想独处、想安静阅读的人而设。不同密度的空间在这里错落有致,只为把那些文艺青年们从交大这个知识的大海里吸出来。当然,考虑到书店创始团队处于创业期,范文兵严格控制了建造成本。

如今,曦潮书店成了交大闵行校区一处颇有人气的网红打卡地。口耳相传之下,周边居民来了,很多年轻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看书、参加活动。

除了标志性的门前景观设计,书店内如七巧板一般可以自由拼接、组合的桌椅也成为这里最受欢迎的一个亮点。新颖且可变的桌椅摆放,给书店空间利用创造了无限可能。只要读者愿意,只要他们想得到,这里随时可以变出一处咖啡座、一个自习室。学子们可以根据活动需求,将书店的空间重新组织为多功能活动区、图书展示区、内部小组活动区、私密阅读区等。

长久以来,范文兵都喜欢可以制造更多故事的设计。这一次的尝试,让范文兵再一次坚信,设计拥有为不同社群服务的力量,更有促成不同社群相遇的力量。 (图片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