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本周有望访日,安倍想再当和事佬,但鉴于美伊结构性矛盾,分析认为——

破解美伊僵局,日本恐怕无能为力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全 日期:2019-12-17
■本报记者 张全

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正与伊朗就伊朗总统鲁哈尼访日行程作最终磋商,预计访问从12月19日开始,为期三天。如果成行,这将是2000年10月哈塔米访日以后,伊朗总统19年来首次到访。

分析人士判断,日本在中东局势方面充当“调停者”分量有限,但客观上能起到“传话者”作用。眼下,美伊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斗而不破”或将长期化。日本也许能借此访改善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但破解美伊僵局恐怕“既无心又无力”。

为首脑会做最后准备

日本共同社近日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话称,日本和伊朗正在为12月20日举行领导人会谈做最后准备。按照这位人士的说法,鲁哈尼计划在结束对马来西亚的访问后,于12月19日晚间抵达日本,开启为期三天的访问。

共同社称,就日本上述外交举措,美国已经向日本“表达赞同意见”。美国敦促日方,把鲁哈尼与安倍的会谈内容“与美方共享”。

伊朗媒体则强调了德黑兰与东京关系的重要性。伊朗国家通讯社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穆萨维表示,扩大与日本的关系是鲁哈尼访问东京的主要目标之一。“日本是亚洲重要的国家,我们与日本有很多合作。”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鲁哈尼可能的日本之行,是对6月安倍访问伊朗的礼节性回访。当时,安倍作为40多年来访问伊朗的首名日本首相,本想扮演调停者角色,但由于海湾地区多国油轮遇袭事件,局势的骤然紧张使其外交斡旋无果而终。而今,在得到美国默许的情况下,安倍希望再次在美伊之间扮演桥梁作用。

若到访会聊哪些话题?

如果鲁哈尼成行,安倍可能会与鲁哈尼探讨哪些议题?

分析认为,日本可能在三个方面有所着力。

第一,维持与伊朗的积极关系,希望伊朗确保日方石油运输安全,同时呼吁伊方继续遵守伊核协议。

中东政策分析网站“阿拉伯观察”注意到,在前不久举行的伊核问题联委会会议上,法国暗示,如果伊朗在明年1月迈出“部分退出伊核协议”第五步,法方将动用伊核协议内设置的争端解决机制。据信,该机制可能导致伊朗受到联合国方面的制裁。

“阿拉伯观察”认为,在上述背景下,安倍可以试图说服伊朗在明年1月采取一项谨小慎微的“部分退约”措施,这样就不会迫使欧洲国家触发上述机制。

第二,对于鲁哈尼可能发出的信号,向美方“传话”。

李绍先认为,眼下美伊博弈陷入僵局,双方都骑虎难下。美国的制裁虽然把伊朗逼到墙角,但既没有摧垮政权,也未令伊朗屈服,处境尴尬。而且,美国把事态搞得如此紧张,盟友怨声载道,法国防长弗洛朗丝·帕利日前批评美国对波斯湾紧张局势无动于衷,影响力下降。伊朗方面同样不好受,经济恶化程度接近两伊战争的最困难时期。尽管两国不久前互换在押人员,令外界对美伊关系缓和重燃希望,但这种期待很快又被美国对伊朗的新制裁浇灭……

“总而言之,伊朗软硬不吃,打也不是,谈也不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日本可以起到传话作用,将沟通的情况传递给美方。”

第三,就日本自卫队拟前往中东地区护航一事寻求伊方理解。

日本《朝日新闻》13日择要披露了有关日本向中东海域派遣自卫队的方针,内容包括:派遣期限定为1年;将派出1艘护卫舰,并利用在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的P-3C巡逻机;活动海域除阿曼湾外,还有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曼德海峡东侧亚丁湾公海。此外,日本还打算向位于巴林的美国海军第5舰队司令部派出高阶自卫官作为联络自卫官,争取实现情报共享。预计安倍政府将在20日或23日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上述方针。

对于日本拟向中东派兵一事,伊朗外交部副部长阿拉格希表示反对,认为此举“无益于地区和平”。

今年7月以来,针对海湾地区多国油轮遇袭,美国拉拢其他国家在海湾水域组建所谓“护航联盟”。作为美国盟友,日本迄今没有同意“入伙”,而是选择独自向中东派自卫队。《外交官》杂志评论称,安倍希望尽量避免参与可能对日伊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的联盟。

至于伊朗想摆到桌面上的议题,分析人士巴特曼赫利迪认为,伊朗急需硬通货,这比出售石油更为紧迫。日本是伊朗拥有大量冻结资产的地方之一。如果安倍能拿出一个金融方案,让日本央行成为伊朗的资金来源,鲁哈尼就可以得到好处。

分量有限的“调停者”

相比6月的“无功而返”,此次安倍能否有所斩获?

李绍先认为,日本在中东局势方面充当“调停者”分量有限,但客观上能起到“传话者”作用。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刚同样不看好日本的斡旋效果:“在美国极限施压背景下,日本恐怕难以满足鲁哈尼需求,购买伊朗石油,或者出台金融方案支持伊朗经济。”

原因在于,第一,日本政府历来把日美关系放在核心位置,而对伊关系这种区域性外交关系则被置于第二层次。安倍对伊朗示好不得不顾及美国脸色。第二,日本难以绕开美国“长臂管辖”,备受安倍政府重视的恰巴哈尔港投资项目,此前就受到美国阻力。可以想见,鲁哈尼的访问可能促使日伊外交关系有所升温,但实质性的金融领域难有大的作为。

另一方面,安倍也很难阻挡伊朗明年1月“部分退约”的步伐。在孙德刚看来,伊朗的反制措施是对美国单方面“退约”和强硬对伊政策的回应,是被逼无奈的选择。而且,美国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和最高精神领袖的制裁,在外交史上前所未有。“日本或许会进行调停,希望伊朗做出善意姿态。但伊朗国内反美势头上升,不会听劝,分阶段部分突破伊核协议的趋势看起来不可避免。”

李绍先认为,日本无法说服伊朗停止“部分退约”。但预计伊朗明年1月也不会过于激烈地采取大动作,依然会“小段切香肠”,可能慢慢提高浓缩铀纯度,以便留下充分余地。

关键仍看美国“运球”

有分析指出,日本并不是伊核问题当事方,对于解决伊核问题“既无心也无力”。解决伊核问题,关键还是看美国怎么“运球”。

孙德刚认为,2020年美国即将迎来大选,美伊僵持不下的状态将在大选年延续。一方面,美伊结构性矛盾突出,美国主导的盟友体系将伊朗视作对立面。在特朗普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把盟友团结起来,才能打造“阿拉伯版北约”。抽掉伊朗这个假想敌,美国的中东战略也就失去灵魂。此外,美国的盟友沙特和以色列也不会允许伊朗和美国大幅度地改善关系。

但另一方面,美国和伊朗也没有做好摊牌进行军事对抗的准备。特朗普年中紧急叫停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计划,表现出避免被拖入战争的谨慎态度。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和伊朗将保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冰冷对峙关系。

需要关注的是,美伊前不久在对立条件下依然做到在第三方“交换在押人员”,说明沟通渠道仍在“悄悄运行”。伊朗表示愿与美国继续“换人”,但不磋商其他事务。如果有更多类似的行动,能否为美伊关系积累善意、为未来对话做好准备,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