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的健康服务业政策和不断开放的投资环境,成就外资办医“再创业”绝佳契机

全球名医品牌纷纷“落沪生根”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 日期:2019-11-22
■本报记者 顾泳

绿树掩映的上海黄浦区合肥路上,藏着一家“小而美”的齿科诊所——来自葡萄牙的知名齿科专家马泷博士,自2014年起将目光锁定上海。至今五年间,他已在上海陆续开设6家诊所。在马泷齿科全球28个国家44家分支机构100余家诊所的庞大版图上,上海6家诊所已成为最亮眼的东方之星。“上海是一座迷人而美好的城市,我很幸运能将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到这里。”马泷说。

举世瞩目的第二届进博会刚刚闭幕,中国政府“以开放促改革”的决心,为未来经济持续保持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在上海,如马泷诊所这样的外资品牌,迎来高质量办医的绝佳时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优化的健康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开放的投资环境,持续推动的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吸引全球知名办医品牌关注上海这片热土,落地上海成为他们明智的选择。

“健康上海2030”带来前所未有契机

“健康上海2030”规划时间节点中,至2020年上海将发展成为亚洲医疗中心,并于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标国际尖端医疗技术、科学运营模式、先进管理理念,将助力上海乃至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升级。更开放环境、更周到政策支持,为全球顶尖外资办医品牌在上海创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

就在10月,排名全美2018—2019最佳医院第二位的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携手绿叶医疗集团,发布全球首家克利夫兰医学联合项目——位于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的上海绿叶利兰医院建筑设计。这家医院将借鉴国际创新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求。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首席运营官皮克说,“这次将全球首家联合医疗中心落户在上海,主要考虑上海近年在医学与科研领域都非常具有影响力。”皮克尤其提及,去年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落地后,为医院发展带来突破性进展。

离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不远处的大虹桥板块,美国哥伦比亚心脏中心在中国的临床合作伙伴——上海德达医院,已顺利开业三年有余。同样获益于“健康服务业50条”,德达医院去年作为五家接入本地医保的外资医疗机构之一,已惠及诸多来自全国30个省市及上海本地患者。“我们的高质量办医并不是指价格昂贵,而是更强调高水准医疗技术。”上海德达医院首席财务官梁嘉声说。这家医院已吸纳一大批包括中国心脏大血管专家孙立忠教授、心内科领军人才葛均波院士等在内的海内外心血管专业优秀人才。他还透露,“值得振奋的是,11月中旬上海德达医院院长孙立忠和首席医疗官葛均波院士还接受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任命,今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生将前往上海德达医院进修。这在中国医疗发展事业上亦堪称里程碑。”

更开放营商环境成就“办医快车道”

外资办医知名品牌扎根上海,为上海乃至全国引入先进技术,更促进了服务理念持续提升。这与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的宗旨高度契合:适应卓越全球城市的功能定位,不断优化健康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和投资环境,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以马泷诊所为例,马泷博士带来先进的“All-on-4”,以期在上海社会办医格局中占一席之地。所谓“All-on-4”,即一次完成四颗人工牙根植入,在手术当天制作过渡的固定牙桥,稳定后更换成为永久牙桥,由此避免漫长牙齿治疗周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痛苦。马泷诊所看中上海这一目标市场,亦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极大便利。行政总监苏雯对最初的创业印象深刻,“上海对社会办医各项政策清晰、流程明确、制度规范,能帮助我们解决创业、执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她举例,在上海外籍医生短期行医许可证的办理流程清晰,只需提供在本国的毕业证、执医证明等,一个月左右许可就能通过,效率极高!

位于浦东外高桥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来自德国的阿特蒙医院,同样因政策支持驶入“办医快车道”。这家上海自贸区内首个外资综合医院,也是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工程。据悉,德国阿特蒙集团是德国医疗及养老市场的领导者。上海阿特蒙医院执行院长潘峰列出医院从筹备到开业的“时间表”:2014年阿特蒙医院框架协议签署落地;2015年取得营业执照;2016年医院破土动工;就在一个月前,上海阿特蒙医院正式开业,“我们定位国际研究型医院,将着力打造肿瘤临床研究平台与产业转化平台;同时聚集国内外一流科研单位与临床专家,搭建协同研究网络,组织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项目,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先行先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

融入本土承担“医改试验田”重任

外资办医品牌在上海“落地生根”,更实现本土化发展,融入城市医疗卫生事业规划。第二届进博会期间,嘉会国际医院作为33家定点医疗保障机构中唯一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组成一支由11国“洋医生”七天24小时守护的保障团队。首席执行官葛丰介绍:作为上海首家外资三级医院,嘉会国际医院才刚过完“两岁生日”,两年内在“健康服务业50条”等政策加持下,医院已实现对接本地医保、携手高校共建教学基地、与区内医疗机构共同建设医联体、协助保障进博会等一系列目标。

对上海德达医院而言,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还承担“医改试验田”重任。梁嘉声告诉记者,“政府给了我们更大灵活度,有机会探索公立医院难以尝试的医改实践。”他举例,降低与压缩耗材和药品费用、医生治疗费用体现医生价值等,更科学合理的定价策略方针,将为整个医改先行探路。作为已经接入本地医保的外资医院,德达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协助优质医疗资源共同下沉,帮助医疗资源带到长三角其他区域乃至全国,助力健康上海、健康中国落到实处。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社会办医的目标是形成品牌效应、服务声誉、技术服务能级的整体提升;鼓励社会办医与世界著名医疗机构、国际医疗品牌联手合作,在市场更具竞争力,与上海建成亚洲医疗中心的定位也十分契合。”据悉,下一步上海还将持续发挥“健康服务业50条”、新虹桥国际园区“十条新政”等政策作用,逐步拓展新虹桥社会办医的效应,形成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良性竞争格局,同时带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让百姓就医体验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