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积极探索创新旧改,更高效提升民生福祉,多途径保护城市记忆

旧改提速:心用到 脑用活 力用足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杜晨薇/唐烨/周楠 日期:2019-10-21
■本报记者 杜晨薇 唐烨 周楠

国庆前夕,在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育群中学西块和241、242街坊旧区地块一轮意愿征询,分别以100%和99.43%高票通过,这是上海首次在一个街道同日生效两个旧改地块。得知结果后,居民魏正强激动地哭了。结婚至今40年,随着子辈、孙辈的降生,一家五口都挤在那个10平方米的小屋里,而今老魏终于有望和逼仄的前半辈子说再见了:“国庆节前收到这么大一个‘礼物’,我太高兴了!”

上海旧区改造今年明显提速。看看几个旧改任务较重的中心城区的“进度表”:黄浦区已于今年6月底提前完成全年旧改8000户的目标任务,预计今年旧改将超万户;杨浦区今年旧改目标任务是7000户,现已基本完成;虹口区今年旧改目标任务6000户,现已完成4540户;静安区今年旧改目标任务3500户,现已完成3007户……许许多多家庭将圆“新居梦”。

旧改办“9进9出”

今年初夏,杨浦史上最大单体旧改基地大桥街道90街坊基地预签约达生效比例,居民汪祖梅也迎来了她近几年里最忙碌、也最快乐的日子。“母亲从1944年开始住在这里,我们姐妹7人一个个都降生在这个小阁楼里。”如今一晃70多年过去。93岁的老母亲躺在床上,看着女儿女婿在房里忙前忙后地收拾行李,眼神中也透出按捺不住的喜悦。

大桥街道90街坊东至临青路、南至周家牌路、西至松潘路、北至杭州路,共涉及3600户居民,征收居住房屋2909产。为让所有住户顺利完成这次“搬家”,旧改办工作人员于6月3日起开始执行“9进9出”工作机制,即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与街道分指挥部以及征收所工作人员一起“白加黑”“五加二”,全身心投入到基地推进工作中去。

杨浦第一征收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则直接把上班地点搬到了旧改指挥部。事务所共130名工作人员,分成4个大组,38个小组,每个人要负责七八十户居民的征收工作。“以前是按照门牌分工,现在各小组按不同的家庭情况、补偿方式等类别分工,这样工作效率更高。”而今,经过数月的抢时间、赶任务,杨浦已完成了大桥90街坊基地的旧改征收工作。杨浦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已经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场“战役”,全力保障大桥街道88街坊旧改工作年内顺利完成。

黄浦区外滩街道金陵东路地块(宝兴、盛泽)旧改项目,涉及2119证居民,144证企事业单位,已经在今年8月首轮意见征询中,以99.69%的高比例生效。为了进一步推动旧改,黄浦区已经成立了旧改项目党建联席会议、旧改项目临时党支部。旧改项目党建联席会议由区领导担任召集人,区旧改办、建管委、房管局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金外滩集团等参与征收的企业,杏花楼集团、美丽华集团等动迁企业党组织派员参加,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重点事项的落实。而旧改项目临时党支部里,居民区、征收事务所的党员们,也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旧改居民排忧解难。临时党支部还吸收了党员居民代表参加,及时传递旧改居民的想法与要求。

通过旧区改造,近年来上海一大批市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今年,各区旧改进度加快,并在目标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这仰赖于一个又一个党员干部、参与者的尽心竭力。正如一位旧改工作人员所言:只要“心”用到了、“脑”用活了、“力”用足了,一定能够更好更快改善市民群众基本居住条件。

新模式下满意度高了

今年6月的一天,位于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辖区的洪南山宅旧改征收地块迎来历史性一刻——随着巨型LED屏幕上集中签约率的数字定格在“97.09%”。 下转◆9版

(上接第1版)顿时,广场上锣鼓声、欢呼声响彻一片。

也是在这一天,虹口区17街坊旧改基地内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因旧改征收二轮征询签约率达到98.81%,超3000户居民正在为自己将告别老房而欢庆。

欢乐的人群中,有一个特别的身影,她是上海地产集团副总裁管韬萍。17街坊从二轮征询启动至生效,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个中原因,没人比她更清楚:“17街坊是上海探索旧改‘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新模式下首个征询生效的地块,具有国资背景的上海地产集团介入后,采用市场机制,从多渠道融资进行旧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了资金作为保障,旧改地块征收不仅速度快,居民们的意愿和满意度都在提高。同为首批“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新模式下的旧改征收项目,洪南山宅旧改征收地块内有居民1560户、1340证,单位30证,旧改工作量不小。可在今年2月,静安区政府携手市大型国企对该地块进行首轮意愿征询时,却以99.63%的高同意率顺利通过。集中签约第一天,更是以12小时内突破97%的居民签约率,创造了上海大型旧改地块征收签约新纪录。

旧改通常被称为“天下第一难”,难事要解决必须通过创新举措,依靠多方合力。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探索“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旧区改造新模式,通过充分挖掘党委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潜能,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更多调动社会力量,有效破解了融资难、土地成本收益倒挂等核心问题。

为了进一步解决旧改过程中涉及的各类民生问题,上海各中心城区也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办法。例如,围绕房屋征收问题,黄浦区乔家路地块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为居民提供政策解释、调剂和法律咨询服务;静安区首创律师全程参与旧改工作模式,为洪南山宅地块旧改基地高比例生效提供重要保障。围绕安置房源问题,杨浦区持续推进租赁住房建设,已完成9个项目2782套。围绕收尾交地问题,虹口区优化“七步工作法”,在签约期结束后,在原有行政谈话、街道领导上门谈话、社区干部谈话的基础上,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人民调解员等对未签约、未搬迁的居民开展群众工作,力争打开群众心结,化解群众矛盾。

“一地一策”保护老城厢

旧改,关乎民生福祉,亦关乎城市记忆。如何根据地块特点和性质,强化“一地一策”研究,多渠道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多途径保护城市肌理?各区积极探索。

张园,曾有“海上第一名园”之称,是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上海现存最大的、拥有中晚期石库门种类最为齐全的建筑资源。可由于区域内绝大部分建筑为旧里,房屋本身没有卫生设备,要靠手拎马桶,居民的日子并不好过。去年9月,静安区率先在张园实行保护性征收,通过“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保护性征收方式,今年春节前,张园顺利达到签约生效比例。如今的张园,正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逐渐恢复其历史风貌和街坊肌理。其中一座历史保护建筑甚至还“变身”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张园大客堂”,成为周边居民享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老人们不可或缺的社区食堂。

黄浦老城厢也在反复调研中形成了改造规划:以复兴东路为横轴、河南南路为纵轴,将老城厢区域划分为四大象限,其中福佑地块所在区域为第一象限、露香园地块所在区域为第二象限、文庙所在区域为第三象限、乔家路所在区域为第四象限。目前,各个象限分区域都在有序推进旧改,同时黄浦区正分门别类地梳理与甄别地块内的保留保护建筑,并提出方案,以更好地保护利用好老城厢这块上海本地文化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