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临港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最能描摹出一个全新的临港,一块“新”片区——

临港之变,折射在点滴细节中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胡幸阳 日期:2019-09-21
■本报见习记者 胡幸阳

挂牌一个月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对政府工作人员而言,工作更忙了;对企业员工而言,机遇变多了。但变化远不止这些——更多细微的改变隐藏在新片区的点滴细节中。这几位临港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最能描摹出一个全新的临港,一块“新”片区。

政府工作人员:更忙了但很自豪

9月16日,周一。上午9时有两个会议,6时刚过,临港新片区企业服务局副局长沈静波已从家中驱车出发。7时许,当他走进临港新片区企业服务局时,办公室早已人来人往,喧闹而忙碌。他知道,为了上午的专项会议,这些项目管理中心的同事们昨夜忙到凌晨3时,今早又为打印、整理、校对材料,早早来到单位。

“新片区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这一点,沈静波在工作时间之外亦深有体会。家住张江地区的他,驾车上班本一路通畅,只要50分钟左右;新片区挂牌后,沈静波发现S2高速出口附近车流明显增多,有时还会拥堵,单程时间时常会增加半小时。

沈静波的工作量与道路上的汽车数量似乎在同步增加。他分管的项目管理中心主要负责跟踪、管理产业扶持项目的进程,企业越多,工作量自然越大。包括沈静波在内,项目管理中心一共只有7名职员,手头却有422个项目。为了更科学、高效地工作,他们正在建立一套“产业专项过程管理系统”,简化企业的材料递交流程,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跟踪、管理项目;同时也在考虑聘请第三方单位分担部分工作。

工作再忙,沈静波与同事们仍须挤出时间学习。除了熟悉新接触的企业,学习的重头在于研究上海及其他各地的政策。学习政策不难,难的是有所突破。他告诉记者,全国各地的政策那么多,“该想到的都想到了”。如何思考出真正“有力度”的政策,并为管委会提供建议,对企业服务局的同事们来说是个大挑战。

“为了新片区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沈静波说,企业服务局的整体气氛积极向上,“我们这些在临港工作的一线同志心里最清楚,新片区的环境更开放,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企业员工:更安心在新片区工作

水质检测产品规划工程师周建,于2017年从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来临港工作,他与爱人刘雪均供职于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他们最快明年就可以在新片区落户、购房。“能早点落户上海,我们就能更安心地在新片区工作。”周建说。

周建夫妇还要考虑几年内可能出生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周建说,在大学里、工作中,他遇到不少来自上海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养与受教育的全面程度让周建印象深刻。当记者向周建介绍了新片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时,他更是欣喜地表示,若是孩子能在临港上学,离自己近一点,再好不过了。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当初参与了滴水湖挖掘工作。他小时候就曾坐四五个小时的大巴车来临港,滴水湖与东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决定,以后要在临港工作。现在,新片区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我更不愿意离开这里。”

与周建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亨通海装副总经理周迟告诉记者,他们是一家2017年成立的科创企业,专攻海洋观测,员工大都为年轻的“90后”。“新片区的人才政策一出台,他们都对留在临港更有信心了。”

周迟说,新片区挂牌,新政策公布后,很多变化会逐渐显示出来,“进出口税率降低等,都是可以预见的、对我们企业有直接帮助的政策。而新片区为我们留下了这批优秀年轻人才,也提升了我们对人才的吸引力,这是更重要的。”

书店店长:变化藏在卖出的书里

与政府、企业员工的感受不同,在一些“旁观者”眼里,新片区挂牌这一个月来,有趣的变化有时藏在书店的书中,也藏在咖啡店卖出的咖啡里。

大隐湖畔书局店长庄传锋说,新片区挂牌这一个月,书店人气变旺,年轻人、非本地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书店就在滴水湖边。很多人听说新片区后,就来滴水湖附近兜兜转转,自然而然地走进我们店里。”庄传锋说,这家大隐书局在这个月同时起到了“信息站”的作用,“很多人第一次来临港,会找我们问方方面面的问题,小到临港的各个设施、景点怎么走,大到新片区的政策,无所不问。”

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庄传锋提到的一个小细节。他说,新片区挂牌后,书店最“火”的是关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方面的书籍。一次,一位老者走进书店,开口就要了四五本5G、人工智能方面的书籍,并尽数买下带走。

“可能因为这些书与新片区的产业结构最相关,无论是否从业人员,大家都想学习、了解一下。”庄传锋说,自己向公司总部多次申请调配相关书籍,但仍供不应求。记者跟随他转遍了700平方米的书店,一共只找到几本相关书籍。“别的都被抢完了,新一批还在调配的路上。”

比起大隐湖畔书局,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里的咖啡店员工小刘更是在“最前线”观察新片区的变化。记者来到吧台前采访时已是午后,咖啡店前坐了不少正在休息的人。小刘却说,现在人“算少的”。“这个点,大家都去窗口办事了。正午的时候,这里座无虚席。”

咖啡店的营业额最能直观地显示人气。小刘告诉记者,近一个月,营业额增长了大约1/3。而除了购买咖啡的顾客外,更多人也把她这里当作了另一个“信息站”。就在记者采访的十来分钟内,有三批人上前询问不同窗口的服务业务范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