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如弓 长江如箭 临港如镞

——写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之际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志彦/黄尖尖 日期:2019-08-20
■本报记者 王志彦 黄尖尖

去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庄严宣告,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一时,掌声雷动,欢呼四起。

9个月后的今天,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如期而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正式揭牌的历史时刻。

从此,太平洋西岸,中国海岸线中心,长江入海口,又将诞生一处开发开放的新高地,一个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一座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拥有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功能的现代化新城。

沿海如弓,长江如箭,临港如镞。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箭尖所指,长空破晓。

“中国力量”奏出的又一个强音

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守在电脑前,收看网络直播的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蓬感叹:“终于出来了,我们盼了多时了。”

盼了多时的,又岂止何万蓬一人。自去年年底以来,世界的目光就紧盯着中国,关注着上海。人们好奇,也万分期待,已进行6年的自贸试验区建设,会给世界带来何种惊喜?

这份期待里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现实焦虑。近年来,全球经济笼罩着沉沉阴霾,部分国家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采取“损人不利己”的种种手段,试图阻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保守主义的抬头,让世界经济面临分割和孤立,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全球经济衰退忧心忡忡。

此时此刻,古老的东方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擎起对外开放的大旗,让世人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下转◆5版(上接第1版)中国对全球经济走势的判断表明,这个国家决心以开放面对保守,以普惠应对专横,以包容化解对抗,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和动力,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中国力量”。

临港新片区的设立,正是这份“中国力量”奏出的又一个强音。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临港将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如此表述,让国内外经济学界激动不已。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说,这再次印证,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面对世界经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临港新片区担负着继续扩大开放的国家战略。与此同时,这里又是一处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试验田,是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经济规则的压力测试区,是顺应全球生产链重新布局的战略高地。

中国经济经过40多年的发展,改革开放面临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中国需要用高水平开放来引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一定区域内,去和世界最高水平的经济规则对接,通过破除无形的制度壁垒,形成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体现中国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既要高水平开放,与世界全面对接,又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全面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和安全监管水平,这就是临港面临的历史使命。”在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权衡看来,如果说设立深圳特区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1.0版,开发开放浦东是2.0版,自贸试验区建设是3.0版,那临港新片区的诞生,可以称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4.0版。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为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新引擎,临港新片区使命光荣,任重而道远。

一个“特”字将成为新片区标志

曾几何时,设立新片区消息传出时,有人疑惑:这会是上海自贸区继2015后的又一次扩区吗?《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谜底揭晓:“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原有自贸试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现有政策平移,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

新片区新在哪?未来怎么建?《总体方案》指明了方向:“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

犹记得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在28.78平方公里土地上启航,在国人对自由贸易还有些陌生的时候,一系列发轫之举如弦上之箭,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幕。如今6年过去,自贸区这支被激活的利箭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劲,朝着“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飞驰而去。

在此以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更多的是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而今后,一个“特”字将成为临港新片区的显著标志。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说:“临港新片区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自设立之日起便怀着剑指配置全球资源的雄心,肩负着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使命。如何突出‘特殊’,如何打造特殊功能,将会是未来建设临港的关键一环。”

放眼全球,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贸区总是与减税、高度开放、通关优惠等相关联。在《全球贸易促进报告》中排名第一的新加坡自由港自1819年设立起便坚持税收减免政策,目前全球90%以上的货物进出均不需缴纳关税。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聚集了全世界超20%的500强企业,高度开放的政策成就了“总部经济”。纽约自由贸易区里的企业设厂不需要支付任何进出口关税就能实现出口,国际退货、展览商品均无需支付关税,进出口永远不用担心过海关造成延误……这些世界发达经济体均聚焦一方区域,以特殊政策打造开放型经济,从而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几十年前,跨国公司愿意把总部放在物流成本低的地区,而今天的跨国公司更关心一个区域能否发挥总部效应。”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指出,临港新片区的目标是面向世界,吸引跨国总部落户。而这,需要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体系,需要有突破现有制度瓶颈的自信和勇气。

去年,跨国公司沃尔沃建筑设备的中国总部成功将两台挖掘机从韩国的生产工厂运往尼日利亚客户手中,不经过中国口岸,却把结算中心和税收落在了上海自贸区。这是一起离岸贸易的典型案例。但这样的操作,此前在中国无法进行。

“过去,货物如果不经过国内口岸直接由境外生产商销售给境外客户,海关因看不到货物,不能提供相关进出境单据,造成企业无法在国内开展资金结算。”公司副总裁詹旭说,这使每年高达30亿元的营业额和近10亿元的各种税收不能落地中国。

通过对标国际,让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让企业内生动力充沛不绝,从而打造充满竞争力的开放高地,这正是临港未来的建设路径,也是临港最大的“特殊之处”。

“再造一个浦东”续写新的时代传奇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还未挂牌,期待的目光便已灼烈。

8月7日,特斯拉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宣布,旗下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设顺利,预计将在2019年年底正式投产,微博还配发了一张在临港的超级工厂现场图,自豪感满满。同一天,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当天前来办理开业等业务的企业就有90多家,大厅内新设的“临港新片区投资服务咨询台”天天门庭若市,连茶水间都有创业者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新片区的各项优惠政策。8月15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位于新片区的分行同时揭牌营业,率先启动自贸区新片区金融服务。

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一周以来,市场彻底被激活。世界期待着上海陆地最东南角的这片区域给出前所未有的惊喜,但只有重任在肩者,知道这份期许的分量。

建设临港新片区,需要拿出浦东开发开放初期不畏困难、敢闯敢试、破釜沉舟的拓荒精神和创业气质。曾负责临港新城主城区建设的原临港管委会副主任鲍铁鸣每次回想起新城建设初期的岁月时总是难掩激情。“在临港开发建设的日子里,每天白天连着黑夜地工作,即便环境再艰苦,临港人总是热火朝天、拼劲十足,硬是在这‘潮来一片水,潮去一片泥’的滩涂上一点点建起一座新城。”

建设临港新片区,不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添砖加瓦”,而是瞄准新兴高端产业的“高瞻远瞩”。临港是上海高端制造的“名片”,这里诞生了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首根国产12英寸单晶硅棒、全球最大的大功率柴油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新片区的蓝图,正是对着未来的全球产业布局、科技发展趋势来绘制的。选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从定位上就与临港这片土地不谋而合。

建设临港新片区,上海必须拿出一种真正的全球眼光和前沿意识。“我的一生中经历过两次挂牌,一次是1990年5月3日浦东开发办公室在浦东大道141号挂牌,一次是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在外高桥保税区挂牌。每一次,都让上海与世界更近。”在64岁的外高桥集团原党委书记舒榕斌眼里,当年“十八勇士”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的日子虽已远去,但始终保持先发效应,始终立足上海、放眼世界的“老开发”精神,会在年轻一代新片区开发者身上延续。

有人说,建设临港新片区是“再造一个浦东”。那么,人们希望“再造”的,一定是一个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浦东”,一个体现先行者战略眼光、改革者历史担当的“浦东”。肩负国家战略,回应市场期待,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临港新片区将续写新的时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