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下院432张反对票创历史之最,保守党近四成议员“倒戈”,特雷莎·梅遭遇最沉重打击

“脱欧”协议高票被否,英国陷入“政治瘫痪泥潭”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全/陆依斐 日期:2019-01-17
■本报记者 张全 本报见习记者 陆依斐

特雷莎·梅政府的“脱欧”协议一如预期遭议会否决,这是英国历史上执政党在下议院投票表决中遭遇的最惨重失利。

具体有多惨呢?这次英国议会投票结果比例悬殊:432票反对、202票支持,反对票比支持票足足多出了230张,这在该国历史上前所未见。在上一次执政党在议会遭遇重大失败的1924年,票数之差为166张。

对此,彭博社评论称:“英国政府遭遇的最大议会失利,不仅促使主要反对党工党采取行动,试图迫使英国举行大选,还巩固了欧盟的立场。如今,英国陷入了政治瘫痪的泥潭,这样一个决定将造成英国在未来几十年国家和政治阶层处于分裂局面。”

“阿喀琉斯之踵”

这场姗姗来迟的投票不被议会通过,应该说并无太大悬念。原定于去年年底的投票被拖延至今,本就源于支持者人数“远不达标”。但令所有人震惊的是,投票差距竟如此之大,证明无论是梅连日来对议会的大声疾呼,还是最后一刻她对议员们的魅力攻势,都未能扭转乾坤。

投赞成票的202名议员主要包括196名保守党议员、3名工党议员等。投反对票的432名议员主要包括250名工党议员、118名保守党议员和35名苏格兰民族党议员等。在英国议会下院650席中,目前保守党共占317席,可见梅姨麾下有近四成议员“倒戈”。剑桥大学政治历史学家卢克·布拉希尔说:“今天在议会发生的事情确实很不寻常。”尽管英国政党常会“互斗”,但议员一般不会撕裂自己所在的政党。

《纽约时报》指出,英国1973年加入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但英国政界一直对欧盟持矛盾态度。长期以来,不仅英国两大政党保守党和工党之间存在分歧,保守党内部分歧尤其严重。2016年,面对国内“疑欧”声浪,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决定就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让民众直接对国家未来做出选择。卡梅伦打赌英国不会冒险离开欧盟,但很多人像他一样赌错了,英国民众以52%的支持率选择“脱欧”。虽然“脱欧派”宣称“脱欧”快速简单,但他们并未解释如何“夺回控制权(take back control)”,而愤愤不平的“留欧派”则指责“脱欧派”满口谎言和排外。

英国“脱欧”难以实现的“阿喀琉斯之踵”,还在于爱尔兰边界问题。众所周知,爱尔兰岛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爱尔兰地区属于英国,南部的爱尔兰则是欧盟国家。当英爱两国同属欧盟,双方贸易和人员均可通过“软边界”往来无阻。一旦英国正式“脱欧”,北爱和爱尔兰边界就将成为英欧之间唯一的陆地边界,此处如何“过关”成为难题。

“协议遭遇大比例的否决,表明它在英国政界引起较为普遍的反感。除了保守党内铁杆派力挺梅之外,绝大多数人对富有争议的爱尔兰边界‘后备安排’无法接受。”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冠杰表示。

考虑到北爱与爱尔兰“同根生”渊源和北爱民意,各方都不愿看到“硬边界”。英国、欧盟和爱尔兰先前同意,避免在英爱边界重新设置边境海关,只是迟迟未就具体安排达成一致。根据梅去年与欧盟达成的协议,如果英欧在“脱欧”过渡期内(2019年3月29日至2020年12月31日)没有谈拢,为避免出现“硬边界”,北爱仍将受到欧盟贸易规则制约。这就是所谓的爱尔兰边界“后备安排”。

这份安排在英国国内引起巨大争议。一方面,如果不对安排设置截止期,将为英国带来滞留欧盟的风险。另一个致命漏洞是,如果北爱被欧盟“挟持”,可能对英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造成损害。

英国“脱欧”向何处去

眼下,英国应该如何“保持冷静,继续前进”?没人能够断言。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情况:

其一,再次表决。根据议会下院此前决定,梅需在3个议会工作日内(21日之前)提出新“脱欧”方案,并再次提交议会表决。

其二,延迟“脱欧”。英国可能寻求延长为期2年的“脱欧”程序,但这需要英国向欧盟提出延迟要求,并获得所有欧盟国家同意。

其三,二次公投。虽然再次举行“脱欧”公投呼声日渐高涨,但梅政府坚决反对二次公投。

其四,提前大选。梅可能决定提前举行大选,以摆脱目前僵局。但她必须获得三分之二议员支持才能启动提前大选,即便真要提前大选,至少需在25个工作日之后进行。

其五,“无协议脱欧”。如果到3月29日还没有“脱欧”方案获得英国议会批准,英国或将“无协议脱欧”。英国广播公司称,“无协议脱欧”意味着英国将在一夜之间切断与欧盟的所有联系。舆论担心,一旦如此,英欧可能退回到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进行贸易往来,这将让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的英欧贸易成本增加。

现在,英国陷入困境,“脱”或“不脱”看似都是挣扎。英国议会不支持现有协议,但也不想要“无协议脱欧”。议员们希望首相去跟欧盟争取更好的条件,但是欧盟已经表明不愿再度谈判。如果再次举行公投,不但是不尊重过去的公投结果,也有损民主精神,更会为英国制造更多混乱。

梅的首相生涯会终结?

“脱欧”协议被否决意味着这次梅所推动的“脱欧”进程几近死亡,她耗费18个月的精力与欧盟开展的艰苦卓绝政治斡旋自此付诸东流。

这是对梅最严重的打击,与此同时,她的首相之位也岌岌可危——主要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在议会投票结果出炉后立即提交了对现任政府的不信任动议。不信任动议投票定于当地时间1月16日19时进行。一旦议会通过不信任动议,新政府须在14日内组成并获得半数以上下院议员支持,否则将提前举行大选。

那么,这次灾难性的历史惨败会令梅的首相生涯终结吗?目前,市场预计梅将赢得不信任动议投票。加拿大丰业银行认为,梅可能平安度过信任投票。执政伙伴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也表示将支持梅。但也有分析人士对此并不乐观。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表示,梅现在几乎无牌可打。一来,欧盟已重申不会重谈“脱欧”协议;二来,分裂的议会恐怕也不会对梅的修改版协议(亦称“B计划”)点头。因此,梅顶不住也是有可能的。

根据唐宁街的表态,梅并不打算像她的前任卡梅伦一样主动挥别相位。英国首相发言人明确表示,首相梅不会辞职。

梅希望在1月21日前与议会高级成员进行会面。梅自己在面对众多记者时是这么说的:“很明显,议会并不支持这项协议。但是,今晚的投票并没有告诉我们议会支持什么。”

对此,一位政府发言人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梅并不相信她的“脱欧”协议已经结束,跨党派商议可能是未来达成协议的基础。

关于梅的命运,外界还提出一种假设,即梅可以承诺一旦英国退出欧盟,她立即辞去首相,以换取“疑欧派”保守党人的支持,并由保守党推出新首相重塑与欧盟关系。田德文认为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梅坚称不辞职,另一方面如今的困局并非换一个领导人就能解决,英国大多数人还是对协议不满,而非首相本人。

此外,外界预计梅将在几天内访问布鲁塞尔,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进行磋商。

欧盟出现重大分歧

英国舆论认为,协议被否决之后,欧盟对英国“脱欧”的长期战略也将迎来反思的时刻。自2016年英国公投以来,欧盟似乎患上“选择焦虑症”,无法在安排英国有序退出与维护欧洲一体化之间做出取舍。在欧盟眼中,只有英国有责任做出让步。然而,协议的“惨败”让欧盟的做法受到质疑,也迫使英欧在未来几个月重新考虑可行方案。

欧盟前贸易官员、现任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负责人霍素克·李—牧山浩石表示,该协议对欧盟来说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胜利。欧盟谈判代表从英国获得了非常有利的条款,但“可能因为无法批准而失败”。

最近,欧盟内部对于如何应对“脱欧”僵局的看法发生转变。周二晚间,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英国最终需要更多时间。一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欧盟领导人可能会批准将英国“脱欧”最终期限延长至7月1日,并附加一些政治条件。

欧盟官员中的一个阵营认为,延长期限(甚至可能延长至今年年底)是有好处的,可以让英国有时间“退烧”。但这中间有个巨大的政治障碍:英国需要在7月新一届欧洲议会首次会议之前选举欧洲议会议员。律师们被要求寻找变通办法,但尚未找到无懈可击的方案。几位欧盟高级外交官暗示,随着“无协议脱欧”的准备工作加快,爱尔兰将受到间接压力。在未来几周,欧盟可能转向爱尔兰边境问题,这是一个迄今被禁止的话题。

眼下,关于如何应对英国“脱欧”的结局,欧盟方面出现了重大的战术分歧。对于梅提出的额外保证要求,法国、爱尔兰和图斯克采取了强硬态度,而德国和容克则更愿意采取灵活态度。这种差异部分归因于不同的目标。德国总理默克尔越来越担心英国“无协议退欧”,以及如此激烈的“分手”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后果。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更了解英国“脱欧”对国内民粹主义政治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治影响。容克渴望挽救一项协议;图斯克则明确表示,他的理想是“英国不退欧”。一名欧盟外交官表示,“对所有人来说,最糟糕的事情将是欧洲理事会陷入分歧和更多混乱。”

田德文认为,“脱欧”演变为“拖欧”,折射了英国和欧洲的深层问题。英国国内、各党派间、同一党派内部,以及民众的立场高度分化,“脱欧”、“不脱欧”、“有协议脱欧”、“无协议脱欧”莫衷一是,反映了英国人在自主支配国家权力与享受欧洲一体化便利和好处之间患得患失的心态。欧盟的矛盾则在于,一方面想让英国“快速脱欧”,除去这个给欧洲一体化带来不确定性的因素,但囿于制度设计,在技术上又无法对英国做出太大让步,不愿开启“英国特殊”的先例。

李冠杰认为,“拖欧”还反映了西方制度的内在危机。不少国家的精英党派意见分裂,效率低下,民主制度又使用过度,通过公投把国家治理的责任和风险转嫁给民众。在民粹主义煽风点火下,国家可能走上危险道路。这也是人们需要引起警惕的。

新闻链接

“脱欧”大事记

■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宣布脱离欧盟,时任首相卡梅伦辞职。

■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

■2017年3月29日,英国新任首相特雷莎·梅宣布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开启“脱欧”程序,英国将利用两年时间完成“脱欧”谈判。

■2017年6月19日,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脱欧”谈判。

■2017年8月15日,英国政府公布了首份“脱欧”立场文件,提出在英国退出欧盟关税同盟后设立“临时关税同盟”,避免“脱欧”给英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2017年12月8日,英国和欧盟共同宣布,已就包括分手费、爱尔兰边界、欧盟在英公民权利在内的三大核心议题取得一致,这标志着“脱欧”谈判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2018年3月19日,欧盟与英国就2019年3月英国“脱欧”后为期两年的过渡期条款达成广泛协议。

■2018年11月13日,英国与欧盟就“脱欧”协议内容达成一致。11月14日,英国内阁对“脱欧”初步协议表示支持。

■11月25日,欧盟特别峰会正式通过“脱欧”协议。这是英国与欧盟启动“脱欧”谈判一年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

■2019年1月15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此前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