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集装箱大佬”功能转型升级成出口“一带一路”主战场

吴淞“张军宝”码头没落后再崛起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晔 日期:2018-12-21
■本报记者 李晔

逸仙路4377号,吴淞海关“三角楼”所在地。这座建筑今年可谓百感交集——它既目睹了“张军宝”码头集装箱量的史上最低,却又在同期见证了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三船同靠”、2万游客同时上下船的人流大考,更亲历和保障了近百万吨、货值100亿元的“中国制造”货物出口“一带一路”沿线30余个国家。

2018年,昔日“集装箱大佬”跟随上海城市变迁、功能升级步伐而不断谋求转型,新的“张军宝”再崛起。

从灯火通明到几天亮一回

地处黄浦江北段沿线的上港九区、十区、十四区,分别对应张华浜码头、军工路码头和宝山码头,曾是上海港最大海运集装箱码头,俗称“张军宝”。40年前,我国首条集装箱班轮航线从这里开辟,至21世纪初,三大码头迎来黄金时代,其监管海关吴淞海关也由此被称“全国第一关”,全国海关税收中一度有1/16来自吴淞海关。2001年进入吴淞海关工作的朱凌记得,鼎盛期,“三角楼”7楼负责货物放行确认和查验受理的监控中心,因业务繁忙,日夜灯火通明,24小时受理业务。

然而,随着外高桥港区逐期建设和2005年洋山深水港正式开港,外港和洋山渐渐挑起两大外贸主港区大梁。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量达4023万标箱,连续8年居全球之首,但这其中,“张军宝”占全港箱量的份额却越来越少,从最高超过90%降至而今不足10%。“三角楼”监控中心的灯,变为几天才亮一回。2011年,“张军宝”之一的宝山码头关闭,与宝山码头相对应的吴淞海关查验三科也于当年停止业务办理。

新科室开了三船同靠来了

不过,在吴淞海关查验三科关闭前,朱凌与其他5名同事已在参与筹备一个新科室——旅检科。2011年10月15日,“东方之睛”——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正式开港,吴淞海关翻开邮轮监管业务新篇章,朱凌也转型为旅检科首任科长。让她吃惊的是,邮轮港由零起步,迄今仅仅7年,便已跃升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邮轮母港,靠泊邮轮从7万吨小船变为迄今世界最大邮轮之一16.8万吨的海洋量子号。去年,吴淞邮轮港接靠邮轮930艘次,今年5月18日,出入境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今年7月13日,盛世公主号、诺维真喜悦号和地中海辉煌号3条母港邮轮同时停靠,当日吴淞海关共监管进出境旅客达到前所未有的2.1万人次。

吴淞海关关员们面临的新挑战,是比昔日集装箱码头更忙碌的节奏。而今,吴淞海关旅检科已增至2个科,同时结合从“过路经济”变为“落地经济”之需,吴淞海关又新辟邮轮船供监管业务,今年1月至10月,监管保税船供物品进出口共计3500吨,助力邮轮经济从量的飞跃走向质的发展。

从这里走向“一带一路”

与此同时,张华浜、军工路码头并未沉寂,集装箱虽少了,但散货和件杂货却多起来。运往埃塞俄比亚的变压器,出口约旦的燃气联合循环电站用管束,以及印度所需定向钻机、用于伊朗的地铁车厢,都选择了从上海启航。这里,俨然成为中国制造基建设备出口“一带一路”的主战场。

相比集装箱货物,这些散货和件杂货不仅体型庞大、结构复杂,且货值高昂,对吴淞海关查验关员而言又是一门新课题。对于年出口“一带一路”货物货值在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大型企业,吴淞海关专门设置了企业联络员和重大项目跟进机制,譬如针对科大重工的皮带机、上海锅炉厂的锅炉出口等,吴淞海关会提前介入,了解企业“一带一路”项目工程方案图、设施图等,指导企业清晰、规范地进行相关申报。若货物申报时出现归类和退税争议,传统做法是报送归类中心以明确税号,一般在3—5个工作日办结。而现在吴淞海关关员会立即协调企管、风控、税管等部门资源,了解申报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安全数据、资信记录和风险状况,并迅速发送给相关归类专家以获得快速认定。迄今为止,吴淞海关未发生一单“一带一路”货物因争议、查验而耽误船期……围绕新业务、新生态而不断优化升级,一种志在卓越的“上海服务”正在形成。

“张军宝”没落后再崛起,是城市变迁、百姓更美好生活,以及上海所承担的国家使命的一个缩影。如今,浦江北段沿线依然众船来集,但“张军宝”知道,它须不断经历转型与成长,才能获得新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