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机构改革进入“施工期”

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多省出“真招”“硬招”

来源:新华社 作者:姜琳/罗争光/胡浩 日期:2018-11-17
■新华社记者 姜琳 罗争光 胡浩

上海市委、市政府近日召开机构改革动员会,明确机构改革任务书,对全面推进改革进行动员部署。至此,我国31个省份机构改革方案全部“出炉”。

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机构改革全面实施,按照既定“施工图”和“时间表”,蹄疾步稳向前迈进。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1月7日,新组建的山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首次宣布了组成人员名单,并审议通过相关工作细则。

山东是此次改革中首批成立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的省份之一,也是此次地方机构改革健全和优化党对重大工作全面领导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中央到地方机构改革,都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祁凡骅表示。

从方案看,31个省份都新组建和调整优化了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一批党的重大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并明确了相关办事机构。

强调“优化协同高效”

与以往的机构改革强调“精简”相比,此次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都更加强调“优化协同高效”,该精简的精简,该加强的加强。

上海将改革后的党政机构设置为63个,重庆、天津为64个,其他省份基本都在60个以内,只是党委机构、政府机构数量各有不同。改革后,河北省厅局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19.28%,其中党政机关精简13.04%。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上下对口、政令贯通、保持市场和法制统一。既可以‘一对一’,也允许地方搞大部制‘多对一’,最终实现优化协同、集约高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表示。

深化“放管服”“硬招”频出

“要持续简政放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在“双十一”当天召开的上海市机构改革动员会上,上海市有关负责人指出了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向。

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深化“放管服”,多省在机构改革中出了“真招”和“硬招”。

11月8日,新组建的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挂牌“亮相”。此次机构改革中,辽宁将“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升格为“营商环境建设局”,黑龙江也组建了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矛头直指行政体制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

“目前制约‘一次办好’‘一网通办’的诸多问题中,行政审批体制性障碍是关键因素。敢于下放权力、向深层次问题‘开刀’,体现了此次机构改革的魄力。”宋世明说。

因地制宜推出“自选动作”

纵观各省份机构改革方案,多地还因地制宜,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自选动作”。“大数据局”最为抢眼。贵州、重庆、福建、广东、吉林、广西等8省份方案均明确提出组建专门机构,负责人工智能、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工作。

在宋世明看来,一方面是为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更好地助推“放管服”;另一方面是政府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为服务产业、指导发展提前布局。

坚持发挥地方积极性,一批新机构应运而生。山东专门设立了海洋发展委员会和海洋局;广东组建了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海南在深改办加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北京市专门设立人才工作局……

一张张“施工图”已清晰在目,时不我待,省级机构改革正紧锣密鼓、向纵深推进。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