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享受营业执照办理“无边界”便利时,试水的相关城市政府部门负责人坦言,证照跨过了省界,但各地规则标准差异还是不小

办异地证照为何还靠“人工跑腿”?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煜 日期:2018-10-10
■本报记者 张煜

  除了营商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区域融合也离不开民生领域,比如医保结算、公积金提取使用、养老保险提取使用等都可以探索在跨地区信息共享下的业务协同和服务整合。只有辖区间在各方面都形成了紧密的合作,让老百姓感受不到行政区域的存在,长三角区域内才算真正形成协同的格局。

——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

就在国庆长假前,长三角有了一件全国首创的新鲜事——率先试水的9个城市实现了企业营业执照异地办理。

“吃螃蟹”的是上海(松江)、苏州、嘉兴、湖州、杭州、金华、合肥、宣城、芜湖9个城市。围绕正当红的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创新制度设计,让当地企业“足不出市”,就能跨省获得外地的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然而,当企业享受“无边界”便利服务时,政府相关部门却“跑断了腿”。试水异地证照的相关城市政府部门负责人坦言,证照跨过了省界,但各地规则、标准差异还是不小。

颁发营业执照的某项规定,9个城市竟有9种完全不同的标准。正是这些差异,在长三角统一大市场中形成了人为障碍,让有意愿跨越省界、市界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望而却步。

如今,从9个城市“小规模实验”开始,人们尝试打通“看不见的边界”。

从宣城到上海做生意,有多远

长三角,正在成为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区域。每一天,都有大量企业登记注册,在当地新设立一家企业已不再是一件难事,但到外地去办企业呢?

跨过边界,市场看似一步之遥,其中的艰难曲折,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取得营业执照,是企业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步。专业人士解释,由于企业设立总是与投资紧密相连,因此带有“边界”属性——出资人只有亲临企业注册地才能取得营业执照,这也让因为市场融合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异地投资人增加了不少烦恼。

“如果不是可以异地办理营业执照,去宣城投资的决定,不会这么快定下来。”上海瑞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桂松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王桂松都有在上海之外的长三角其他城市投资一家大健康综合体的想法。“之前陆陆续续考察过很多地方,最终都还是被异地设立企业的一些复杂手续 ‘吓住了’。”王桂松说,“要想在上海真正了解其他城市的情况太难了,必须要去当地,很麻烦。这也让我在投资时会顾虑更多,更保守。”

而这一次,从宣城考察归来的王桂松正好碰上九城市的异地证照试点,在宣城投资开展医疗健康业务。

在上海250多公里以外的宣城,不久前拿到由松江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营业执照的宣城智谷众创空间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佺也欣喜地说:“不敢想象,真的在家门口就搞定了。”在此之前,俞佺在其他城市也办理过营业执照,一般情况下,从申请到办结往往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

“以前听朋友们说,在上海申领营业执照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俞佺说,去上海250公里的路程,坐高铁或者开车都很方便,但过去总觉得到上海办公司是件很遥远的事,希望可以通过异地证照的起步,真正缩短时间和距离。

让各地数据跑起来,有多难

省市之间的边界是看得见的,而在跨省市开办企业的过程中,难就难在“看不见的边界”。

参与异地证照办理系统搭建的政府工作人员姚缜沁表示,就办理营业执照这一件事情来说,九城市的主管部门各不相同,市场准入条件和所需材料也不统一,信息网络搭建方式也不一样,“想一下子就真的‘一网通’,不可能。”例如,在九城市公布的首批30项可以异地办理的事项当中,“内资有限公司的设立”的标准就有9种。

随着首批异地证照发布,九城市还编制了一本关于各地开办企业政策的办事指南。翻阅册子不难发现,九城市所涉的三省一市,相关政策差异明显,一些看似细节上的小小差异,放到具体企业主身上,无疑会成为一次次来回奔波的负担。

“从现在看,‘多跑路’的还是政府部门,数据还没有在网上跑起来。”长期从事政府数据共享问题研究的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表示,城市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尚未完全打通,因为行政区划的限制,城市之间的数据联通更不容易。

在九城市的试验中,一张异地证照背后,靠的就是人工跑腿为主的“苦办法”、“笨办法”。姚缜沁介绍,根据前期的走访调研和专题讨论结果,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九城市之间的“道路”进行连通:线上,在九城市政务服务网开设 “一网通办”栏目;线下,在九城市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

接着,以30项企业需求度最高,但暂时无法实现全程网上证照办理事项为突破口,先让九城市的政府部门跑起来。即尝试在“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一窗收件”后,通过政府内部间的人工交流传输沟通机制,让纸质文件和部分数据信息得以流动,从而实现各类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在九城市内的 “一体受理,一体发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区域对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了更迫切的需求。以创新创业为例,地相近、人相亲的邻近省市之间,创客们喜欢根据自身偏好和市场需求,自由选择创业城市。因此,光靠政府工作人员 “跑断腿”,效率有限,很难充分满足一体化的市场需要。

从首批异地证照开始,九城市将把试验的重心从线下移到线上。为了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九城市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已有的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架构基础上,充分借助现有的政务资源和网站平台构建长三角的网上办事机制,不再另行建设单独的区域性政务服务应用系统。

目前,九城市间已初步实现工商注册数据的共享,并开始尝试建立异地投资数据统计、分析监测制度和体系。由于较为敏感的审批数据信息还未实现共享,待这一步突破后,九城市间证照异地审批也有望实现。

未来能否发出一本“长三角执照”

异地证照破冰,上海人在松江拿到宣城核发的营业执照,是第一步。

目前看来,这第一步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便利性上,而距离长三角蓬勃涌动的投资创业需求。这一步显然还不能充分解渴。

一个现实问题是,企业拿到异地营业执照后,后续经营中所需的政府服务、事中事后监管能否异地协作,未来破产注销,能否也在异地进行……异地营业执照是一个开始,而这开始之后,“异地”的意义如果就此消失不见,那么异地证照的含金量将会打折扣。

更进一步,异地证照的概念还给长三角投资创业者带来更多期许:不久的将来,在长三角的一地,是否直接就能获得另一地的相关证照,甚至企业拿到的是一本在长三角能够通行的营业执照。在长三角范围内,凭借这本执照,执行一样的标准,可以享受一致的服务……

从长三角三省一市层面达成的共同目标,到九城市的小规模试验,围绕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目标,相关共识正在长三角地区形成。“现阶段的障碍,有制度的问题,也有技术的问题,突破障碍,需要齐头并进、互相促进。”专家表示。

郑磊认为,长三角地区是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密集且具有很大流动需求的区域。因此,若可以打破地区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市场统一,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投资环境,构建更优的一体化营商环境,则可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运行效率。

“的确,现在我们搭建的跨省市办事系统依然很初级。”G60联席办主任高奕奕承认,“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网通办’制度和体系促进整个长三角区域的市场统一。”要达到市场统一,必须满足市场准入标准统一,后台审批数据共享,共享数据可分析三个要素。从目前九城市的试验情况看,三要素还没有任何一项完全形成,从中更可以看到长三角更大范围内距离一体化的差距。

现实与目标的差距,更显示出试验的价值。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九城市的先行先试,可以为整个长三角统一大市场建设 “打前站”,无论后期成效如何,都是宝贵的经验。

在九城市的试验中,下一步将对初级版的跨省市“一网通办”功能进行跟踪,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也分析问题和不足。例如,继续梳理“一网通办”事项,逐步将办事范围由证照办理推广到其他服务领域,并着眼建立准入标准共认、业务系统互联、数据资源共享等体系,逐步减少和取消纸质申请材料和线下窗口办理要求,以实现审批事项在九城市范围内无差别办理。同时,还将推进服务事项标准化、打造企业服务云、深化信息互联共享、规范中介服务、完善协同监管等其他五个方面的改革。

“除了营商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区域融合也离不开民生领域,比如医保结算、公积金提取使用、养老保险提取使用等都可以探索在跨地区信息共享下的业务协同和服务整合。”郑磊表示,只有辖区间在各方面都形成了紧密的合作,让老百姓感受不到行政区域的存在,长三角区域内才算真正形成协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