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老铁路青年工程师这样的众多“小而美”项目将使“一带一路”更精彩

以上海所长,绘心心相通画卷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洪俊杰 日期:2021-12-05
■本报记者 洪俊杰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情真意切,为我们下一步发挥上海所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指明了方向。”昨天下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工作重要指示暨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大家表示,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心怀国之大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数据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中国已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成为当今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老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联系进入新阶段,未来人员、文化、经贸往来会更加便捷顺畅,彼此间‘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将更加密切。”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说,这充分表明中国将继续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从“大写意”向“工笔画”稳步推进。在黄仁伟看来,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高大上”的项目,也需要“小而美”的项目,上应大培养老挝籍铁路工程师正是后者的生动体现,众多“小而美”会让“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变得更精彩。

座谈会上,有学者认为,上海自2018年起为老挝培养铁路专业人才,体现出上海找准地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着力点,是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生动案例。在国际环境日渐复杂的当下,上海更要按照厚植同周边国家团结友谊,持续深化国际和地区合作的国家总体外交要求,进一步加强地方外事工作能力。市外办主任、市友协常务副会长张小松建议,未来全市教育、科技、人文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外事“一盘棋”意识,构建完善大外事工作格局,努力探索出官民并举、全社会、各行业共同推进地方外事工作的新模式,形成服务国家战略和对外交往的合力。 下转◆4版

(上接第1版)

让中老友好历久弥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时指出,中老友谊的未来在青年,互联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中方愿为中老友谊之路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中老铁路是双方建设者共度艰辛、同力而成的。我们老挝老百姓都在期待这条神奇的铁路会带来什么惊喜。”上应大2018级老挝籍留学生李东在座谈会上说,将认真学习铁路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自己家乡建设更多铁路,让国家发展提速,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热情邀请大家乘坐‘澜沧号’列车来我的家乡,看看美丽的老挝和热情的老挝人民。”

看到曾经的学生成长为中老铁路的“新鲜血液”,上应大铁道工程专业教师、老挝籍留学生导师李培刚很是感慨。在他眼中,这批孩子有志气、有理想、有梦想,有极强的上进心,能吃苦耐劳。“他们懂得珍惜,知道感恩。奖学金省吃俭用,补贴家用;感激中国,拍摄视频向朋友讲述在中国的点点滴滴。我因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真好。”他期待这些回到家乡的孩子不但成为维护中老铁路运营的工程师,还将是搭建中老友谊之桥的工程师。

高航是上应大的研究生,同时也是“中老铁路通”公众号的运营者。“我们希望给中老两国青年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享经验的平台,每当中老铁路建设到了关键阶段,公众号都会及时进行报道。”他请老挝的同学们在当地推广这个公众号,向民众、游客普及铁路安全知识,使这个公众号成为两国民心相通的“云端桥梁”。

座谈会上,上应大党委书记郭庆松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扎实推进中老铁路工程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以做强做大现有的人文交流与科技合作平台为基础,为中老铁路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期待我们的同学能播撒中老友谊的种子,让两国友好历久弥坚、深入人心”。

会上,“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友协会长陈靖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