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预计1.3亿人次火车出行,高铁正在改变中国

时评 2017-10-01 06:0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带动巨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不但让各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

今天,为期8天的“史上最长十一黄金周”正式拉开帷幕。秋高气爽、双节(国庆节、中秋节)叠加,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出游热情。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为期11天的2017年国庆假期铁路旅客运输已于28日正式启动,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亿人次,同比增加1179万人次,增长10.0%。

 

高铁已经是铁路客运的主干力量。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线到网络化的迅猛发展。随着“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突破2万公里,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实现高铁互通。以高铁为联结纽带,全国大部分区域已经进入“八小时经济圈”,越来越多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五小时以内。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截至目前,中国高铁动车组已经累计发送乘客超过60亿人次。

 

在中国的交通体系中,铁路发挥着骨干性的重要作用。铁路提速、运力扩容,对于整体的经济社会都可以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如今,人们乘坐风驰电掣的高铁,大多数国内城市都可以半天到达,或者朝发夕至。如此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得回想起20年前的交通状况和生活方式时候,已经令人有了恍如隔世的感慨。

 

1995年,笔者从广西远赴天津上大学。当时的交通条件很差,路上就整整花了五天时间。第一天,要赶在下午四点钟左右,乘坐乡镇开往县城的最后一班汽车,晚上在县城住一宿。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左右,就要乘坐县城开往首府南宁的长途汽车。由于路况、车况都不好,30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一个白天,到达南宁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在南宁再住一个晚上,第三天傍晚才能上火车。那是一列从越南河内开往北京西站的国际联运列车,属于当时国内速度最快的“T”字头特快列车。尽管如此,从南宁到北京都花了40多个小时。第五天中午到达北京之后,又花了大半天时间转车才到达天津。

 

20年后回过头看,当年这种落后的交通状况已经显得不可思议。而且,交通不仅仅是交通,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刚性约束条件,它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铁路是交通体系的骨干,当时铁路速度慢、运力小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公路运输的发展水平,导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不通畅。受到这种交通状况的局限,边远地区的人们对外界缺乏了解,本地和外地之间的物资流通贸易很少,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长期停留于落后状态。

 

也正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深入人心,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先行力量,像火车头一般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铁路提速、运力扩大,高速公路从少到多,并迅速联结成网,使人们出行日益快速便捷。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带动巨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不但让各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高铁大规模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四纵四横”高铁网的基本成型,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再次面临质的飞跃。由于中国的高铁网建成时间还比较短,目前仍然在不断的健全完善之中,所以高铁的溢出效应,目前集中表现在对于人们出行便捷性的提升,以及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方面。它对于整体经济社会的巨大溢出效应,目前还处在不断释放的过程之中。高铁巨大的溢出效应充分释放之后,将如何改写未来的区域经济、城市竞争力和社会文化版图,从当前各地地方政府和民众对于建设高铁的高涨热情,以及“四纵四横”高铁网上的枢纽城市,比如郑州、合肥等纷纷晋身城市竞争的“明日之星”来看,已经可以管中窥豹了。

 

中国高铁的影响力还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据铁路部门介绍,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已经占到84%。随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迈进,这一来自中国的智慧和创新成果,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出行提供解决方案,为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文字编辑:封寿炎 图片编辑:项建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