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大学开学季|九旬院士王振义“主演”开学第一戏,医生护士学子同台“照镜子”

教育在线 2017-09-11 20:3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比如,“老了不学电脑、怎么搞教学呢”。他风趣地表示,自己并不如剧中反映的“那么好”,同学们老师们可以对照。

11日下午16时许,上海交大医学院东2楼,93岁高龄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振义院士,健步走入阶梯会场,并独立走上舞台。舞台上,正是以他为原型主角的大师剧《清贫的牡丹》舞美布景。当天,医学院新生报到期间,这位“主演”不仅为他们上了“开学第一课”,更为他们上了“开学第一戏”。

观演前,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请恩师王振义院士为新生致辞。

王振义告诉新生们,自己从1948年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至今,一直在这个地方从医从教差不多70年了,从实习助教、助教到“总算”评上教授,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医更是如此,比如“老了不学电脑、怎么搞教学呢”。他风趣地表示,自己并不如剧中反映的“那么好”,同学们老师们可以对照。

“王老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不少学生以为考进大学就相当于不必学习’,这真是大错特错。”刚刚入学的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张坤淇,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他曾经考取某知名大学的信息安全专业,之后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开发工作。但时隔8年,他又重新高考,选择了自己眼中“能对社会更有用”的医学专业。上完王院士的第一课、第一戏,他与几个新生一起,又匆匆从市中心赶回交大闵行校区,参加入学外语水平测试。

 

事实上,《清贫的牡丹》作为沪上首部原创校园大师剧已经连演5年,但这次最大的不同在于一线医生、护士也加入剧组,与医学生们共同演绎全剧,可说既是学演戏,也是学做人,同台彼此“照镜子”。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教授介绍,从医学院、附属医学招募组建了包括47名医护教工和17名学生的演职人员队伍,专门成立“牡丹剧社”,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王振义院士的“粉丝”,历时半年排练,终于首演成功。

 

王振义的B角扮演者芦昊,是一位讲授思想政治课程的老师,也是上海市卫生计生行业“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他说,在自己眼中,有两个职业被冠以“德”,教师的师德和医生的医德。作为一名非医学背景的思政教师,能饰演王振义大师非常荣幸,正如台词所言:“牡丹出生富贵,可以大红大紫,享受荣华;而我们的牡丹恬淡清雅,清贫是自愿选择的,只有自愿选择甘于清贫,才是真正的志向。”

 

新版剧中,王振义与人生伴侣谢竞雄在震旦校园谈论人生理想,“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瑞金医院血液科病房中,他目睹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死于急性白血病,愈发坚定了自己钻研医学、救死扶伤的信念;在贫困山村中,他苦中作乐,潜心研究中药,救治村民,更意识到了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在狭小的实验室,他与自己的学生和同事一道,苦苦求索7年,终于探索出了采用诱导分化剂——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新路;在漫漫医学教育之路上,他的门下“一门四院士”,桃李满天下。

 

这部新排剧目打动的不仅仅是学子,作为参演者的瑞金医院护士唐蕾也说,她毕业后第一年就在血液科工作,经常看到王振义主任带领病房里的医生查房、讨论病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对待病人,甚至对待我这个小护士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她说,如今一晃27年过去了,年过九旬的王老仍然每天不倦奋战,而她自己也人已中年,“在敬仰中感受着王老的仁心仁术,这种影响深远而持久,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去倦怠,去埋怨……”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笪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