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马来西亚等将华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带一路”又创造了哪一个“黄金机遇期”

上观学习 2017-09-12 06:06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孙宜学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海外华文教育获得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华文教育是维系海外华人中华文化之根的主要方式,历史上一直受到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发展坎坷,甚至屡遭取缔。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海外华文教育获得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但只要实事求是厘清这些问题的实质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华文教育就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所致力于实现的世界和平与共赢的抓手和推手。

 

“一带一路”倡议创造华文教育发展“黄金机遇期”

 

“一带一路”倡议,促使相关国家的华文教育迅速回暖,华文教育不但延续了优良的历史传统,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在相关国家的语言教学体系中,华文教育所占比重和所起作用也越来越大。华文教育的对象则从华人子弟为主发展到华人子弟与非华裔子女并重,而且后者的比例越来越大。

 

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华文教育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日趋本土化,在教学语言、教育政策、考核标准等方面,都越来越趋同于所在国的国民教育。而所在国政府和教育机构也越来越认识到华文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世界性竞争力和多元文化需求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也通过政策和法规,将华文教育纳入本国教育体系,如泰国、马来西亚等都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一些历史上曾取缔华语教育的国家,也逐渐调整华语教育政策,不但鼓励恢复华校,而且还在国民教育体系内增加汉语课程,或直接将华文学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2017年4月30日,学生在阿富汗喀布尔大学上中文课。

 

华文教育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语教育体制下,华语教育发展瓶颈并未根本打破。华语并未成为主导语言,仍只是一种方言,而且在人口上也不占优势。另外,因为华人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的愿望非常强烈,也同样面对全球化造成的压力,这使他们在同等条件上会优先选择更具有世界性的英语,华裔子弟漠视华语现象因此成为常态,长此以往,华文教育的根基就会松动。

 

海外华文教育以汉语培训为主,且多由华侨华人自发组织,教育场所、内容、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缺乏系统和规范,也缺乏科学规划。这种先天不足,虽然后来有所改善,但痼疾仍在,而且目前仍是华文学校普遍面临的困难。

 

华文教育本身复杂多变,不同国家,甚至不同社区的华文教育,都在“华文”这一总称下,包含着各不相同的特殊性,这决定了海外华文教育不可能使用统一的教材,也难以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

 

创新教育模式,推动“一带一路”真正“走进去”

 

要使华文教育借力“一带一路”机遇获得突破性发展,政府与社会各界力量应根据国际通则,推动形成华人教育新的发展模式。

 

坚持“以侨为桥”原则。华侨华人始终是维护华人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目前已达数千万的海外华侨华人,在知识结构上已越来越成为所在国的重要智力资源,他们了解住在国的语言、文化、政治、民风、社会、法律和族群关系,知道如何融合中国文化与住在国文化,这种独具的身份优势,决定了他们将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宽泛实用的人脉网络。

 

将华文教育纳入中国文化产业整体规划。海外华文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远大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华文教育市场越来越得到所在国政府和教育机构在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进而形成:跨国市场人才需求——华文教育跨国市场人才培养——华文教育自身发展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的自足发展模式,最终可使华文教育摆脱以前主要依赖于华侨华人社团支持的模式,从非盈利性教育机构发展成经济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机构。

 

创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资源数据库。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语言生活状况进行科学归类、分析,建立语言文化资源数据库,并根据目前世界华文教育的大致层次,分层级设置词汇、语篇、语法、文化热词、中介语、教材、案例、试题等数据库,从而既保存华文教育的历史,也可为华文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料基础。

 

尽快组织编写推广“一带一路”华文教育统一教材。对华文学校的汉语教材,应该着眼于引导而非指导,着眼于推动而非主动,更不能主导。要提供教学素材而非统一教材,要加强信息沟通而非要求教材流通。可以根据国际通则,推动出台建议性大纲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且要充分考虑到所在国的特殊法律和国情,不能将国内的教育评估方式适用于华文学校。同时,基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际情况,在编写相关多语种汉语教材时,在教材中增加“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相关内容,突显“一带一路”色彩,并以教材为核心,编写相关中外文化读物,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通过华文教材达成和谐平等,通过华文教育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华文化与所在国文化的融合。

 

建立华文教育众筹经费体系。在时机成熟时,中国政府应协调成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华教基金众筹体系,充分发掘海内外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以政府主导、相关政府机构为主体、海内外民间资本为主流、华文学校收入为基础的华文教育基金体系,推动成立类似于新加坡“中华语言和文化基金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为华文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

 

创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华文教育资源协同协调中心。建议成立一个超越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赋予其自主权、开放权,以使政府机构、华文学校、华语教师、华人企业等有一个平等合作交流的平台。

 

创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华文教育智库。华文教育涉及国别多、族群广,与语言政策、政治外交、经济、教育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应及时创立相关智库,并基于当代教育技术,研发各种实用性的华文文化产品,指导编写标准化的华文教材、文化读物、华语词典、教学课件、数据库,助推世界华文教育更好地适应中国发展的新形势和世界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同时,尽快完善华文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应抓住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利契机,及早建立、完善华文教育学术话语体系,推动华文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华文教育教学与研究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作者为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教授

题图说明:2017年3月28日,拉脱维亚里加理工大学副校长伊格斯·提潘斯(左一)参观西安交通大学四大发明广场上的活字印刷术雕塑。2015年5月22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百所高校积极响应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正式成立,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校和学术机构间在教育、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主编:王多

文字编辑:王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