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们遥想的2116年,有哪些奇思妙想?

文化观澜 2016-07-23 08:16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对于2116,90后们有哪些奇思妙想?“上海种子”将在展览中揭晓“奇点计划”的答案。

 

“无论你是厨房里的人类学家还是开优步的人工智能工程师,无论你是水稻田里的生物系学者还是实验室里的动漫迷,无论你是程序员中的诗人还是文学系里的黑客,无论你是麻将桌上的冷笑话高手还是沉寂于各大论坛段子手……只要你出生于1989年以后且为目前居住在中国的中国公民,机会之门将为你而开。”“奇点计划”发布的招募文案令人眼前一亮。

 

作为首届“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的公开征集项目,“奇点计划”征集到90后们哪些奇思妙想?在7月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揭晓了这一答案。

 

“奇点”之名谐音“起点”,旨在挖掘出生于1989年以后的中国新生代人才,收集他们关注的议题,激励他们将奇思妙想落地。首届“上海种子”以“远景 2116”为主题,思考人类100年后的未来。“奇点计划”作为子项目同样选择这样的主题。“上海种子”助理策展人林秀映介绍,组委会共收到300多名来自建筑、设计、当代艺术、影像艺术、人文社科等领域年轻人的议题,最终从中选出了12名获胜者,他们的作品将在今年秋天与12组国外作品共同在上海证大朱家角艺术馆和谭盾的水乐堂展示。

 

90后对2116年有什么样的建议?林立峰是名建筑师,他入选的项目“海藻的新生”是一项颇具实用意义的计划。他认为,2116年海平面会上升,他已经在开展研究,如何把海藻作为可再生资源运用在建筑里。

 

海藻的新生 林立峰

 

我们在上传或下载时经常会出现等待时间,黄晶莹的《缝隙》把暂停的时间用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呼吁人们在未来更好地思考时间概念。许世鹏《登录计划》则制造出一个个圆形的空间,人们进到房间里,会发现每个显示屏里都有问题,他以此来搜集关于未来更好的看法。

 

Shipeng Xu许世鹏, 上海种子奇点项目策划案

 

正如文案中所期待的,“奇点计划”申请人背景多元化,并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艺术家最终占了大约四分之一的比重。林秀映介绍,有约10%的人是跟艺术、设计完全无关的人群,包括法律专业的学生等。申请人年龄从21到27岁,他们年纪很轻,共同特点是想法上大都“雄心勃勃”。“奇点计划”希望给他们一个平台和机会,展现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看法。在这里面,会不会有一些太过“异想天开”的念头?林秀映回答,“很多人的想法不是‘不现实’,而是说要实现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我们现在做的是把他们的设计收上来,跟他们沟通,提供我们现在有的资源和空间,把这些想法做的更‘现实’一点,当然还是在坚持他们原本的想法的基础上。”

 

在入选计划里,周恺提出来一个跟写作有关的计划,名叫“时间的褶皱”。他写的文章和“上海种子”计划主题相关,但不仅仅是写一个故事,而是希望进行一个阅读的展示。“展示小说很有趣,我们想不只是把它出版和打印在墙上,目前的初步计划是把写作和表演相结合,让真人扮演作品中的角色来朗读他的作品。我们更多是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挑战自己,学会怎么展现自己的作品,就像以前作家只是在家中写作,现在新的作家需要用更多的方式去展示。”林秀映说。

 

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的首届“上海种子”第一期将于9月4日开幕,以“远景 2116”为主题,为上海打造一场全城文化盛事。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上海种子”艺术总监李龙雨强调,“上海种子”计划是一项以公众为出发点,研究、文化、展览混合起来的文化活动。”首届“上海种子”将跨越近一年时间,分为两期举办,“第一期”以公众互动活动为主,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特别打造的户外建筑空间“远景之丘”届时也会与公众见面。“第二期”以展览、研究项目为主,将于明年4月开启,并延续一场为期100天的展览。期间“上海种子”项目会陆续推出一系列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期待能有更多公众参与到项目中来。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内文图片由喜玛拉雅美术馆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1346742052@qq.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