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图书馆要帮助读者在汪洋大海中找到自己的岛屿

文化观澜 2016-07-07 17:2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姜小玲
以“图书馆: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为主题的第八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SILF 2016)7日在上海图书馆召开。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逾300位代表出席了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余秋雨作《图书馆与文化传承》主题报告。

开幕式当天,国际图联(IFLA)主席唐纳·谢德尔、中国国家图书馆韩永进馆长、上海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余秋雨分别作了题为《图书馆:呼吁采取行动》、《变革与创新——关于中国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图书馆与文化传承》的主旨报告;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丹麦罗斯基勒图书馆馆长Mogens VESTERGAARD,爱尔兰科克大学图书馆馆长Colette MCKENNA,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馆长C. Colleen COOK,墨西哥哈里斯科州州立图书馆馆长Juan Manuel DURÁN JUÁREZ作了大会发言。

 

 

当余秋雨出现在出席台上时,会场出现了一阵骚动,很多人举起了手机拍照。余秋雨先以上海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的身份,向远道而来的与会代表表示欢迎;随后,又以一个学者的身份,作了《图书馆与文化传承》的主题报告。报告从“中国第一任图书馆馆长是中国大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开篇,以轻松闲谈的方式回顾了自4000年前就开始的中国古代藏书业的神秘力量,指出中国藏书业的共同缺点是:“上有皇家书库,下有私家书库”,却“没有关注朝廷和家庭之间有辽阔的公共空间”。他认为,“中国传统藏书的非公共性,严重影响了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在民众中的广泛传播。中国近代以来,很多新兴知识分子都把建立公共图书馆作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出现,提升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因此,可以说“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长梯上,有好几级台阶是由图书馆铺垫的。”

 

余秋雨提出,当下信息的发达,已经到了“气吞山河”的时代,大量出现的对信息资料满足,让图书馆人兴奋,但同时也有失落。失落,意味着有机遇和挑战。中国图书馆在今天如何努力?他认为,首先是配合科技创新的时代潮流,图书馆尽力以最新最多的资讯、情报,通过最先进的传输技术满足一切需要者。这正是十九世纪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提出的对图书股功能的终极理想:“让所有的探求者面对所有的资料”。其次,要对“全民阅读”进行辅导。“现在全民面对的资料太多,不知如何选择,如何让一个人有限的生命面对无限的信息潮流,图书馆在这方面可以做点事情,不要让‘全民阅读’变成‘全民乱读’,让不同的人找到他们需要的知识。”即便经典,也可以通过通俗化、有魅力的推荐,让更多的人找到适合他们阅读的版本。“在电子阅读的汪洋大海中,帮助读者找到自己的岛屿和小木屋”。最后,余秋雨建议,把图书馆从严肃的文化殿堂变成多元的文化乐园,打造“全民阅读”的活动中心,用欢乐的方式吸引青少年,也让书籍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张扬。这就意味着,图书馆的自身功能要完成一次重大的转型,图书馆就会出现新的形态。

 

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100多篇,其中70篇收录入论文集,组委会还选择其中45篇论文在主旨报告、大会报告以及专题交流会环节进行交流。论坛以“图书馆: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为主题,并设立了“智慧型图书馆建设”、“互联融合的图书馆:会聚、跨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互联网+’服务”、 “空间与服务的包容性设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知识组织”等6个副主题,注重图书馆转型与创新,强调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本届论坛不仅为国内外业界专家、学者、同行提供了展示、交流与寻求合作的平台,其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内容亦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图片来源:由上海图书馆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