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医谱】钦伦秀:刀要开得漂亮,更要让病人活得更好

医声医事 2016-05-02 13:5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主任钦伦秀教授日前荣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这位肝癌转移领域的权威,低调而专注,为同行所乐道。他说,身为外科医生,大家都看重刀开得好不好、漂亮不漂亮,这确实很重要;但对肿瘤病人来说,让他们活得更好,是更高的目标。

 

“五一劳动节”前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获喜讯:该院普外科主任钦伦秀教授荣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钦教授专注于肝胆肿瘤外科与转移复发研究领域20余年,迄今每年保持400余台肝胆肿瘤的手术量,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精湛医术与超强科研水平为同行所乐道。“如果说肿瘤是人类疾病中难以攻克的’碉堡,那么,肿瘤转移复发就是碉堡之中的碉堡。未知的奥秘那么多,令我兴奋与痴迷。”

钦伦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发表演讲。

 

从医初衷:命运开了小玩笑

 

“学霸”钦伦秀,读书时最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是最大的梦想。高考期望能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成为一名物理专家、特别是核物理专家。

 

然而就在高考前的二个月,命运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一次体育课练习跳箱,钦伦秀两次安然跳过,第三次却不巧,脚踝被绊、手肘撑地,登时难以动弹。当地一个高年资医生诊断为常见的肘关节脱臼,做了简单的复位,告知一个月后会自愈。

 

漫长的一个月中,钦伦秀紧张备考,却又对总是未痊愈的手肘担心不已。复诊时,一个实习医生拆开石膏绷带,大吃一惊:何止脱臼、这是“撕脱性骨折”,应立即手术治疗。就这样,在临考前一个月,高三学生钦伦秀不得不被送进手术室,高考前一周才出院。他带着石膏绷带和刚刚接受手术的受伤手臂,奔赴考场。

 

这次意外和打击,让他下定决心,“要当医生,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直言,“这是当年最纯粹的想法。”他将所有高考志愿全部改为医学院。

 

考本科时,他与最心仪的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擦肩而过;又经过六年的努力,他终于以优异成绩成为知名肝癌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弟子,自此,埋头于攻克肝癌转移的“碉堡”,不能自拔……

钦伦秀出席国际会议发表演讲。

 

技术要有学术之魂

 

上世纪80年代,本科毕业备考研究生时,英语是很多人难以逾越的门槛,一台能听国外电台锻炼听力的短波半导体收音机,成为钦伦秀最渴望的物品。才刚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他径直前往商店,买下了97元的短波半导体收音机……那一年的研究生考试,他以75分高分名列前茅,而平均录取分数线仅为48分。多年后,家里被窃,半导体收音机也随之不见,钦教授心疼不已,“这个半导体对我有非凡意义,真是多有不舍。”

 

经过数十年的刻苦努力,钦伦秀教授练就一手精细、精湛的手术技能,每年为400多个肝胆肿瘤病人手术,其中许多是在多家其他医院未能解决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从不轻言放弃”,是他的行医准则,他总是说,“有一份希望、定要尽最大努力,为病人带来希望。”

 

外科医生,仅有外科技术也是不够的。素以严谨治学出名的汤钊猷教授,用无声的榜样力量感染着学生钦伦秀。让他真正领悟到在“外科技术之骨架”上,要早就“学术之魂”。

 

几件小事,令他至今难忘——

 

博士一年级时,汤先生拿来四大本毕业生论文,请钦伦秀在两周内帮忙整理完毕。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厚厚的论文,仅有两周的时间,加上繁忙的临床任务,钦伦秀心底有些犯难。但他咬咬牙,坚持了下来,白天在临床摸爬滚打、夜间通宵整理论文,在规定时间节点前的那个清晨,终于大功告成。

 

汤先生笑了,“看起来,有些事情还是逼得出来的。”

 

当了汤先生20年学生,先生高瞻远瞩的视野,犹如灯塔般指引钦伦秀。做小医生时,能在“中华牌”系列期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期刊)刊出论文,已属不易。钦伦秀记得,自己第一篇论文汤先生在飞机上改好并批注,“写得不错,有一点创意,能否改成英文?”钦教授解释,“老师要求不满足于在国内具有影响力,而是要有国际视野,做科研立得越高才能看得越远。”

与恩师汤钊猷院士在一起

 

开刀不是唯一目标

 

凭借一丝不苟、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35岁时,年轻有为的钦伦秀破格晋升为正教授。

 

厚积薄发。进入新世纪,钦伦秀领衔研究小组,在肝癌转移机制、分子预测和防治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与美国同行合作,首次发现肝癌转移基因改变始于原发瘤,高转移与低转移倾向的肝癌,具有完全不同基因表达谱。基于此,他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促使肝癌转移的基因改变主要发生在原发瘤阶段”观点,得到国际同行高度重视

 

研究小组还发现:癌周微环境炎症免疫反应失衡促进转移,癌症不仅是局部病变,更是全身性病变……相关成果荣获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对待研究,他的严谨在业界有口皆碑;对待病人,他则更像一位邻家叔叔、哥哥。

 

一个由妈妈陪伴来就诊的年轻小伙,肝脏上长了个良性肿瘤,经过治疗,肿瘤已不见踪影。出院时,钦教授看着他的出院小结、核磁共振报告单,询问情况,“发烧吗?胃口好吗?伤口怎样了?”问了一堆问题后,钦教授随口又问,“谈女朋友了吗?人家知道你的病情会不会有疑虑?要不你把她带来我给她作下解释。”小伙子听言,带着女友一同来随访,钦教授细细说明:良性肿瘤切除后,对身体健康无碍。而今,这对年轻人已为人父母,家庭生活其乐融融。

 

“身为外科医生,大家都看重刀开得好不好、漂亮不漂亮,这确实很重要;但对肿瘤病人来说,让他们活得更好,显然是更高的目标。”钦教授说,“开刀能解决的问题只是很小一部分。如果有希望破解转移复发难题,那么,恶性肿瘤就有希望像良性肿瘤般处理,这也是攻克癌症的最核心问题。”

钦伦秀生活照。

 

当伯乐、育人才是长久之计

 

两年前,钦伦秀教授来到华山医院普外科担纲主任。除发挥自身科研、临床优势外,挖掘人才潜力,成为肩头最重任务。

 

在普外科的五大亚专科中,他选拔了6名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担任“主任助理”,进行重点培养。钦教授告诉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有一次,开完刀在洗手池边洗手,抬头看到隔壁手术室的视频,“这刀开得真漂亮,娴熟、干净利落!”钦伦秀立即询问护士长,开刀者是谁……就这样,这些年轻人在他和相关专科团队的指引和重点培养下,有的放矢专攻特色,分别在腹腔镜肝切除、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低位复发直肠癌联合根治术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国内已小有名气。

 

钦伦秀教授坚持“微创”与“巨创”并举、技术与学术并重的精准外科发展理念。他在医院领导支持下,引进了王正昕教授重建了移植团队,目前每年肝移植手术量达90至100台,种类涵盖小儿肝移植、活体供肝移植和重症肝炎肝移植等。而今,在华山医院普外科领域,以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已成为肝胆、胃肠、疝与代谢减重外科手术的主流。

 

今年他恰好半百,未来仍有无限可能。精准医疗,将可在肝癌转移领域发挥大作用,一旦找到肿瘤转移复发的“秘钥”,就能判别哪些病人容易转移,针对性地开展治疗措施,降低病人死亡率。有朝一日,肿瘤病人也能与其他病人一样,不再闻之色变,从容应对。

 

记者手记

 

在肝癌转移领域,钦伦秀教授可谓权威“大牛”,低调而专注,是许多业界同仁对他的一致评价。人品、悟性、态度,他说,这是汤钊猷先生传承给自己的从医准则,也现在他挑选学生的“金标准”。

 

温和而严谨,汤先生治学态度,在钦教授身上也找得到影子。钦伦秀告诉记者,作为大医,汤先生很“享受”做医生治病救人,而身为师者,他连论文里日本科学家的英文名少写一个字母,都能纠正过来,严谨程度可见一斑。

 

用一个月的工资买短波半导体收音机、用影印版“新概念”教材苦读英语……这些例子,在从医30余年后,他还会偶尔用来教育学生,“只要凭借兴趣与钻研,便能克服困难,挖掘潜力。你们只要秉持专注态度,将能为医学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来源:钦伦秀提供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