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上海女生在国际奥哲竞赛中摘银,中国实现IPO奖牌零的突破

思想汇 2019-05-27 16:4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在5月16日至19日举行的第27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来自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林燕盈获得银牌,来自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的王姝元获得荣誉奖。林燕盈获得的银牌是中国在这项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块奖牌,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

你知道IPO吗?很多人也许第一反应是股票市场上的新股发行。其实,在思想市场上也有一个IPO,它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Philosophy Olympiad,即国际哲学奥林匹克。日前,从意大利罗马传来好消息:在5月16日至19日举行的第27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来自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林燕盈获得银牌,来自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的王姝元获得荣誉奖。林燕盈获得的银牌是中国在这项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块奖牌,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5月26日,第27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召开,载誉归来的两位同学面对媒体坦露了各自与哲学的不解之缘。

与奥数同属一个级别,哲学魅力让她们深深着迷

发布会上的林燕盈(右一)与王姝元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IPO)是一项面向全世界20周岁以下哲学爱好者和学生的竞赛,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主办,每年由一个国家承办。作为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的一种,它与我们所熟悉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等数理类竞赛同属一个级别。这项中学生国际赛事自1993年至今举办了27届,已经有大约50个国家参与这项比赛。根据赛事的规定,除了当年的承办国可以派出10名学生外,每个国家最多只能派出两名学生参赛,最终评选出金牌、银牌、铜牌以及若干荣誉奖(honorable mention)。今年共选出2名金牌获得者、4名银牌获得者、7名铜牌获得者以及若干荣誉奖获得者。

为中国首次斩获奖牌的林燕盈坦言,与哲学结缘是在初二初三时。“当时自己对课程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常常去泡浦东图书馆,渐渐地对关于知识是什么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因为有这种兴趣,当转学至平和双语学校得知有哲学课可选时,她欣喜不已。经过课程的系统训练,林燕盈对于哲学越来越感兴趣,相关积累不断加深。当从哲学课老师那边得知有IPO这样的比赛,她决心报名参加。对于最后能获奖,林燕盈表示事先没有怎么想过,但是自己绝对是认真备赛了,“我发现以前每届考题都有政治哲学,下决心恶补了一下,结果没考到。”其实也没有白补,有了这部分知识,让她看《流浪地球》的时候有了新的感触,也消除了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偏见。

来自常熟的王姝元有着邻家女孩般的笑容,但是谈到自己感兴趣的哲学,这个文静的女孩流露出一股热忱。她表示,比赛让自己学到了很多。由于按照规定,来自同一个国家的选手不能住在一起,这让她有机会更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在王姝元看来,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展现了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通过交流可以增进了解与互鉴。

最近一届可申办是在2024年,明年就要开会投票

在发布会上,本届竞赛的中国队领队、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施璇介绍,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作为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的成员单位,自2012年起就一直在参与和组织中国赛区的主要工作。“第27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IPO)中国选拔赛”于今年的1月26日在上海社科院分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与国际哲学奥林匹克中国组委会共同主办。34名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学校的中学生赶赴上海参加选拔。在学生历时三个半小时的英文哲学论文写作后,来自中国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以及上海社科院的8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团经过三轮匿名打分,当场给出评议并颁奖。最终林燕盈、王姝元脱颖而出,从而获得资格代表中国,与来自其他4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选手竞争今年的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奖牌。

在今年的比赛中,组委会分别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高尔吉亚篇》、古代印度的《薄伽梵歌》、意大利天才达芬奇的《大西洋手稿》以及当代美国女性哲学家唐纳·哈拉维的《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和重塑》中选取四段文字作为比赛题目,各国参赛选手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主题,并且从英语、法语、德语与西班牙语中选择一种非本国官方语言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哲学写作。写作结果经过各国带队老师、国际评委团以及奥哲国际组委会的三轮匿名打分与评审,决出金银铜及荣誉奖。

第27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奖章

曾带队4年的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原副所长何锡蓉,被称为“第一个将奥哲带入中国的人”。她表示,从1993年至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大多是在欧洲国家举办,亚洲国家中迄今只有日本与韩国举办过。但是,近几年来,亚洲获奖数在不断增加。尤其是2016年,韩国包揽了当年的两个金奖名额。从中国来说,自2012年以来共参加了6届(其中2014年、2015年没人报名),共有10人参加了比赛,他们都是自发报名的。中国参与人数虽不多,但名次总体是在上升,到了今年更是取得零的突破。但是,她也坦承,由于我们中学普遍没有设立哲学课,因此相比欧洲国家,在后备选手储备上仍有一定差距。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方松华表示,在欧美选手林立的情况下,以英文、法文、德文或西班牙文于4小时内做哲学论文一篇,其难度之大,往往令年长的学者也望而生畏。富有意味的是,比赛的4个论题涉及古今东西的哲学经典,而哲学又是东西方文明深邃内涵的标志,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他看来,这项比赛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在比赛本身,而是不同文明对话交流与互鉴的又一有力例证,“当下,有些人依然持有文明冲突论的论点,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主办方能够以广阔的视野、宏大的格局、高远的立意,古今东西,兼容并包,致力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彰显了竞赛的宗旨:鼓励莘莘学子在思想上的国际交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反思能力。”

由于这项比赛长期以来多由欧洲国家主办,选手中也以欧美学生居多,因此所出考题常常主要来自西方哲学的经典著作。如何让世界尤其是年轻人更多了解中国哲学,与会多位专家表示,应争取早日让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来到中国。据悉,2020-2023年的举办地都已确定,中国如果要申办,最早的一届是2024年,而明年国际奥哲组委会就将举行会议对此投票决定。与会者表示,应积极申办,从而利用主场优势,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思想更好走出去,并带动整个社会的哲学素养和理性思辨能力。

来自市教委、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等相关专家、学者、教师出席了发布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施璇 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题图说明:第27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部分获奖者合影,前排右一为林燕盈。
文内图:王珍 摄/施璇 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