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长宁区人民政府4月28日上午签订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其中,上海将在长宁区率先探索食品经营领域“一证多址”创新改革,意味着自2018 年初,长宁在上海率先试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一证多址”后,再一次走在优化营商环境前列。
“一证多址”,指的是对总部登记在长宁区,从事“互联网+ 食品”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从事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的企业分支机构,在长宁区内开设新分支机构时,无需重复申请流程,只需在企业总部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上新增网点地址。但前提是,这些网点必须符合装修标准统一、 商品配送统一、经营模式统一、食安风险可控等要求,市场监管部门才会对其减少办理食品经营许可的材料和其他相关制度性交易成本。
记者注意到,获得试点资质后,企业总部食品经营许可证中“经营者”一栏也将加注“一证多址试点企业”。这一全新的身份也同时给与了企业和监管部门新的挑战。
猩便利
首批5家食品经营许可证“一证多址”试点企业总部均登记注册在长宁区,其中上海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哦加哦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均为智能零售企业,分别运营“便利蜂”、“猩便利”为品牌的小型便利店,意味着智能无人零售正式加入“一证多址”试点大家庭。
试点企业中的上海象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均为老百姓日渐熟悉的生鲜电商企业。其中象鲜网络以“美团买菜”APP 为切入口,主营业务包括蔬菜、水果、肉禽、米面等生鲜配送和解决市民买菜“最后一百米”的社区体验服务。生鲜配送 O2O (线上到线下)平台“每日优鲜”拥有与企业同名的自营APP, 提供蔬、果、肉、蛋、乳品等生鲜产品“2 小时送货上门”服务。此外,作为试点企业中唯一的传统餐饮,上海昊霆餐饮有限公司是以“沙绿轻食”为品牌,制作沙拉为主的小型饭店。
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科科长马金涛告诉记者,食品经营许可要求“一地一证”,即一张经营许可对应一个经营网点,而“一证多址”则要打破这一概念,实现“多地同证”,从而方便企业快速扩展门店业务,因此对监管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此次首批试点食品经营许可“一证多址”的企业中既有智能零售,又有生鲜电商,也有传统餐饮经营商,但令人意外的是,其中监管难度最大的其实是传统餐饮。马金涛介绍,智能零售便利店和生鲜电商的产品都是预包装,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低,而传统餐饮是现场加工,因此对企业经营网点的装修统一、进货渠道统一、销售模式统一、食品安全可控的要求更高。
熙香古北门店
除5 家食品经营许可证“一证多址”试点企业外,还有一家企业获颁“专业网络订餐”食品经营许可。上海熙达食品有限公司福泉北路分公司目前主营的经营项目为“热食类食品制售”,这家依靠智能厨房提升餐饮生产效率的企业以“熙香”为品牌,是目前尚不多见的“人工智能物联网+餐饮”领域的“玩家”。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借助第三方评估报告,对企业生产能力进行论证后得出,“熙香”门店内的“机器人无人厨房”在确保食品安全前提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便当数能够达到企业承诺数量,因此获得新的经营许可后,企业的经营范围将从“小型饭店”变更为“餐饮服务经营者(专业网络订餐)”。
记者了解到,长宁还首次提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 证、酒类零售许可证等的“一照两证”联办举措,对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变更以及不涉及场地审核的门牌号码变更等高频度、易联通的企业申请事项,将尽快实行合并受理、同步审批,进一步推进食品经营许可改革,优化上海营商环境。
题图:每日优鲜前置仓内,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并预包装水果。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