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院士个人捐资360万元,只为“留善安”

教育在线 2019-04-11 21:2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卢耀如院士说,“今年我88岁,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66周年,参加工作66周年,开始学地质学70周年。”

11日,已届88岁高龄的著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个人捐资360万元人民币,在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 “卢耀如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用于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相关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支持这些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

 

 

 

根据该基金管理办法,基金将主要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领域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人才培养,包括但不限于奖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学生,优先支持“3+2”高校和科研院所,即同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3家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所高校。该基金还将用于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相关学科的公益性、引导性课题研究资金。

 

 

 

在捐赠签约仪式上,卢耀如院士赋诗一首来抒发感怀:“春光明媚心潮涌,借改李诗抒怀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当强国好奉献,死应报民留善安。新时代今三佳年,余生逐梦仍未酣。”

 

 

 

老先生对其中的“三佳年”解释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年。今年我88岁,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66周年,参加工作66周年,开始学地质学70周年。”其中的“留善安”,他指的是“要留给后人慈善事业和生态环境安全”。

 

 

据悉,卢耀如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岩溶(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参加实践及指导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研究,涉及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许多流域,包括三峡、乌江渡、新安江等百多座水利枢纽;指导有关交通、城镇、矿山等建设的工程与环境地质勘测研究,并研究有关地质—生态环境,为喀斯特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积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重大灾害防治提出了重要科学认识作为决策的依据。

 

 

 

上世纪60年代初,卢耀如主持了我国第一个岩溶研究室,倡议并首先筹备岩溶地质研究所(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他首先提出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开拓研究与探索的范围,并提出有关地质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建立了一套有关岩溶发育与工程效应的理论,凭借其在岩溶研究上的卓越成就,被誉为“喀斯特卢”。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同济大学供图 图片编辑:雍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