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架空线整治引出三大烦恼,怎样才能让武康大楼无压力拍张“素颜照”
分享至:
 (9)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8-03-15 20:36
摘要:“大家看到人行道围起来却没动静,因为过去一周,每天晚上我们都在开挖找新的管线位置,发现不合适就再把道路铺回原样。” 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顾祖海告诉记者,之所以不以物探装置采集结果为准,而是手动开挖道路,因为老城区地下太过复杂,尤其武康大楼周边诸多道路都建设于解放前,道路资料缺失,不挖开马路“眼见为实”,很有可能在下挖时“误伤”重要管线,给周边居民和单位造成不便。

 

邬达克为上海设计的建筑中,武康大楼或许是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但多年来,想要在这幢优秀历史建筑外找到一面不被电线杆、架空线“打扰”的原生态墙面,为大楼拍一张典雅的“素颜”照片,却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根据上海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上海将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合杆工作。其中,武康大楼所在的徐汇区将完成24条道路约27公里的架空线整治。令人意外的是,徐汇今年首个架空线入地工程,选择了上海交通最繁忙、地下管线最复杂的淮海中路,起始地点则选在了淮海中路、武康路、余庆路、天平路、兴国路等五条道路的交汇处。

 

繁忙路口和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网两大难题叠加,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一场与时间赛跑、无时无刻都需要“螺狮壳里做道场”的架空线攻坚战,从90多岁“高龄”的武康大楼正式打响。

 


三大难点如何克服


 

从轨交10号线交通大学站7号口出站,沿淮海中路向东,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看到武康大楼复古典雅的身姿屹立街头。对徐汇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陈学田来说,若不是这场架空线整治,他也无法想象,武康大楼前的淮海中路地下,竟然比想象得还要复杂。

2月22日,还未开始架空线整治前的武康大楼。

 

今年2月,徐汇开始制定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相关行动计划,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复杂与精贵,在衡复历史风貌区内更加显著。很快,陈学田和同事们就梳理清楚了市中心老城区架空线整治的三大难题:变电站选址,管线综合,以及施工期间的扰民问题与交通影响。

 

变电站选址难在场地的局限。市南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吴滨告诉记者,一般市民家中的用电都通过马路上的变压器输送,10千伏的高压通过架空线传输到变压器变成380伏的家用电,再通过架空线传入千家万户。架空线入地后,路边的变压器要变成固定的变电站,架空线变身为地下电缆,就需要大量空间让变电站落地,为架空线寻觅新的地下“居所”。

然而,一座标准变电站所需的空间约为120平方米,对于历史风貌区来说,凭空“变”出100余平方米几乎不可能。为变电站找“永久停车位”,成为电力部门进入3月后的首要课题。

 

除了电力线,通信线也是“架空线俱乐部”的主要“会员”。早在3月初,记者就注意到淮海中路的武康路至高安路一带南侧的人行道被临时施工挡板围拢了起来,却迟迟不见开工动向。

 

“大家看到人行道围起来却没动静,因为过去一周,每天晚上我们都在开挖找新的管线位置,发现不合适就再把道路铺回原样。” 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顾祖海告诉记者,之所以不以物探装置采集结果为准,而是手动开挖道路,因为老城区地下太过复杂,尤其武康大楼周边诸多道路都建设于解放前,道路资料缺失,不挖开马路“眼见为实”,很有可能在下挖时“误伤”重要管线,给周边居民和单位造成不便。

 

市南电力公司施工部负责人表示,施工中难以避免的“声、光、尘”在风貌区的架空线整治中也同样被放大。出于对交通和沿街商户正常经营的考虑,拔杆、开挖等施工大多在夜间10时后进行,次日凌晨4时前都会结束,并恢复道路原貌。但此时也是居民休息时间,如何减少扰民令施工方绞尽脑汁。

3月14日晚淮海中路架空线拔杆施工现场。

3月14日晚武康大楼信息杆入地施工现场。

 

“衡复地区还有一个特点,行道树多而密,年岁也久,这些老树都是不能‘惊动’的宝贝。”以正在进行信息架空线入地的武康路(淮海中路-泰安路)段为例,大部分沿街树木直径都超过半米,最粗可达80厘米,而根据市绿化部门相关条例,距离这些老树0.95米内的区域都是绿化保护区,不可开挖。此外,多杆合一后建立综合杆时,开挖的基座面积为1.5米见方,淮海中路、武康路等沿线人行道最窄处仅1.7米,不影响老树生长,还要为综合杆子找“杆位”也是一大难题。

 


提升上海城市品质


 

上海为何要治理架空线,“黑污染”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历史风貌保护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林看来,有架空线的上海通没有架空线的上海比较,“是从量到质的提升。”她表示,风貌区道路尺度小 ,因此电杆、电线的密度和复杂程度相对新城更高。“在100层的高楼前电线杆显得微乎其微,但在风貌区普遍仅2、3层楼高的建筑前就非常显眼。”

淮海中路近宋庆龄故居门口,人行道已经开始信息线入地施工。下图左侧坑洞为综合杆基地。

 

站在武康路复兴西路口,记者随机一数,就数出了近15根电杆。“十字路口的电线杆,少则12根,多则20余根,凡有电车经过的路口,一定超过20根。”徐汇区建交委主任罗鹏翀表示,目前上海市区的确存在路牌、监控、电线杆的重复设置。因此,结合路灯沿道路边线遍布的特点,把路牌、监控、信号灯等结合到同一根杆子,形成“功能很重要,人们却看不到”的使用感受,才是理想中的精细化管理。

 

事实上,架空线入地、多杆合一、利用照明灯杆设置综合杆等方式,正是上海提升城市品质千载难逢的机会。根据今年3月出台的《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一根综合杆内将囊括照明、信号灯、交通指示、监控、路名指示、引导指示(地铁、公厕、图书馆)、微型基站等功能。

 

但王林同时指出,进行架空线整治时,不同特质的路段也应制定相应施工导则。在施工完成后,以城市设计理念为统筹,道路景观提升也应同步跟上。“大到整体区域,小到具体道路,每一个店招、店牌设置都要统筹考虑。”她建议,在研究多杆合一施工方案的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启动综合杆后续监管的研究,尽快建立相应巡查制度,使得整治后的道路风貌得以长期保持。“道路‘手术’之后还需‘养身’,上海需要进一步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可持续机制。”

 

来自电力部门的吴滨也提到了设计导则、施工导则在架空线整治中的作用。他表示,电力部门在此次整治中实施的是基于全电缆化的中心城区电缆入地工作,尽可能采用小型化紧凑型设备,规划时尽量把道路沿线能够设置变电站的点位连接成线。但施工时涉及到名人故居保护、居民正常用电、行道树过于密集等问题,需要规划师和政府各部门共同协商,相互给与技术建议。

3月15日,已经清除一半架空线的武康大楼南侧。

淮海中路余庆路口人行道,完成拔杆的坑洞铺上了新砖。

 


多部门协同考验城市精细化管理


 

眼下,徐汇区在武康路40弄一幢老洋房内设立了徐汇区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综合指挥部,由徐汇建交委牵头,集合管线设计公司、自来水公司、电力、通信等部门,在同一平台随时沟通。在指挥部二楼的会议室内,今年开工的24条路段和完成进度被清晰标注在墙上。

 

罗鹏翀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徐汇区曾尝试过架空线多杆合一的治理,但除了费用成本高之外,技术上的通力协作也较难组织。随着上海将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未来三年最为重要的一大发展指引,多部门配合打好“组合拳”终于不再是问题。

武康路100弄施工现场。

 

如徐汇区政府配合市南供电公司需要在武康路上新增变电站的需求,通过协商,于正在施工中的原武康路100弄菜场找到一处面积近100平方米的变电站点位,可满足武康路的复兴西路至安福路所有沿街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和公共设施用电。武康大楼经多部门沟通,将一处变电站进行小型化扩容,可以解决武康路的淮海中路至泰安路、淮海中路的武康路至吴兴路一带供电,为电力部门顺利施工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但架空线整治还只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开始。罗鹏翀表示,在多部门协作中,大家也逐渐发现,解放思想、改变各自办事的“固定套路”尤为重要。如原先电力部门新增变电站都需要产证,先确认产权再谈论功能使用,但在此次架空线整治中,徐汇区和市南电力公司正共同探索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因此,在徐汇目前已经确定的23个与架空线整治有关的变电站中,11个新建或改建的变电站包括了公厕、大垃圾库房等设施,在不改变产权归属的情况下,先行探索公共设施的多功能集成。这也将为未来风貌区内新增用户的用电需求创造条件。

 

指挥部会议室,记者在一面较窄的墙上发现了3张拍摄于不同时间的照片,主角都是武康大楼。黑白的那张照片上方标注了“过去”,彩色的两张照片上方标注了“现在”,而写有“将来”的字样下方暂时为空白。

 

“我们大家都在期待武康大楼告别架空线、再次变美的那一天,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所有人都会拼尽全力。”罗鹏翀说。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舒抒 摄
内文图片:舒抒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