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多伦路上有座不起眼的小楼,这里曾经群星璀璨
分享至:
 (1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18-02-18 08:11
摘要:记者走进多伦路201弄一条并不起眼的小弄堂,推开了一幢英式花园别墅的大门,88年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正是在此宣告成立。

年逾六旬的虹口居民徐为强,最近刚刚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以下简称左联会址纪念馆)为一批先进党员做了讲解。他的志愿者同伴,有的负责摄影,有的负责后勤,还有人负责记录。

 

“海上旧里”解说团,是左联会址纪念馆成立的特色志愿者品牌。这支平均年龄达65岁、由所在的多伦路居委会的10名退休党员组成的解说团,由左联会址纪念馆组织培训,配合场馆为市民进行宣讲服务、并宣传红色文化。

 

和徐为强一样,解说团里的很多成员都是怀着对家园的深厚感情而来,在他们看来,这段传奇的文化历史,理应为更多人所知。

 

在徐为强引以为自豪的多伦路上,他告诉记者:“这条路曾经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被称为‘现代文学重镇’。”记者跟随他走进多伦路201弄一条并不起眼的小弄堂,推开了一幢英式花园别墅的大门,88年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正是在此宣告成立。

文学成就展厅

 

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文艺运动开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小的多伦路上一度“群星璀璨”,鲁迅、瞿秋白、丁玲、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30多位左翼文化人聚居于此,进行着频繁的文学交流。

 

鲁迅当时的寓所离后来的左联成立会址仅百米开外,每到下午,这位蓄着胡须、喜欢夹着一根烟的文学大师,总喜欢走进街道转角处的公啡咖啡馆。在鲁迅喝下午茶的时候,一批志同道合的文人就聚拢于此,开始了一场场“文化沙龙”,筹划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事宜。

 

中华艺术大学旧址

 

1930年的3月2日,这座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现代文艺团体,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一间教室里宣告成立,鲁迅成为左联的旗帜人物。

 

“左联”成立之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对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当时的形势迫切要求上海的左翼作家们团结起来,共同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努力下,“左联”顺利举行了成立大会。

 

在左联会址纪念馆一楼展厅,再现了88年前左联成立时的场景。天花板和地砖都是当年开会时的旧物。在这间普通的教室里,一个讲台,一块黑板,几条长凳,当时的进步文艺作家团体,就在此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文艺运动。徐为强介绍说:“当时50多位作家济济一堂,有的不得不站着,连门外也站着人,聆听潘汉年代表中共中央的讲话。”

 

如今,在展厅的墙上挂着7张照片,这是左联成立大会上选出的7名常委:沈端先(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阿英)、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当时,鲁迅被尊为“盟主”,在会上作了题为《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第一次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

 

可以说,在虹口诞生的“左联”,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有组织、有系统、有影响的文化团体,积淀着最早一批革命文化先驱的创作历程和大量的红色文艺作品。“左联”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传统,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实践,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都为此做了不少翻译、宣传工作,左联作家群始终高举“文艺大众化”的旗帜,提倡文艺的通俗化,竭力倡导浅显易解的作品。

 

目前,左联会址纪念馆共展出实物、文献和照片400多件,系统地反映了左联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抗争牺牲展厅中的左联五烈士

 

让“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为更多人所知

 

“左联”从成立到解散,短短6年,影响却是十分深远。

 

踏入左联会址纪念馆二楼展厅,展板上最先介绍的是两个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两个文学团体——创造社和太阳社。“正是这两个文学团体的成员,以及中共地下党员接管的中华艺术大学部分师生,以及鲁迅身边的一群文人,搭建起了左联最初的 ‘班底’。”徐为强介绍,“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及时介入,这样的情形是很难想象的。左联成立前两三年,创造社、太阳社打笔仗的主要攻击对象,正是鲁迅、茅盾等一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干将。”

 

左联成立大会所用的教室

 

左联成立后,其成员便积极参与筹组兄弟团体。同月19日,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成立,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7月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成立,8月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改组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9—10月左翼文化总同盟成立。

 

1930—1933年,是左翼作家创作繁盛期,留下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先后创办《萌芽月刊》、《拓荒者》、《前哨》、《北斗》等机关刊物,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女作家丁玲担任《北斗》的主编,现在纪念馆中还珍藏着一本盖着丁玲印章的《北斗》创刊号,丁玲曾经用过的咖啡壶,甚至丁玲和胡也频结婚时,丁玲母亲送的茶具都陈列在内。

 

说到“左联”,很多人也会想起中学课本中学过的“左联五烈士”。1931年2月7日,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等5位“左联”作家同另外18位共产党员一起,在上海东方旅社开会时因叛徒的出卖被捕,之后在上海龙华被秘密枪杀。“左联五烈士”遇害后,鲁迅感到无比悲愤,写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纪念》等著名文章,他说,“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深情地称颂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成就。

 

丁玲物品

柔石的图章

 

“左联”就是在这样腥风血雨中成长起来,左联会址纪念馆中,依然存有不少烈士遗物及作品。其中,一件冯铿就义时被子弹打了好几个洞的毛衣复制件,将那段触目惊心的历史直接带到参观者身边。

 

“左翼作家联盟”6年坚守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此后也在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中一直发展延续。如果说,鲁迅的杂文是左联的经典,那么茅盾的《子夜》、柔石的《二月》、丁玲的《水》、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夏衍的《包身工》等,以及左翼阵营的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日出》,可说是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等方面的一座座里程碑。

 

柔石的植物学笔记手稿

 

虹口区文史馆馆长何瑛告诉记者,目前左联会址纪念馆正在修缮中,今年4月将闭馆布置,此后展陈将改版并扩大规模,面积从目前的100多平方米扩大到300多平方米。展陈将结合新史料,展示以前没有“说透”的地方,包括中共对文艺和文学的战略方针,左联和此后成立的作协、文联之间的渊源;以及左联影响深远的文学成就。

 

目前,纪念馆正在计划到各处巡展“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将左联的文艺运动为更多人所知。

 

竹椅是丁玲晚年用过的 书桌是茅盾用过的

 

多伦路街区正在逐步焕发生机

 

去年12月,虹口区开始打造“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以四川北路为中轴,从南部武进路至北部鲁迅公园,涵盖两侧支马路和旧里弄,目前有红色文化遗址旧址57处。其中,左联会址纪念馆,正是核心之一。

 

据介绍,“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将加大对区域内的重要历史事件、文化名人场馆布展策划力度,通过对各个场馆功能定位和布展内容研究,形成示范区内各场馆之间的联动体系。包括对左联会址纪念馆及其相关项目进行保护性开发,在2020年左联成立90周年之前完成对纪念馆的修缮及展陈更新。

 

与此同时,虹口将深化“党的红色文艺之源”的发掘利用,加大对虹口红色文化名人的研究和展示,展现虹口在党的红色文艺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对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田汉、聂耳等大批文化名人在虹口的故事和创作的作品为原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展演,打造系列红色文艺创作高地。

 

 

左联会址纪念馆所在的多伦路,也正在逐步焕发出生机。2016年,左联会址纪念馆曾与多伦路居委会合作,历时半年时间,共同推出了《百年多伦路》图片展,介绍了多伦路的百年风云,以及在此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众多文化名人、革命烈士。“海上旧里”解说团的志愿者们为居民和游客讲述了一个个原汁原味的“海上旧里”故事,参观人数达3000人次;展览在街道、社区巡展累计受众达5000余人次。

 

虹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多伦路街区今后每月将开展文化活动,景观绿化也会做相应的调整,并运用新媒体技术将遗址旧址的故事和特点挖掘出来,实现“有明显标识、可扫码阅读、有内容陈述”,逐步做到能“开门进人”,从而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红色文化博物馆”。

 

正如一位参观者在左联会址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所写:“我想引用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里的一句话:‘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左联会址纪念馆供图
题图说明:左联会址纪念馆外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