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实体店购物信息瞬间到了网上?春节购物消费者对个人信息要留个心眼!
分享至:
 (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家琳 2018-02-13 19:02
摘要:消费者支付信息本属个人隐私,虽也被视作企业服务经营记录,但明明在线下实体店的消费信息,为何被精准无误地全盘照搬到了手机APP上?

今年1月3日,当支付宝开放年度个人账单查询后,芝麻信用“搭便车”让消费者“被选择”授权获取个人信息一事在网上被曝光。事发后,支付宝反思称自己“肯定是错了”,这一不尊重用户知情权的行为“愚蠢至极”。

 

事情才过去1个月,有消费者称,淘宝也在支付宝内埋下“小动作”,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线下消费记录搬到了网上予以展示。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是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源泉。可企业挖掘用户数据与个人隐私有边界吗?春节是消费购物高峰,消费者又该如何防范个人信息被APP攫取呢?

 


实体店消费信息被搬到了网上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一些实体店用支付宝付款后,其订单信息竟会同步显示在个人淘宝记录上。这让消费者感到奇怪,为何自己事先毫不知情?

 

消费者王女士在孕婴童行业全国连锁零售企业——“乐友”一家实体店内,用支付宝扫码付款,手机显示支付成功。可这一购物记录,竟被展示在了淘宝记录上。

 

细心的王女士发现支付页面下有一行字:“授权淘宝获取你线下交易信息并展示”。字前默认勾选了“√”。王女士感觉不安,可在支付宝、淘宝上并无如何取消的提示内容,她联系客服,对方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王女士发现支付页面下有一行字:“授权淘宝获取你线下交易信息并展示”。字前默认勾选了“√”。随后,乐友实体店购物记录被展示在淘宝记录上。

 

无独有偶,消费者刘女士日前在时尚零售连锁品牌——“热风”(hotwind)一家实体店购物。当她用支付宝支付后,在支付成功页面下方,也发现了一行字:“授权淘宝获取你线下交易信息并展示”,虽然字前已不再“默认勾选”,但刘女士“手点得太快了”。点击后,实体店消费信息同样会同步传输到了淘宝记录上。当刘女士再一次到实体店用支付宝购物付款时,相关页面已不再显示“关注”勾选了。不过只要消费购物,所有消费信息同样被传输到淘宝记录上并予展示。

 

△当刘女士用支付宝支付后,在支付成功页面“hotwind热风 关注”下方,也发现了一行字:“授权淘宝获取你线下交易信息并展示”,虽然字前已不再“默认勾选”。但刘女士“手点太快了”。点击后,实体店消费信息同样会同步传输到了淘宝记录上。

 

刘女士承认,第一次勾是自己打的,至于勾后为何数据上了淘宝?有无损害?她一概不知。让刘女士深感无奈的是:消费者一次关注是否就等于签署了永久授权协议?就再也无法取消?支付宝、淘宝们的上述做法是否太“精明霸道”了?

 

△当刘女士再一次到实体店用支付宝购物付款时,相关页面已不再显示“关注”勾选了。不过只要消费购物,所有消费信息同样被传输到淘宝记录上并予展示。 

 

记者2月9日联系淘宝客服0571-88158198。对方称,今后下单注意点就可以了。要不,换家店铺算了。  

 


有过认错,为何还在不断犯错?

 

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表示,个人消费订单包含了个人信息。商家在采集上述信息时,必须事先获得用户授权,且必须事先告知所采信息的使用范围。对商家超授权使用个人信息,或采用默认勾选方式来获得用户同意的,都属于违规行为,应当接受相关机构的调查和惩处。

 

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时代,数据可以轻易给每一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所行所思、行程安排、关系网络等精准“画像”。当前一些APP看似给消费者免费使用,但其后续的变现模式就是通过大数据算法,勾勒出用户上述“画像”,然后精准送达营销,进而带动其商业价值实现几何数级增长。

 

巨量的个人信息成了企业的价值源泉,企业搜集的用户数据越多,其营销价值越高,问题是其搜集之路上有意无意设置了暗坑、黑洞,用户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套路”之阱。不仅个人隐私面临“裸奔”风险,还被稀里糊涂地“消费”。尤其是个别企业还通过免责条款等形式,排除自身责任,将用户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转嫁到用户身上。

 


建议加强对手机APP的审核监管

 

据了解,用户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目前还未形成法定的独立权利,这是导致众多手机APP“前仆后继”攫取用户信息、肆无忌惮设“坑”的主要原因。包括去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等,虽然明确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还应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可总体上并不精准有力、规范细致。

 

应该承认的是,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已成当下互联网时代主流。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无论线上线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品质应保持一致,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应保持一致。消费者知情与否,有无选择权,是一道必须警示的门槛。

 

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等专家建议,可通过专门立法来完善用户个人信息配套制度,加大保护力度;相关部门也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手机APP的审核监管。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