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西迁一甲子,成就一对“双一流”!这个交大老校长只说了4个字“我应该去”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18-01-20 06: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例举了他过去一年中收到的4封群众来信,其中一封来自“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这些信中的故事,让习总书记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例举了他过去一年中收到的4封群众来信,其中一封来自“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这些信中的故事,让习总书记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总书记对来信指示:“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首批迁校教职员工踏上西迁征途。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交大西迁已一甲子。本是同根生的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如今同时成就为一对“双一流”建设高校。19日,两校内外的师生校友忆起,最初“一校两部”的创建者,正是交大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老校长——彭康。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说,迁校时,组织上问彭康留在大都市还是扎根黄土地,这位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只说了4个字:“我应该去。”

同根两校。


迁校再干十多年,直至终年


 

作为我国创建最早的两所高等学府之一,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交通大学,在当时最发达的繁华城市上海已生长60个年华。但是,以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起点,祖国需要一所高水平的工科大学到西部去。当1955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时,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出任校长的彭康才掌校三年。他很快主持召开校党委会、校务委员会,尽快统一全校思想。5月初,彭康就与交大资深教授朱物华、程孝刚、钟兆琳、周志宏、朱麟五等一起到西安古城勘探学校新址。

1952年11月15日,毛泽东主席签发彭康任交通大学校长的任命通知书。

195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彭康任交大党委书记。

直面船舶学科到内陆难以维继发展等客观现实,1957年7月,彭康主持校务委员会调整迁校方案,并得到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部分,由彭康实施统一领导。至1957年底,大部分专业系科和师资迁入西安新校:其中西安部分教职工2585人,学生6881人;上海部分教职工2300人,学生5078人。

彭康和青年教师、学生座谈。

在上海交大今年出版的《彭康文集(下卷)》中,彭康《就迁校问题向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师生所作的报告》表明,他在西迁动员中反复说明“迁校不是我们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牵涉到上海、西安,牵涉到整个支援西北的问题”;“交大是国家的交大、社会主义的交大,……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1957年国务院关于交大分设两地及1959年各自独立建校的文件。

有一段时间,彭康所住的上海康平路寓所几乎每晚都要召开党委和总支负责人的碰头会,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夜。1959年7月,国务院作出新的决定,西安、上海两部分单独成校,分别命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彭康受命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时年已59岁。这一干又干到1968年,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据当年的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回忆:“彭康主动要求到西北来,愿尽毕生之力办好西安交通大学。”

 


关照“高知”,团结着交大人


 

西迁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的共同选择。正好是1959年,毛杏云考入交大,进校时彭康已赴西安交大,“但彭校长名字却如雷贯耳,在会议报告中、老师教导中都能听到。”退休后,毛杏云回到母校从事校史研究,在查找、访谈校友中又听闻许多老校长故事。最令这位上海交大校史编委会秘书长受教的是,彭康如何关心照护云集大学校园的高级知识分子。

彭康在1955年交通大学首届党员大会上作报告。

在上海交大总办公厅二楼,从会见外宾到入党审批,彭康经常在这个老会议室工作。毛杏云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与彭康一同勘探西安校址的朱麟五教授,时任动力机械系主任,是有名的“小榔头教授”。他各方面表现出色,毅然迁赴西安上课,但对入党有思想顾虑。彭康与其他党委委员做了他的工作,打消其顾虑。“4月4日,就在这个非常有意义的会议室,朱麟五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彭康不仅参加了审批会,还邀请一部分教授列席会议,以这种方式表明党组织对教授们的鼓励姿态。“朱麟五正是交大高级知识分子中第一个入党的。”

设备装箱准备由上海运往西安。

“国家利益、学校利益、个人利益要正确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来考虑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这是彭康常说也是常做的。另一位最早随他赴西安勘址的一级教授程孝刚,因家里孩子多,加上孩子有病在身,生活比较拮据。后来,程教授的女儿不幸病逝。当彭康得知此事,立即要秘书送去300元。对于这笔当时而言极高的资助,程教授拿到钱时含着热泪说:“彭校长真是雪中送碳啊!”毛杏云表示,彭康就是这么爱才惜才,团结着交大人。

1957年9月5日,周恩来总理写给高教部杨秀峰部长的亲笔信。

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交大西迁要“瞻前顾后,左盼右顾,四面八方都考虑到”。西迁教职员工在当地安家落户,牵涉到配偶工作调动和子女入学问题。在彭康努力下,学校通过上海市及有关省市和部门支持和协助,兴办了高质量的附中、附小、幼儿园,还从上海动员迁来了成衣、修鞋、理发、洗染、煤球制作等生活服务部门。

1959年9月,上海交大全体师生员工举行大会欢送彭康校长。

 


秦岭浦江,多培养几个钱学森


 

五四之年赴日留学,研究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共又发起成立左联; 经历牢狱七载,后成为新四军战士;在革命根据地讲授“马哲”,有“远学老庄,近学彭康”之说;抗战结束起,先后兼任华中建设大学、华东建设大学、华东大学、山东大学校长……

1958年,学校领导与在校工作的苏联专家合影(右六为彭康)。

彭康秘书秦慰祖说,彭校长其实是“一个对名利不屑一顾的人”。仅在1928年到1930年两三年间,彭康撰写和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译作达20余篇(部),共26万字,在当时中国大多是首译或最早版本,成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要出版物。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对于被列为沪上人文社科界名家,他要求秘书让市里有关部门将自己“除名”;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30元劳务费,他更是要求“退回去”。

彭康之作《新社会之哲学的基础》。

作为一位校史讲解员,来自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硕士二年级学生陈辉,每每为参观者讲述彭康老校长的传奇人生,尤其是在主持学校西迁工作中所做的努力。他发现,彭老校长始终坚持学校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对交大提出“多培养几个钱学森”这一目标。他说,老校长形象地将教学比喻成“还是要‘三级火箭’”,就是按基础课、基础技术课、专业课循序渐进,先打“基础”,再建“高楼”。

彭康(1901—1968)

西迁是全体交大人对奋斗史和创业史的共同记忆。和彭老校长一样来自江西萍乡的陈辉,对此深感自豪和崇敬。“西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交大学子将青春融入祖国山河,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说,“秦岭苍苍,浦江滔滔,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图片编辑:笪曦
题图及内文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上海交大出版社提供。
题图为1955年5月麦黄时节,彭康校长率资深教授踏勘交通大学新址。左起朱物华教授、朱麟五教授、任梦林总务长、彭康校长、周志宏教授、钟兆琳教授、王则茂同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