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金融骗子哪句话说到了老年人的心坎上?什么样的理财产品坚决不能碰?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唐烨 2017-12-17 07:02
摘要:局外人一看就能识破的金融骗局,为何能让局内人一步步上套?面对金融诈骗,我们如何及时识破,并帮助身边人防范?

 

“这些骗子,真懂老年人的心,一句‘领导,您好,到我们办公室来指导一下工作吧’,就让我爸这样警惕性很高的老年人放松了警惕。”

 

“不少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又缺乏金融的知识,经过骗子精心编制的诱导,往往就上了套。”

 

12月15日,在黄浦区举行的“‘法致生活’之金融安全Talk活动”上,一上来,一场原创的情景剧,再现了金融骗子如何诱导老年人上当受骗的过程。台下的业内专家、普通投资者看后都感触颇多,不禁相互讨论起来。

 

局外人一看就能识破的金融骗局,为何能让局内人一步步上套?面对金融诈骗,我们如何及时识破,并帮助身边人防范?当天,来自法律界、检察机关、高校以及金融业的专家学者,抽丝剥茧般揭穿种种骗局,为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防范金融诈骗支招。

 

金融骗子都有啥特征

 

在金融诈骗中,“高息”是个关键词。专家说,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遇到利率过高的产品,如10%、20%、30%的利率,投资者一定要留个心眼了。

 

黄浦区人民检察院金融犯罪检察科检察官助理陈晓栋说,他近年经手的非法集资案例,大都是以高息来引诱投资者,再加上一定的推销手段,投资者就上当了。 他从实际工作出发,总结了金融诈骗者的几个特征:公司往往有一定规模;选址在高大上的地方;手段不断创新,如约定利率和利息;有的还会花重金请一些明星做代言人、做电视知名节目的赞助商。同台的几位专家听了都直点头。

 

“我对金融骗子非常痛恨。”因为职业关系,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永健每年都会接触不少老百姓遭遇金融诈骗的案例。

 

他分析说,金融骗子都特别会包装。比如,把产品说成什么亚布力滑雪场的大项目,然后再说利率怎么样、债权有保障等等。“其实,这个债权,可能包含着房地产的股权、有投资的实体项目,但是债权的性质、债权人在哪里,骗子可能根本一无所知。投资者最初会有疑惑,但骗子说不要紧,我们公司给你兜底,出了事情公司来兑现承诺。这样一来,很多投资者就被迷惑了,因为骗子往往把他们公司吹得天花乱坠,如在一些高大上的地方办公、发起人多么牛。”

 

啥事情让银行行长坐不住了

 

说到金融骗子的包装手段,马永健说出了一个他非常担忧的现象:很多不法机构在行骗时,都选择“傍”着正规的金融场所。“这是最具迷惑性的。”

 

他说起两个身边人的经历:一个例子是,他的一个亲戚在银行买了个理财产品,说银行承诺保底保息。他看合同后发现,这是银行承销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他解释了好几遍,这位亲戚还是不太相信。“正是基于老百姓对银行的信赖,一些不法机构把一些产品推销出去。”

 

还有一个例子:他的一个当事人买的保险到期了,按道理能够拿到收益了,这个当事人收到了短信,就去了保险公司,但通知她去的地方,不是在保险公司里,而是在保险公司楼上。对方很亲切地告诉她说:“阿姨,你这个产品某某时候到期,可以拿到多少收益。我现在还有一个产品,有10%的收益,你要不要买?”当事人一听,对方可以准确描述出自己的投资信息,这个场所好像就是保险公司,所以当事人以为自己是在和保险公司谈交易。实际上,骗子就利用了当事人对于保险公司的信赖,让当事人中套。当事人最后签署的合同并不是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而是一种商业的理财产品。

 

马永健话音刚落,农行上海黄浦支行副行长朱剑忠有点坐不住了。

 

他解释说,我们银行除了正常的自营理财产品之外,确实代理一些产品。而且这些代理的产品,收益可能要比自营理财产品收益要高一点,但不会高到离谱。刚才马律师说的情况,我判断是“飞单”,就是客户经理通过自身的渠道拿过来再介绍给客户。这与银行无关,这个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出现了问题,要严格查处这种行为。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银行倒是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成功“阻截”过不少骗子行骗。朱剑忠讲了一个案例,就发生在今年11月末。“有一位80多岁的老年人,到我们黄浦支行一个网点开通网银。银行柜员觉得,按照他这个年纪,不太会需要使用电子银行。经过询问,发现老人根本不会用电脑。我们的柜员都是经过培训的,于是就把陪同老人的人拦截下来了,了解到陪同者是某理财公司的员工,动员老人买15%的高息产品。最终,我们保护了这个老人11万元的养老钱。”此时,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主持人黄奕来自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他透露,目前上海的金融诈骗有40%至50%,是银行一线员工在柜面与大堂及时劝阻的。一般来说,陪护受骗老人来开网银的往往不是一两个人,当他们(骗子)看到银行员工过来劝阻的话,往往会出语威胁员工。所以,银行员工勇于跨前一步,勇气可嘉;对于阻止此类金融诈骗,也非常重要。

 

如何识别骗子的圈套

 

专家提醒投资者:防范金融诈骗,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贪图高额利息。华东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伟说,金融产品是一种特殊产品,当中是包含风险的。有些人需要贷款,出的利率很高,但我们不能买这个理财产品,因为风险同样高。投资者要记住一句话:你看中的是利息,而骗子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陈晓栋提醒投资者,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要留心。“很多人上当,是因为身边亲近的人推荐了这个理财产品。实际上,骗子公司很喜欢招一些具有金融知识经验的人。有些人员从正规金融机构跳槽以后,手上会掌握一些客户的资源,这些资源成为他们在骗子公司拉客户、做业绩的目标。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朋友或者自己以前做金融领域的一些人,有一天突然推荐一些理财产品,就要警惕了。”黄奕补充说,比如,遇到平常非常熟悉的大堂经理、支行行长或者营业部员工,有一天给你打电话是推销其他的东西,你要问一句话,您还在这家银行吗,千万不能轻易相信。

 

商务楼宇的物业方是接触金融诈骗者比较近的。专家认为,楼宇物业方要具有一定的警觉性。陈晓栋说,在他们办理的案件中,发现一些违法集资的单位在起公司名字上都有一个特点:叫某某投资管理、某某信息咨询、某某资产管理公司。遇到带着这些“关键词”的公司,楼宇物业方就要警惕了。此外,对于P2P网贷,现在国家监管部门规定:P2P网贷只能通过线上。如果物业方发现楼宇内,有互联网金融企业经常有老百姓出出进进,那可能就有问题。

 

马永健则建议,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来让骗子“现形”。“现在很多金融诈骗不是去大街上拉人,这个是比较低层次的,他们更多的是群发短信。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大数据进行监管,骗子发的信息会有共性,信息的数量、信息的内容、信息的目标人群等,利用大数据是否可以监控到骗子公司。”

 

如何识别银行工作人员的“飞单”。朱剑忠支招,现在柜面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是不允许用电子渠道来购买任何的理财产品;员工在服务的过程中,也会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三录”,即录音、录像以及全程的监控录像,必须保证是在投资者本人的意愿情况下做出这个投资决策;除了一些专业指导以外,银行工作人员不会对投资者决策有任何的干预或者干涉。投资者可以以这些标准来衡量,是否有银行工作人员存在“飞单”现象。当然,金融机构还要不断创新手段、加强管理,把金融防线的篱笆扎好。

 

“法致生活”之金融安全Talk——“铸金融护盾、迎社会共治、建法治黄浦”主题活动,由黄浦区打非办、区侨办、区司法局主办,“海燕博客”联合旗下“海律社”承办,金融安全活动是继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侨法宣传之后,海律社承办的第四期活动。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