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全面落实上海文创“50条”① | 上海对标全球顶尖体系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7-12-16 16:05
摘要:向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努力

1896年8月11日,上海苏州河北的一处私家花园内,法国文化商人放映了包括《马房失火》等在内的14部“西洋影戏”。这是上海第一次放映电影,也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00多年来,上海始终是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也是华语电影的根系所在。2012年,由上海创作生产的电影收入近4亿元。五年后,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累计票房约44亿,是2012年上海出品电影票房的10倍。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票房近1800万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节。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场次和观影人次超过釜山电影节,仅次于同为A类国际电影节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展商数则仅次于戛纳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位列第三。

 

产业大步流星,曾经的中国电影摇篮正一步步向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努力。

 

政策保驾护航,全国城市票房居首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影视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为进一步完善上海现代影视工业体系保驾护航。

 

2011年,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影视局等九部门共同颁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内容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用地、人才、区域发展、摄制服务七大领域。同一年,上海率先成立电影摄制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剧组来上海取景拍摄,为电影企业提供包括政府沟通、拍摄协调、信息服务、人才中介、宣传推广等一条龙拍摄服务,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上海电影拍摄环境。数据显示,近年扶持政策的杠杆作用明显,在上海新落户的影视企业数量、制片备案出品数量、电影票房等各项产业硬指标均有显著增长,已初步形成了制片主体逐步集聚、影视精品逐步涌现、人才梯队初见规模、创作环境逐步优化的良好局面。

 

近五年,上海通过政策激励,鼓励多种市场主体投入影院基础设施建设,电影市场呈现消费火热、票房总量、影院数量、银幕数量稳定增长的局面。截至2017年11月30日,上海影院总数达311家,银幕1764块,成为全国拥有影院数和银幕数最多的城市。上海电影票房达29.64亿元,比2012年全年增长124.5%。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2016年起首次超越北京,位居全国城市票房首位。

 

201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探索艺术电影的市场之路。到目前为止,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排映近万场,观众近40万人次,不断细分上海电影市场,并吸引南京、常州加入联盟。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国其他省市学习借鉴。

 

此外,上海一直致力于运用新技术提升数字电影视听质量和用户体验质量,目前全市已有22家影院引入IMAX银幕,2016年上海影城成为全球能放映3D/4K/120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仅有五家影院之一。

 

创作水平提升 亟需对标国际

 

中国电影史上,上海出品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影片,在大银幕熠熠生辉。如今,上海的电影创制水平不断提升,诸多荣誉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优质电影主体和项目落沪步伐加快。上海目前已引入阿里影业、博纳影业、联瑞影业等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部分知名导演也逐步将创作重点转至上海,来沪设立个人影视公司,在环上大、松江仓城等形成了影视企业集聚区。

 

创作离不开人才。为了鼓励更多艺术家在上海创作,上海推出了系列名家工作室落户的举措。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王丽萍影视工作室、洪金宝电影工作室先后正式揭牌。同一年,两位著名导演在上海电影人才教育上先后发声:贾樟柯宣布担任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将开发国际化、新型的电影教育体系;陈凯歌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的身份表示,将逐步建成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专业建制。

 

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上海电影全产业链发展拥有最前沿、最深入的全球化视野与合作优势。2015年,符合国际最高声音制作标准的立鼎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可以与好莱坞一流技术人才直接对接。上海还积极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创新电影人才国际培养模式。如上海科技大学携手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成立编剧培训班,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纷纷推出国际电影大师班。

 

但上海要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发展的进程中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在地化”制片项目、主创团队,大量专业基础人才外流。拍摄基地较小较散也限制上海影视产业的发展。上海有车墩、胜强、盐仓等影视拍摄基地,但大部分影棚以电视、广告、综艺节目、网络剧拍摄为主,实际用于电影拍摄的专业影棚缺乏,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也跟不上科技进步的需要。特别是缺乏高科技影视后期制作基地,难以吸引国际大片来沪拍摄和制作。由于在上海拍摄的日常支出成本较高,导致不少剧组转向成本相对低廉的城市取景拍摄。此外,上海也缺乏后期制作、专业制景、服装、化妆、演员经纪等细分领域的“隐形”服务企业,鲜有国际大片全流程服务的专业机构。

 

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需要,上海亟需对标全球顶尖的电影工业化标准体系,高标准谋划影视摄制发展的布局,进一步加强拍摄环境建设、政策引导、政府服务,吸引全球优秀电影人来沪拍片。

 

打造“1+3+X”产业基地布局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将影视产业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焕发中国电影发祥地新活力,振兴上海影视产业,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上海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将进一步推出配套政策。

 

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构建影视产业目标体系、优化影视产业扶持的政策机制、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创新影视人才培育模式以及促进影视科技创新能力。其中,尤以打造 “1+3+X”产业基地布局夺人眼球。

 

所谓“1”,即在松江建设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基地以大型高科技摄影棚为主,配套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拍摄制作设施及专业技术服务,与现有仓城、车墩等基地建设充分联动。

 

所谓“3”,即打造三类有特色的影视摄制服务功能集聚区。其中,人才培养和孵化类功能集聚区包括集聚现有的上戏阿里电影学院、上大温哥华电影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及拥有影视相关专业的东华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院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进一步在大型高科技影视摄制基地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影视教育教学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影视开发投资功能集聚区包括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集聚带、漕溪北路影视制作集聚区、西岸传媒港、静安影视产业基地、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等,重点聚焦影视制片、宣传发行、影视金融、影视产品开发等环节,形成影视产业的多元功能集聚和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开发;影视取景拍摄功能集聚区包括车墩影视基地、胜强影视基地、盐仓影视基地等,探索加强影视取景拍摄与区域旅游的融合发展,组织设计影视主题游线,提升影视旅游发展能级。

 

所谓“X”,即若干零星分布在全市的影视摄制资源。统筹分布在徐汇、闵行、普陀、宝山、嘉定、崇明等地的拍摄和制作工作室资源,加强沟通联动,形成互补、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

 

“1+3+x”的产业发展格局将加快平台建设和功能积聚,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影视企业和影视项目落户上海,开展影视创意制作、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人才培训及衍生品的开发等业务,全面提升上海后期制作技术力量,产业协同效应和衍生配套能力,使上海成为国内影视产业的主要集聚地。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