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30年前,杜普雷去世,18岁的王健第一次演奏埃尔加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7-12-15 12:03
摘要:12月15日晚,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将与张洁敏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带来赵麟的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度》、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以及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王健至今记得特别清楚,第一次演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在30年前,他随中央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去美国巡演,当时他只有18岁。 “1987年10月19日,在伊利诺伊州的早上,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说杜普雷去世了,而当天晚上我还要登台演奏埃尔加的这首曲子。” 王健回忆说。

 

1918年夏天,61岁的埃尔加开始了《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一战的爆发给他带来幻灭,曾一度中断了他的创作。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他终于重拾创作的热情,一度废寝忘食。《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写给已经逝去和正在逝去的生命,音符间充满了悲悯。

 

1959年,14岁的杰奎琳·杜普雷第一次公开演奏就选择了埃尔加的这首协奏曲。从此,这部作品和杜普雷的名字紧紧连在了一起。杜普雷将其中强大的情感力量释放了出来,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部作品。1971年,26岁的杜普雷宣布停止演出。因为罹患多发性硬化症,她的肌肉能力快速退化,不得不告别舞台。1973年,28岁的杜普雷在伦敦进行了最后一次公开演出,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她最后一次演绎了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杜普雷的宿命,让这首曲子笼罩了更深的悲剧色彩。在杜普雷的传记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中,这首曲子贯穿始终。

 

王健评价杜普雷的演奏“充满人性又刻骨铭心”,尽管他自己和杜普蕾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表达方式,但最终目的都是让观众产生共鸣。他说:“最好的演奏,是让你忘记音乐,忘记他是怎么演的,情不自禁地把心打开。”在王健看来,如果德沃夏克的协奏曲是一幅风景画,埃尔加的协奏曲就像一幅肖像画,仿佛能让人看见画上的人一生的沧桑。2008年,他曾与指挥家阿什肯纳齐携手悉尼交响乐团现场录制了此曲。回顾这次合作,王健说:“每次在第四乐章中转到第三乐章的主题时,就是埃尔加从命运的抗争到命运的屈服的时候,阿什肯纳齐都会流眼泪。”

 

今年是埃尔加诞辰160周年,演奏他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对作曲家最好的纪念。1933年,在埃尔加生命走向尽头之时,他曾把《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主题哼给一位朋友听,并说:“如果在我死后,你听到有人在马尔文山上哼这首曲子,别害怕,那只能是我。”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