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这个小区22年收不到一分钱物业费,居民算了一笔账后,很快交齐了
分享至:
 (4)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7-12-14 13:11
摘要:今年入冬以来,小区每天下午都多了一道风景线——几位老人背靠着新刷的白色围墙,迎着午后的阳光,闲聊着各自的生活。老树平移后,门前的空地全部铺上了水泥,平坦开阔,适合围坐着晒太阳。老人也偶尔去微公园踢踢腿、下下棋,逐渐适应着新的“市民生活”。

奉贤区青村镇上有一条长长的振浦路,整条路右侧的带状建筑就是一座小区。路的尽头有一堵半封闭、带栏杆的砖灰色围墙,是小区唯一的物理边界线,围墙内侧密密地种着一片蔬菜瓜果。“以前这里车辆随意停置、垃圾到处堆放,绿地成了菜地,很混乱,没人把这儿当小区,小区也一直没个名字。”居民们告诉记者。

 

日渐衰败会是这座无名小区的终极命运吗?恐怕不然。前不久,居民自发为小区取了新的名字——青益苑,并全面改造了小区原有环境,缺失22年的物业服务也重新归位了……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物业费主动交齐

 

今年10月,奉贤区在各街道、镇同步实施“宜居小区·和美楼组”自治管理办法,鼓励区域内住宅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主动发起社区微更新和微改造。达到一定标准后,政府将以楼组自治金、小区自治金的形式予以奖励。

 

青益苑想参与试点。“反正底子这么差,即便不能达标,有一点变化都是好的”,青村居委会主任杨银花这样想。但换一个角度,如果连青益苑都能改善达标,那当地一批日益衰老的老旧小区都“有救了”。青村居委会向当地镇政府一次性申请了一笔经费,用于振浦路尽头的两栋居民楼内及周边环境改造。

 

以实际情况对照“和美楼组”创建标准,青益苑要做的第一件事竟是交齐物业费。

 

时光回溯到1995年,当时的青益苑还是青村镇最好的现代公寓,沿街而建的设计不仅给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还有几分跻身都市街区的荣耀感。但小区居民却没有交过一分钱物业费,也没享受过任何及时的、便利的物业服务。

 

现在看来,青益苑缺失的功能均与物业服务缺位有关。原始的物业公司长期不作为、懒作为,与居民拒交物业费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居民水电维修找不到负责人;车辆随意进出小区且任意停放;楼道内小广告层层叠叠,各宽带公司缆线密布如织,“住在里面实在是又危险又难受。”

 

一系列问题归结为一个解决方案——重新建立健康的物业服务体系。青村居委与居民商议,能否统一缴纳物业费,聘请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同时,能否划定车位并收取一定的车位费,用以聘请第三方安保人员实时维护?

 

过去停车不要钱、物业不掏钱,现在要从口袋里拿出真金白银来,居民在心底里算着一笔账。按照小区内大多数人可接受的每平米每月3毛钱物业费计算,63户居民需每年缴纳17390元,换来的是小区卫生、安保、维修的即时服务。

 

更有吸引力的是,因“按时足额缴纳物业管理费”是“和美楼道”创建的一个基础标准,达标后,居民将有更大机会获得每户每年200元楼组自治金、200元小区自治金,合计25200元,可用于楼组居民开展自治活动以及硬件设施改造。

 

面对这样大的“诱惑”,所涉63户居民很快缴清了物业费。小区内同步划定的50个固定车位,也均以每个每年600元的车位租金被认领完毕。居民还进一步商议,每年缴纳的车位费除支付第三方人工外,结余一并纳入居民自治金范畴,共同使用。

改造前地面凹凸不平,车辆随意停放;改造后,道路重新铺设,也划定了规范的车位。

 

 


迟到了22年的相聚

 

青益苑原来有5棵老树,小区建造之初就挺立在居民楼前,而今长得粗壮高大。到夏天枝叶繁茂时,三层楼以下的日光都被挡住,只有斑驳树影映着窗台。

 

在小区召开的首次“宜居小区,和美楼组”创建户代表意见征询会议上,居民提出,“能不能把树统一迁移到马路对过,既保留老树作为小区的绿色景观,又把阳光还给大家?”

 

这是22年来,小区63户居民第一次齐聚在一起,商量家门口的事。不久前,青益苑还以小区内消防驿站为阵地,创建了一家居民议事屋,将居民议事制度变为常态。

新设的居民议事屋。

 

参考“违法建筑清、违法经营清、违法居住清和环境美、秩序美、民风美”六大“和美楼道”创建条件,青益苑要完成拆除违章彩钢板、清理黑广告、整理楼内管线、铺设水泥地面等任务,解决一些老旧小区的常规问题。

 

不过,小区究竟需要怎样的改造,还是住在里面的人清楚。几次居民代表会上,住户提出了许多更加深入细致的问题。例如,墙漆的颜色、墙绘的风格该是怎样的?装饰植物是放在地面上还是挂在墙上更美观?小区是不是需要有个正式的名称?包围绿化的栅栏应该多高,什么材质?绿化应该如何恢复,菜地该怎么处置?特别是菜地改绿地的议题,反复经历了多次讨论。

 

别小瞧这块菜地,它的出现是当年小区重回乡土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以老年居民为主体的青益苑而言,种菜已内化成许多住户的日常生活方式。“你不让我种菜,我干什么去呢?”青村居委会的做法打破了僵局——铲除杂草和菜园后,原地改建成了可供休闲的“微公园”,给社区老年人提供宽敞的活动场地,并设置了多种健身器材、棋类装置和一个小型的、水泥筑成的舞台,用以培养住户新的日常休闲习惯,激发居民自主筹办社区活动。

 

菜地变花园

今年入冬以来,小区每天下午都多了一道风景线——几位老人背靠着新刷的白色围墙,迎着午后的阳光,闲聊着各自的生活。老树平移后,门前的空地全部铺上了水泥,平坦开阔,适合围坐着晒太阳。老人也偶尔去微公园踢踢腿、下下棋,逐渐适应着新的“市民生活”。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文中图片:改造后图片为杜晨薇摄,改造前为青村居委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