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杭州小镇扶“云”而上的秘诀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孔令君 董齐兴 2017-12-13 06:29
摘要:多少传统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已数年,追求科技创新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也不是新鲜事物,类似云栖小镇的“创新彩云”却不多见,为什么?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云栖小镇,早已名声在外。这个云计算产业生态聚集地,是浙江首批特色小镇之一,云计算相关产值超过300亿元,税收约20亿元,据统计全国约70%的云计算相关人才在此工作。今年的未来科技大奖,3位获奖者中的两位都与小镇上的西湖高等研究院息息相关,而以此研究院为基础筹建的西湖大学,因为“小而精”早已吸足眼球。有新加坡来的创业者带来项目,一问竟然是先看到了“云栖大会”上前沿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成果,才知道中国有杭州。  

 

这样的小镇令人艳羡。有人觉得这是“侥幸”,不过是搭上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快车,扶“云”而上罢了。可若稍细究,便知没那么简单——要知道,云栖小镇并非“凭空而起”,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传统的工业园区,后来虽然成了科技园可依旧不起眼。即便是5年前,现任云栖小镇管委会主任的吕钢锋开会讲起“要专注云计算产业”时,还有同事一脸茫然。

 

若再细想,把眼光放大到长三角乃至全国,多少传统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已数年,追求科技创新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也不是新鲜事物,类似云栖小镇的“创新彩云”却不多见,为什么?  

 

“坚持自己所相信的,相信自己所坚持的。”吕钢锋回答,他认为创新的关键在于坚持——曾几何时,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还是陌生名词时,吕钢锋曾被批评、被质疑,被人说得多了,“自己都怀疑自己”。这种坚持需要勇气,还需要拒绝诱惑,在“云”企业并不显山露水的时候,同样“绿色”且能“立竿见影”的培训机构和电商企业要来,吕钢锋硬是把人家拦在园区门外。 

 

坚持当然不是硬干,更不是一条路走到黑,里头也有很多学问,“懂行”和“识人”是基础。2012年吕钢锋读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的便是云计算,他看中了“阿里云”及其研发者王坚博士。当时的王坚名不见经传,和吕钢锋同样饱受质疑。

 

但那之后的变化不少人都知道了,“阿里云”在此举办开发者大会,一个施工的广场上挤进来约4000人,小镇有了创业创新的名气;再后来,小镇里45家成员企业抱团参加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和云计算大会;制造业企业富士康也被小镇吸引,愿意来共同打造“创新科技人文特色生态小镇”。

 

如今,用小镇“荣誉镇长”王坚的话说,这里“一出门随处能碰到同行,一聊天很快就碰出火花”。吕钢锋对记者神秘一笑:当年怎么发现王坚,吸引他并团结一群人,再由此集聚全国范围的云计算人才,这是“不可破解的密码”。

  

在当下的云栖小镇,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仍在继续展现叠加效应,企业成就了小镇,小镇也成就了企业。吕钢锋觉得,云栖小镇的特色,其实是发展形态的创新,这里早已不仅是一个依靠政策、资金扶持,只提供工作场所的众创空间或孵化器,而是一个能涌现“场效应”的创新生态圈。

 

这里有个听起来挺浪漫的叫法:“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创新牧场”是草根创业者的舞台,整合设计、研发、制造、检测、融资、电商、法律等基础服务,已经入驻的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营销以及工业制造企业为整个“牧场”输出能量;“产业黑土”致力于让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比如一家早在十多年前就落在该园区的生产变压器等电力电气设备的企业,如今成了高科技企业;“科技蓝天”意为科技和人才的制高点,正在此筹建的西湖大学,立志要建设为国际一流的民办研究型大学。  

 

云栖小镇还在变,新闻依旧迭出,它还在对标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毕竟,总有后来者正追上。

 

编辑邮箱:alexklj@126.com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