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学校推广的作业APP内置刷题游戏?上海有家长反映孩子“沉迷”其中,担心慢性成瘾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车佳楠 2017-12-11 17:42
摘要:对于作业APP的游戏功能,绝大多数家长均表示了反对的态度,担忧主要来自于孩子对于电子设备养成依赖。

今年9月刚开学,上海宝山区的高女士将孩子昊昊,送到馨家园学校开始上一年级。班主任要求家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载3款在线学习APP:“一起作业”、“作业盒子”和“晓黑板”,两个用来做语数英各科作业,一个接收学校的通知。

 

每天放学回家,昊昊就拿起iPad,做起了老师在APP上的“班级群”里布置的家庭作业。高女士一开始觉得这些作业APP进行了动画设计,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尤其是昊昊喜欢做的数学题,结合了现实情境和常见物品,比单单列出算式有趣得多。但是不久她就发现不对劲:一旦拿到iPad,昊昊就不肯放手了。做完作业,他开始反复地尝试APP内的5以内和10以内的加减法闯关游戏。与排行前三的小朋友打擂台,“非要争个第一名”。

 

“虽然用iPad是在做题,但沉迷其中也不好吧?既伤眼睛,也无法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女士担心地表示,既然是学业APP,功能应该单纯一些,而不应助长孩子对于电子屏幕的依赖。

 


作业软件里的世界:组团竞赛、摘果社交、皮肤商城样样齐全

 

记者下载了这几款APP进行使用体验。“一起作业”APP的开机界面和市面上的手机游戏极为相似,首页正中是进入作业的入口。点进去,界面上会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具体各科目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学生点击进去,即可以通过做题的方式完成作业。

 

△图为几款APP的作业功能。如图所示,语文答题和朗诵都可以在软件中完成,但有家长认为缺少了书写和理解过程,语文的教学意义丧失;软件上动画设计后的数学题型被不少家长认为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但记者留意到,作业仅仅是这个APP众多功能中的一项。相比之下,界面旁边的游戏入口内容则丰富多了,里面有“成长世界”和“任务”:“成长世界”可以养宠物、过关领勋章、PK换皮肤,累积的积分还能到积分商城换虚拟奖品;“任务”界面既有收费的高级任务,也有免费的通关任务。这些游戏项目,参与方式同样也是“刷题”,只是题目由APP组织提供。

 

△“一起作业”APP的社交、游戏入口多样,还有摘果环节和班级“朋友圈”。

 

记者以一名小学5年级学生的身份,注册成为了“一起作业”APP的用户。点开“成长世界”中的“数学岛”,随机点开了一项名为“速算脑力王”的比拼竞技项目,项目内分为新手区(easy)、晋级区(normal)和高手区(hard)三个类别。记者尝试“高手区”,APP提示“竞技包含10题,每题限时15秒,越快答对得分越高”。再次进入确认参与,APP自动为记者分配了一名“PK”对手,显示为“育新小学”的一名学生,该学生当前的排名为“2212名”,已获得了“170”个竞技分。开始“PK”,APP随即出了一则包含小数的加减乘法四则运算,中间则开始15秒的倒计时,下方则提示记者赶紧输入答案。记者随意答了几题后,软件提示记者获得了“82分”赢了,而对手只获得“70分”。但尽管赢了,APP提示记者的“竞技总分未能计入全国排名”,提示再来一场。

 

△图为记者尝试的“速算脑力王”PK竞技。

 

为了让竞技更吸引人,几个APP都引入了强大的社交功能,如班级群可以组团与其他班级竞赛“群战”;获得积分可以用来浇灌养育自己的“知识树”、树上的果实可以互相访问采摘,类似于风靡一时的偷菜游戏;APP还提供皮肤商城供学生用积分购买装扮自己的卡通形象。而孩子在APP内的一举一动,都会在班级群“朋友圈”予以展示。记者在“朋友圈”看到,里面滚动着每位同学游戏的状态、排名和所获得的“战利品”。此外,记者留意到APP的一些游戏功能还需要按月付费。如在知识树活动里,想要能采摘更多的果子,就需要付费,每月40元。

 


孩子为了排名,不断刷自己会做的题目

 

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为了与班级的小朋友们比拼,每天花了大量时间在上述游戏中。而据她留意,由于竞赛PK的题目相对丰富,而自己孩子刚刚上一年级,并不能胜任。于是,孩子不断地在APP中刷题,而且只做自己会做的题目,以此来赚取积分。高女士告诉记者,虽说老师每天仅仅布置了15-20分钟的题目,但电子设备一到了孩子手里,“这个闯关,那个PK,至少要花上1个小时。”她说:“我认为这样一来不能开拓智力,二来容易限制孩子的交流能力和性格的全面发展。好胜心强,脾气变得特别不好。”

 

来自浦东新区的吴先生也深有体会,“积分产生的班级排名、全校排名,甚至全国排名和目前成人化的网络游戏十分相似。”在“一起作业”的贴吧里,有一名学生称“自己成绩不好,每天都要在榜末遭到其他人的鄙视,搞得心里很郁闷”。

 

据一些家长和学生反映,这些APP上更出现了刷分等弄虚作假的痕迹。一名家长就告诉记者,他的小孩为了争取排名靠前,曾要求他帮忙做题,被他断然拒绝。他认为,APP带来的这种攀比,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在“作业盒子”的“班群”中,有一个“班群大乱斗”的项目。群战规则为积分最高的“小队长”挑出9名出战队员挑战全国其他班群,也可单挑其他对手。在排行榜上,记者看到,来自张江高科实验小学香楠校区、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周浦实验学校的3位学生名列全国本月积分前茅。记者选定了张江高科实验小学香楠校区,发现该校排行第一的同学,积分已高达“11万”,其标注自己为二年级1班的一名同学;而该学校第二名的积分仅有3608分,标注为三年级2班的一名同学。榜单上端显示,该积分为一月一排行。短短一个月,如何获取到了如此巨量的积分?花掉了孩子多少的时间?其中是否有水分?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班级、学校、全国各个层级都有积分排名榜。

 


快乐学习还是慢性成瘾?

 

在老师看来,这些作业软件确实能减轻老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可以用手机查看全班孩子的做题完成率、错误率,连朗读作业都能及时得到反馈,更容易掌握全班的总体情况和个别孩子的掌握能力,为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做补充。

 

对于作业APP,家长们也分为了两派,观点对立。黄女士是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班里一共35个孩子,差不多有30个孩子在用上述作业APP。她告诉记者,孩子可以在“一起作业”上跟着手机读课文,读完后会有评分,拿到100分就会很开心,她认为这样也能鼓励孩子继续学习,还解决了部分家长不懂英语的困惑,减少了家长的负担。

 

但是,相比于纸质答题方式,在线作业的题库只能限于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例如,在语文题库中,某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则需要在是与否中选择,填写古诗词的下半句也通过键盘完成。“答案得出的过程不知道,书写的过程也丧失了。”联想到开学的两节试听课上,老师已经完全放弃了板书,改用PPT和视频,市民黄先生十分担心:孩子以后是否会失去了对思考、写作过程本身的好奇心。

 

不过,对于作业APP的游戏功能,绝大多数家长均表示了反对的态度,担忧主要来自于孩子对于电子设备养成的依赖。“他跟我说,班上很多同学还会充会员、买收费游戏。我是坚决反对的。”市民高女士非常抵触使用电子设备的学习形式,自己十几年在日本留学,没见过电子设备进课堂的情况,何况是课后完成作业。“大多数家长都抱怨,孩子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地天天玩手机了。”

 

△群战游戏是班级高分成员组团与其他班级进行答题比赛的项目,与当下部分手游的规则类似。

 


专家认为学校、家长应谨慎使用在线作业平台

 

原本寓教于乐的形式,却让孩子在电子屏幕面前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不断受到游戏刺激,恐怕会逐渐沉迷其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认为:技术现代化不等于教育现代化,技术可以用,但不能依赖。学校在简化教师工作的同时,更应当思考技术是否能给学生带来实质效果,如果反倒增加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则宁可不用。对于应用平台上推出的自选辅导课程和游戏,熊丙奇认为,如果只是服务于题海战术,那么技术工具的运用只能成为一种表面的“先进”,对于提升孩子个性和兴趣的发展没有帮助。尤其在自我约束和学习习惯未成熟的年龄阶段,竞赛和排行只会增加孩子的身体负担和焦虑感。他呼吁家长增进与孩子的沟通,在完成作业之余,积极与孩子互动。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