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海外策 | 日本的“厕所革命”是如何实现的?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安峥 李雪 2017-11-29 17:55
摘要:“把‘清洁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形成文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他们正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战后精益求精和‘精致革命’的强项。”

在东京新宿地铁站旁的伊势丹百货2层,身穿红色工作服的松岛(化名)正拿着拖把擦拭透亮的大理石地面。她化着淡妆,看上去只有30岁左右,神情专注。她是这家百货公司的一名厕所清洁员。
   
松岛说,这幢7层商场平均每层都有3间厕所,共有15名厕所清洁员,上午、下午、晚上“三班倒”,每班5小时。他们每人每天包干2层,巡回打扫,并在登记表上签字记录。问到考核标准,松岛笑着说,并没有上司来检查卫生,唯一的标准是客人感觉伊势丹百货很干净。
   
干净,其实只是日本所有公共厕所“入门级”的标签。在东京生活的中国留学生小齐说,“日本的公共厕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永远那么干净明亮,没有怪味。”第二印象就是“体贴”,厕所不仅免费提供卫生纸,而且还会多放2卷备用。“来了日本以后,我再也没有出门带纸巾的习惯了”。此外,女卫生间的格子间里,还会配有幼儿座椅,为带小孩的妈妈们解决后顾之忧;母婴卫生间还会配备自动尿布售卖机。小齐调侃道,这些“日本式”服务都让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受宠若惊。

“精打细算”
   
有评论称,提供上乘的厕所服务,也是诸多日本企业精打细算的营销技巧,以此换取顾客进店消费。旅日多年的横滨国立大学副教授刘庆彬指出,日本的商场、超市、车站等营利性机构都会出资建造厕所设施,还向社会免费开放。“这点与欧洲完全不同,在意大利的车站,上趟厕所一般要花掉1欧元。”这或许是它们的一种营销手段,当然也是政府规定它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日本,如果业主修建商场、饭店的设计方案包括公共厕所,便可享受一定的税赋优惠。如果厕所因为种种理由停用,政府便会增加税赋。表面上看,这似乎会让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而实际操作中,政府无需再专门养一支环卫队伍,这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费用。
   
刘庆彬认为,这都体现了日本政府在管理公共厕所方面工作比较到位。政府各级部门有专门预算,用来修建、管理和运营公共卫生间。同样,出于精简人员和节省开支的考虑,这些公厕并不由市政人员打扫维护,而是外包给清洁公司运营。

“公厕革命”
   
曾在日本留学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友骏认为,日本的厕所印象中都很干净,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硬件设施结实耐用。其二,清扫实行专人负责制,每次清扫完毕后,要在规定地点做记录,以备核查。其三,使用者个人行为得当,鲜有故意破坏的举动。小齐也感慨,“这可能就是人的素质吧”。
   
日本人为什么会有自觉维护环境、保持清洁的意识和习惯?有观点认为,这与日本上世纪的“公厕革命”,以及传统教育不无关系。
   
有评论称,日本建筑物中最“风雅”的场所,非厕所莫属。但日本公厕也曾经历过一段人人避而远之的“黑暗时代”。据《日本风情》杂志第17期报道,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日本公共厕所一直管理不善,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肮脏、昏暗、熏臭、可怕。
   
转折点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为他们提供舒适服务。公共厕所就成了“众矢之的”。当时的日本报纸猛批公共厕所的落后,并喊出“厕所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此后,各地政府纷纷将“公厕革命”列为一项重要事务。
   
1985年,为响应市民和舆论进行“公厕革命”的号召,日本成立了由庆应大学教授担任会长,由城市管理、建筑、美术等领域学者作为成员的“日本厕所协会”,提出了“使公厕干净、清爽,惹人喜爱”的口号。这个倡议得到了环境厅、厚生省、通产省、建设省、东京都及都以下各区的支持。1986年,日本新增一个不易为人想到、但颇有意义的宣传日,即每年11月10日的“厕所日”。
   
据1987年《文汇报》的一篇文章报道,第一个“厕所日”的主要活动是在东京都内公共厕所最多的江户区,举行了一场题为“厕所文化”讨论会,有600多人参加。区长中里喜一在会上自豪地介绍,公共厕所已取消“便所”的名字,一律改称“洗手所”。当时,不少厕所内都摆上了鲜花,起初经常被人拿走,但拿走了他们再放,几个回合后就没人拿了。
   
日本专家认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让日本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两点变化,一是提高了公共厕所的整体“质量”,二是加强了使用者的道德观念。

“清洁文化”
   
如果说,道德观念是硬币的一面,卫生习惯则是另一面。在美国Quora问答网站上,有网友这样回答,日本教育的传统之一就是让孩子做清洁工作。尽管学校里有专门负责清洁和维护的人员,但擦地、擦窗户、打扫厕所也同样是孩子们负责的领域。据《纽约时报》报道,一位日本作家介绍,她儿子所在的小学午饭后的活动项目是20分钟打扫工作,一周四次,清洁范围包括教室、厕所等。当她儿子升入三年级,可以打扫楼梯时,他“显得十分高兴”。有网友称,正是从小经过这些泡沫和污垢的“浸泡”,民众的卫生习惯和清洁意识都比较高。这或许就是一种“清洁文化”。
   
过去几十年里,日本公共厕所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展望未来,刘庆彬指出,当日本人口全面萎缩、基础设施建设已不再能拉动经济增长时,政府和商家开始了更多新的尝试。“把‘清洁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推出更多新式智能马桶,形成文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他们正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战后精益求精和‘精致革命’的强项。”
   
(栏目主编:杨立群。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文字编辑:杨立群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