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大学生创业容易失败?许多综合院校来向上海这家艺术学院讨经验
分享至:
 (3)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潇 李晔 吴昊 孙佳熠 2017-11-14 06:22
摘要:“学校并非要去培养‘马云’,而是培养一种创新创业精神,敢想、敢做、踏实……这些并非是走创业路才有用的。”

“我是谁?我到底为什么创业……”2012年,80后梁晓芹站在公司解散后空荡荡的办公室里,不断问自己这几个“哲学问题”。

 

3年后,来自福建的大三学生舒惠芬喝着咖啡面对融资诱惑时,也以这个问题拷问了自己的定力。如今她刚毕业1年。

 

同样的问题,黑龙江大庆女孩张立媛在合伙人解散、30多万元债务是走法律清算程序还是背债还清时,扪心自问过;被父亲断言“不是做生意的料”的80后男生应博,饿着肚子蹲守在客户公司等收账时,也纠结过……

 

他们都曾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作为大学生创业者,他们的创业之路从学校启航。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7月公布的数字是,2016年全国登记的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61.5万人;2016上海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上海每8位青年人中,就有1位在创业。不过也有投资者直言不讳,大学生创业依然“水平初级”“跟风严重”“成功率低”。

 

而据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09年至今的不完全统计,从该校走出的学生创办的企业已超过300家,其中不少都是经营超过3年相对稳定的企业。今年毕业的学生中又有13组以创业形式就业。

 

缘何如此?校友们的理解是,学校并非要培养学生成为“马云”,而是在较早期就让学生学会看清自己,培养一种敢想、敢做且踏实的创新创业精神。

 


“试错”

 

2年前那场资本热潮,令舒惠芬看清了膨胀的后果。

 

90后舒惠芬,2015年创业起步“懵懵懂懂”,只因喜欢画画,而“刚好那段时间流行‘创业’这个词”。

 

流行到什么程度?“随便一个咖啡店喝咖啡,都能听见旁边有人说,手里有个什么项目,明天要去拿多少钱。”

 

舒惠芬记得,2015年那个暑假,大大小小创业活动四面开花,活动上不断有90后面孔上台讲述创业故事;媒体不时爆出哪位90后大学生甚至高中生获得融资,估值上亿元;热火朝天的氛围,催促三五成群,立即开启创业模式。

 

舒惠芬说,有人明明只拿了一两百万元融资,却号称“千万”,投资人竟然也默许,因为这有助于下一轮融资;有人宣称“一年要拿1个亿给员工发工资”,也不过是空头支票;还有人不过是拿了些创业贷款,却起步先花30万元装修办公室,并洋洋得意“没关系,钱还很多”……

 

她对这种膨胀极为不适,“好像在比谁更会说谎,说着说着自己也就相信了”。

 

当年校外常聚的十几位小伙伴,创业方向都已换了几轮,却见舒惠芬的方向一直未变,甚感不解:“你还没有做烦吗?”

 

舒惠芬不是没遭遇过诱惑,只是她拒绝了。“我是在2015年6月左右看到那些膨胀的故事,而10月才有人来找我谈投资,所以我很清醒;但如果时间反过来,或许我就心动了。”

 

麦克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2017年6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应届大学生创业率2011届为1.6%,之后迅速上升,近3年稳定在3%左右,接近翻了一番。但实际自主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依然不高。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有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大军。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为什么大学生创业容易失败?梁晓芹认为,内因和外因皆有。一方面大学生确实单纯。她自己被骗过几回,也一度盲目,什么工作都做,还卖过废品。

 

应博的第一笔宝石投资10万元,买进后才发现自己的买进价其实是一些卖家的卖出价。10万元里有7万元是向父亲借的,后来他才发现父亲在划出这笔账时就已标记为“个人亏损”——父亲早就预感到了他的失败。

 

张立媛说,自己丝巾企业刚起步时,也曾信心满满规划5年要做到全国2亿元市场,而最后,“几年也不过是走了个来回,学了些道理”。

 

因此,当时从事该校就业创业工作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友会秘书长钟晓玲,其实通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阻拦”。

 

“追问几个问题,就能帮他们把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筛除。”她举例,比如,有学生曾想办旧书仓库,倡导循环利用旧书,却没意识到旧书的清洁问题以及雨季图书受潮等维护的问题,钟晓玲就建议他,能不能办个“云仓库”;还有的学生创业题目一听就很大,她说“咱别想着一口吃一个胖子,能否从小切口做起”。

 

也有学生不撞南墙心不死,失落回头再寻学校老师。老师只说,“怕什么?创业本身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初心  

 

“学校并非要去培养‘马云’,而是培养一种创新创业精神,敢想、敢做、踏实……这些并非是走创业路才有用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就业办的教师杨晓起说。

 

大学生“双创”难度大,许多综合院校来向视觉艺术学院讨经验。

 

杨晓起解释,一方面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作为艺术类高校确实有优势,因为专业设置往往更贴合市场实际需求,学生创业兴趣浓厚。比如,包装设计专业的3届毕业设计展,超4成展品会被企业买断。

 

另一方面,学校对“双创”配套也足。学校有“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200万元;每年都有创业大赛,今年的参与队伍淘汰3轮之后还有20组;选修课中还有创新创业课程包,8门课程,16个学分,每次上线都是一抢而空。 

 

这一点,一位创业成功的校友深有感触——“在校的勤工俭学算不算创业?我认为,算。创业不该是心血来潮,创业也没有任何捷径,而是要在一次又一次摸爬滚打中看清创业的初心。”

 

比如,梁晓芹创业的初衷,曾经简单至极,只为家庭谋生。

 

1987年出生的梁晓芹,经历恐怕比不少人一辈子还要波折。父亲有腿部残疾;母亲患脑部神经性疾病,弟弟妹妹也有遗传。她大学第一学期学费全靠好心人的助学款。每天中午一下课,她也和同学们一起奔食堂,却不是吃饭,而是穿上围裙、戴上手套擦餐桌,一小时8元。大二时,学校老师推荐她去帮松江区消防支队策划警营汇演活动,她才发现,利用专业知识可以更快挣更多钱。

 

那时有领导问她:“未来想做什么?”她说脑子里下意识就蹦出两个字:“创业”。但创业到底是什么,其实根本不懂。对方告诉她,“(松江)大学城文汇路向西到底,有个创业园,可以去问一下。”就这样,2008年梁晓芹成立了上海尚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但那只是换一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接活、干活,只为攒钱。”

 

毕业后的2011年,梁晓芹遭遇车祸,骨盆粉碎性骨折,在病床上躺了1年多,公司解散。“最困难的时候,母校却记得我。”学校老师第一时间来看她,学弟学妹在校内发起捐款,让她铭记至今。她出院那天,去公司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呆了很久。“我反复想,是就此放弃,还是从头再来?我是谁?我到底为什么创业?”

 

那之后的第一笔大单,是承接浙江一所学校的活动仪式。原本说好校方负责内容,公司负责印刷制作,结果活动前一天到现场才发现,所有海报上“学校”的英文翻译都错了,对方原稿将school写成了shcool。有人提议用贴纸遮盖,因为一旦重印,意味着至少10万元打水漂,但梁晓芹还是决定全部撤下,当晚找当地印刷厂,在活动当天早晨7点前将所有海报置换完毕,令校方惊呼“想不到”。而梁晓芹付出的代价是,两天里因密集上下楼梯影响骨盆康复,至今还有腿痛后遗症。

 

梁晓芹自认“这是在学校里历练出的为人处事方式”,“创业不是光有想法就行,而要有担当、有责任、有信念,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办校园开放日,进行师生优秀作品联展,以此为学生就业和创业创造机会。


“后盾”

 

学校是学生造梦的地方,也是追梦时的避风港。

 

2015年,张立媛和她的丝绸事业跌入谷底。

 

张立媛2007年考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广告设计专业,2008年参与学校接待时,对一位贵宾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中国有三样东西可以做品牌,陶瓷、丝绸和茶叶”。她当时的QQ签名为“立媛时代”,在学校帮助下成功注册。

 

2011年毕业后,张立媛先在其他公司积累经验人脉,后创办丝巾公司。业务起初稳健,之后合伙人却留下30多万元债务一走了之。

 

作为有限责任公司,张立媛本可申请资产清算。但她说要“克服人性弱点”,决定背债慢慢还。而此时品牌已经元气大伤。

 

如雪中送炭,2015年,校友会成立了。

 

那时正值建校10周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立民说,“视觉”校友走向世界各地,深入社会各行各业,构筑起一所高校宝贵而独特的无形资产,“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家’。这个‘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学校首先把历届300余位正在创业的校友号召起来,以微信为载体,组建创友大联盟。

 

线下的第一次活动,是近50名创友齐赴武夷山联谊。聊创业、聊心声,直到凌晨3时仍不愿散场。张立媛也袒露了公司的困境。

 

武夷山回来后,校友会特地去了张立媛的展销加工地考察。

 

“我们来策划一场秀吧?”校友会负责人环顾冷清的场地,提议说。

 

张立媛当然求之不得。她正需要一场品牌秀来为自己正名。手头虽有数十位高端客户,但态度爱理不理,不就是嫌她没实力吗?

 

然而,不菲的场地和模特费用,让张立媛实在装不了阔气。

 

学校决定为张立媛“撑腰”,校友会索性先作主张,“场地就放在学校状元楼,学校模特班有七八十名学生,学姐的事业,她们能不支持?”

 

学校实际给予张立媛的,比她自己期待的还多。2015年10月,一场“liyuanStyle”新品发布会,在古色古香的状元楼举行,模特班学妹们穿上张学姐设计的旗袍,婀娜多姿。包括老校长在内的全校领导班子全部到齐,而十分重视“双创”的松江区委、区政府领导及相关委办局纷纷到场,加上张立媛自己邀请的高端客户,有300余位嘉宾出席。

 

这场高大上的新品秀完美落幕后,张立媛订单“爆单”,她不得不在年底宣告暂停接单。

创业校友张立媛的新品秀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状元楼成功举行。

目前校友会微信群已细分出80多个,经典文学导读社、古琴社、旗袍社,以兴趣会友;新媒体联盟、设计联盟、“双创”路演社等,体现专业和需求导向。这还不包括各种因新机会、新需求而随时诞生的新群。

 

资深“吃货”廖炫博自称“老牛”,毕业已5年,他的创业品牌“牛古山”是借助互联网,发掘原生态古法手作民间美食。如今,他将家乡湖南烟熏45天的腊肉、濒临失传的野生圆桶散养蜂蜜,都发掘成了“网红”食品。品牌越做越大,他却计划杀回上海,“因为有母校这座靠山”。

 


反哺

 

不声不响,梁晓芹第一个月创业赚的2000元,没存银行,而是捐给了贫困学生。

 

后来,她每年在家乡母校资助高三毕业生,已达百人;她在上海组织策划公益彩色跑活动,将所有盈利共计12万余元,资助了松江区150名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还购买校服、书包等学习用品寄到西藏地区学校。

 

她说,5年前她在那间空荡荡的办公室里使劲拷问自己,得出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不再是为了一个家庭谋生,也不仅仅是为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而是回馈更多注视着自己的人,母校、社会……”

 

如今,在校友会的介入下,学长学姐们的经验正在走入课堂。

 

杨晓起说,在学校开设的创业培训课程之外,这些校友们亲身打拼出的道路对于在校生来说,特别值得借鉴,因为他们能切实感受学弟学妹们的困惑和痛点。

 

舒惠芬不止一次提醒前来讨教的学弟,“要做自己能承载的事”。

 

应博的感悟是,若个人性格并非“天生做生意的料”,可以先从踏实做好一位“匠人”做起,真正创业时可以由不同专长的人承担不同的事,也可成就一份事业。

 

张立媛也给学弟学妹们讲过课。“很多人把创业理解得狭隘了,认为成立一家公司才叫创业。事实上,每个人在每个岗位上都在创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国家提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让这种精神和文化融入年轻人的血液里。”

 

最近,张立媛与合伙人再次出现分歧,她倒坦然处之。她说,她的经验是,“作为创始人,此刻最不可放弃。企业最不好的时候反而是重整企业最好的时机,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把根基打牢”。

 

而在讲述这些经验之前,他们首先想向学弟学妹们表达的是——在一个开放而有规则的社会和市场里,无论来自哪里、背景如何,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努力来拓展人生,获取更好的生活。

 


编辑邮箱:eyes_lin@126.com

题图:在母校出场地、出模特的倾力支持下,创业校友张立媛的新品秀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状元楼成功举行。

文字编辑:林环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