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专家:应对真菌感染需引入“整合思维”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严晓慧 2017-10-13 17:42
摘要:未来还应整合分子生物学和病原学方法,与传统的形态学、生化检测互为补充,为各种侵袭性感染真菌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途径。

今天上午召开的“首届免疫缺陷与真菌感染高峰论坛”会议传出消息,近年来我国免疫缺陷患者(尤其是HIV/AIDS患者)、器官移植者、免疫制剂使用者、肿瘤化疗接受者等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分析下来,上述患者并发各种感染,其中真菌感染占了较大比重。与会专家由此呼吁,应对真菌感染,还应引入“整合思维”。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教授说,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不断升高,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的关键。

 

当前,医学真菌学研究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新病原体不断涌现,其流行规律尚不明确,致病机制复杂,给真菌病的防控带来巨大挑战;第二,在临床诊治方面,真菌病早期诊断率相对较低,确诊手段较少,病死率持续升高;第三,真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临床可选抗真菌药物有限,亟需探索建立新的治疗干预策略。破解三大挑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廖万清教授表示,未来还应整合分子生物学和病原学方法,与传统的形态学、生化检测互为补充,为各种侵袭性感染真菌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途径。

 

市公卫中心党委书记、论坛执行主席卢洪洲教授透露,现有抗真菌药物有显著毒副作用、耐药性也日趋上升,这是困扰侵袭性真菌病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整合思维”可有效应对真菌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状况。

 

国内肾移植专家、市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则补充,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更易出现相关真菌感染,且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影像学表现非典型性、真菌培养阳性率低、实验室试验假阳性率较高等特性,使得真菌感染后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延误治疗时机。临床还应做到积极预防、合理选药、及早预判、及早治疗基础上,完善医院卫生环境、杜绝医疗产品污染、防止受者和供者来源的污染等整合各类资源和措施,才能有效避免真菌感染。

 

另悉,为建立新型安全高效的抗真菌干预策略,廖万清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已整合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免疫干预及纳米药物研发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