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深度丨学者解读李显龙“旋风式访华”:中新关系回暖,新加坡外交核心理念仍是实用主义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安峥 2017-09-22 16:48
摘要:新加坡的大国平衡外交战略并没有改变,其最核心的理念还是实用主义。

4个多月前,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东盟国家首脑几乎都到了,但却没有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身影。4个多月后,中共十九大前夕,李显龙在北京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4位中共政治局常委的会见,被新加坡媒体称为“高规格礼遇”。李显龙这次“旋风式访华”受到舆论关注,分析人士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时认为,李显龙的访问反映了中新两国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相对疏远后,都愿意摒弃前嫌,让两国关系重新回暖。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新加坡的大国平衡外交战略并没有改变,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实用主义,今后新加坡的外交取向,将考验“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决策层的政治智慧。

 

“画风”尴尬的两年


    
此次李显龙访华,舆论之所以纷纷用匆忙、突然、仓促等词加以形容,首要原因是,从9月15日公布行程到9月19日正式出行之间,仅仅只有4天时间,这在中新关系发展的历史上较为少见。其次,此访也引出一条微妙的时间线索:眼下正值中国筹备中共十九大之际,李显龙下月将访美,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将访华。更重要的是,过去两年里,中新关系的处境略微有些尴尬。


    
“近两年里,中新关系经历了一些变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大国外交室主任周士新说。2015年,新加坡开始担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员国”,然而,它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一些做法,却让中新两国关系陷入困境。“在南海问题上,新加坡从自身经验出发,坚持认为仲裁结果有效、权威,但却忽视了南海问题的实际情况。”


    
2015年,美国强行介入南海问题之际,新加坡顺势加强了与美军的军事协作;同年8月,李显龙访美时,再次重申对仲裁结果的认可。当年也是李显龙在过去十余年里唯一没有访华的年份。


    
“近几年,新加坡在平衡中美关系上出现了偏差、甚至失衡”,山东政法学院新加坡问题学者范磊指出,“背后既有李显龙尚不具备其父亲李光耀的战略视野和全局思维的原因,但更关键的是,小国新加坡没能及时适当地应对国际格局的结构性变化。”


    
随着中国对地区乃至全球事务(尤其是对东盟各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新加坡既看到了机遇也感受到了“压力”。它担心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力量格局会被打破,进而波及它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新加坡直言希望美国介入亚洲“平衡”中国,从而也让中国社会对新加坡的观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不过,尽管两国过去两年相对疏远,但总体上仍保持着较友好的关系,每年的官员互访仍很频密。今年来,新加坡方面的“画风”似乎有所转变: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立场,接受了中方“南海问题需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主张;还在很多场合向中国发出积极信号,如明确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等。有新加坡学者总结道,事实证明,有些双边关系很重要,以致于不会被局部问题所妨碍,至少不会妨碍太久;中新之间并无结构性矛盾,两国分歧是可控的,充其量只是“打嗝”而已。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指出,中新传统友谊基础深厚,尽管可能会有波折,但大方向不会逆转。李显龙的此次访问反映了中新两国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相对疏远后,都愿意摒弃前嫌,让两国关系重新回暖。

 

互有怎样的需要


    
有评论称,中国领导人愿意在中共十九大前接纳李显龙来访,释放出足够多的政治信号。许利平说,“这也说明两国关系的特殊性,行政部门间沟通顺畅”,中共十九大前,中国领导人的活动密集、工作繁忙,可能正好在这几天出现了技术层面的空档期,但这种偶然的背后,更多的是中新关系相互需要的必然。


    
专家指出,新加坡方面一直很想实现此访。首先,李显龙来华的根本目的就是深化中新友谊,增进彼此战略互信,化解此前两国关系中的不和谐音符;从其代表团成员(囊括外长、防长、财长等内阁核心成员,陈振声、王瑞杰等也被视作是下一代领导人的核心班底)可以看出,新加坡希望在金融、国防、法律、经贸等多个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提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经济。


    
其次,新加坡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东盟内经济实力和发展理念最高水平的代表,明年恰逢其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因此,李显龙也想通过与中国的首先合作,占据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高点。


    
再者,李显龙也想通过此访提前掌握一些关于中国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的动向,可以为其美国行做一些铺垫,也可作为其与美方磋商的筹码。


    
从中国角度看,中方也有加强两国政治互信的愿望;新加坡的创新和管理能力、在国际体系网络中的融入程度,以及治党和反腐的经验等都可供中国学习;扩展到东盟层面,中方重视新加坡在东盟中的地位,与东盟的合作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实用主义哲学


    
有观点认为,此访表明李显龙“想通了”,新加坡要摆脱窘境,只要依托中国。还有评论指出,此访是新加坡“调整对华政策的尝试”,尽管其在政治安全方面更依赖于华盛顿,但在经济方面越来越接近北京,并试图淡化其“美国盟友”的身份。对于此类观点,专家持保留意见。


    
在经贸领域,对于新加坡而言,中美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并没有孰轻孰重。从数据来看,美国目前的影响力要大大超过中国(美国是新加坡最大的外来投资国,在新投资额超过1800亿美元;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2016年双边贸易额为832亿美元)。不过,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的推进,两国经贸合作空间广阔。


    
在战略与安全领域,新加坡曾明确表示与美国是“伙伴”而非“盟友”,但两国早已形成一种“不是盟友、胜似盟友”的关系。范磊说,新加坡一直以来奉行的是大国平衡战略,但同时,小国的脆弱性和先天缺陷也造成其很难在安全领域实现自助,所以希望选择一个大国作为依赖对象。在1960年代初李光耀初次访美时,就为美国战后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所折服,加上当时美国在冷战格局中的相对优势地位,令其产生了希望美国为其提供安全保障的想法。但由于其是“不结盟运动”国家、奉行平衡外交战略,所以并没有和美国结盟,这也为其与其他大国发展关系做好了铺垫。


    
“换句话说,新加坡采取‘平衡政策’,但并不意味着‘等边状态’,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定位(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并未达到与美新关系(战略伙伴)的同等水平”,周士新指出,这次李显龙访华,尽管双方在“一带一路”、经贸领域着墨颇多,却未提及战略层面的合作成果,看看下月李显龙访美时相关成果可能会有比较。


    
不过,专家也提醒,没有必要总是将中美两国放置在新加坡的外交战略中来衡量。对于中国而言,新加坡并不是影响外交战略全局的国家,但新加坡又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小国,所以不可低估其所具有的能量。


    
专家均认为,从目前看,李显龙基本沿袭了李光耀时代的外交战略,在重视对华关系方面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实用主义仍是其最核心的理念。“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如果选边站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借着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幌子在中美之间搞平衡,再拿捏不好尺度的话,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今后新加坡的外交取向,将考验‘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决策层的政治智慧”,范磊说。
    
(栏目主编:杨立群;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文字编辑:杨立群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