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江觉迟 | 在“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之间,还夹有一条“母系文化大走廊”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夏斌 梅婕雯 2017-09-17 10:09
摘要:12年前,一个汉族姑娘骑了两天两夜的马,翻过一座座大山,只身来到甘孜草原深处。在那里,一手创办起草原孤儿学校,开始了牧牛、耕地、打酥油、割青稞和教育藏区儿童的日子。在草原上的帐篷里、在酥油灯熏眼的光线下,这位女子将自己的经历写进了日记。

12年前,一个汉族姑娘骑了两天两夜的马,翻过一座座大山,只身来到甘孜草原深处。在那里,一手创办起草原孤儿学校,开始了牧牛、耕地、打酥油、割青稞和教育藏区儿童的日子。

在草原上的帐篷里、在酥油灯熏眼的光线下,这位女子将自己的经历写进了日记。2010年,由此改编而来的小说《酥油》出版,一举拿下了当年的年度畅销小说桂冠。

日前,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又用新书《最后的女权王朝》,“复活”了一个湮灭已久的神秘女国。

 

 

■ 我最担心的是,他们不能在草原上转山转水

 

上观新闻:从东部到西部,从都市到藏区,一待就是12年。请问,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去探寻诗和远方的?又是什么人、什么情感给你坚持下去的动力?

江觉迟: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刚上草原的时候。那个时候,因为各种不适应,思想上是有过动摇的。艰难的时候,是我的祖母和我的父亲,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让我坚持走下去。

我的父亲做过老师,经常帮助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他常常会叮嘱我,不管做什么事,只要选择去做了,就要好好做下去,不能轻易说放弃。

我的祖母,对我的影响更是深远。在我的家乡安徽桐城,市文化广场上有一座名为“裁襟励子”的文化浮雕,说的就是我祖母的故事,其中表达的一个理念就是“言而有信”。

我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背包族,以前周末喜欢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去山里转转,遇到家庭贫困的山里孩子就会帮帮他们。当时只是在家乡附近跑,后来有了网络,就跟着驴友们一起开始走长线,最后一帮人自驾游去了西藏。不料,到拉萨后,伙伴们一个个离去。但我总觉得,前面还有未知的东西在等着我。

于是,我就一人往草原深处行走。越往里走,越对当地人的生活状况感到吃惊。我突然觉得,在这个地方,自己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也给自己做了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放在内地,我可能只是城市里微不足道的一个小水滴,但在草原上,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教育很多孩子。这样一算,我觉得自己在藏区更有价值,更能发亮发光。

现在,过了十几年,我觉得不仅是坚持了,而就是一种生活,是我喜欢的生活。

上观新闻:这段在外人看来很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在上一部作品《酥油》中有过精彩呈现。你觉得,这本小说有哪些打动读者的地方?

江觉迟:写《酥油》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非常苦难的阶段。我通过文字,向读者倾诉我的苦难、经历以及我需要理解、帮助的心情。就像一个掉进水里的人,她呼叫岸上的人来施救。如果是你听到了,会不会过去呢?所以,我的读者,他们被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打动的时候,更多的可能不是在欣赏,而是在聆听我的倾诉,一种来自内心的呐喊。

上观新闻:在《酥油》中,当发现孩子们读书后可能成为能认字的喇嘛,却依然走不出大山时,女主人公受到了强烈的心理冲击。但也有观点提出,读书的目的并非一定就是要走出大山。在所谓现代文明的“侵入”下,能够留守家乡、传承文化也难能可贵。

江觉迟:把孩子从他自小生活的土壤上连根拔走,就好比荔枝生在南方,我们硬要把它种往北方,那它还能按照自然和谐的方式旺盛成长吗?所以,我从未想过“自私”地把孩子们从草原带出来。我最为担心的,恰恰是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能在自己的草原上温暖地转山转水。

这个温暖,并不只是吃饱穿暖。我更愿意看到孩子们在草原疾风中快速成长,多读一些字,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能够生活,能够主动、理性地传承自己的文化。

 

墨尔多神山,女国文化最后的圣地

 

■ 铺垫就像堆积土壤,慢慢地就能形成一片丰饶

 

上观新闻:《最后的女权王朝》讲的是“女儿国”的故事,听起来有点像是一部臆想、猎奇式的小说?

江觉迟:《最后的女权王朝》不是架空历史的天马行空,而是基于现实的文化复原。在今天的金沙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雅砻江流域,传统的母系文化仍然有很多延续。我想通过这部作品努力为“女儿国”正名,打破形形色色的臆想和猎奇。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本书是献给认真读书且愿意回望历史的人。

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部既亲近又遥远的作品。说它亲近,是因为里面的很多描写,就发生在我生活的草原周边。说它遥远,是因为它描写了千年之前的故事。中间有一条时间的河流,我顺着这条河流,从下游一直往上游追溯,直至抵达千年之外。也就是说,这部小说中的故事,一部分是参照现实生活中仍然在延续的文化习俗加以描述,一部分来源于实地遗址考察,另有一部分受益于经书和史书记载等启发。

所以说,这是一部在史料的基础上,以经书为引索,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加以历史遗址考察、民间遗风遗俗演绎,而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作品。

上观新闻:书中林林总总不下40个人,有的精炼能干,有的深不可测,有的察言观色,有的忍辱负重,似乎每个人都背负一个故事、藏有一个秘密。背后想来花了不少心思吧?

江觉迟:这部小说,从当初的资料搜集工作,到后来的创作,到最终的完成,前后花了12年。其间,我到过西藏阿里地区,探访象雄文化;沿着青藏高原,经过青海、四川的阿坝和甘孜等;顺着河流,最终进入云南迪庆,到达泸沽湖。前前后后走访民间艺人、文化研究人员100多人;搜集图书资料,仅单本就有80多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老人的回忆并不是一气呵成的,也不是你想问什么就能答什么。你必须和她们生活在一起,花很长的一段时间陪着她们,观察她们的生活。同时,通过循循善诱地提问、引导、挖掘,才能勾起她们心灵深处的记忆。往往是,她们偶尔目光一闪,便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这种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滋养。

书中的众多人物,都是用心设计的。这样的写作过程,先前的铺垫就像堆积土壤。今天一点,明天一点;今年一些,明年一些。慢慢地,就能形成一片丰饶的土地。很多时候,我在想,急于求成,就会一事无成。

上观新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性通常被界定为“阴柔”的代表。近代,中国妇女又被贴上了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可怜者。书名中的“女权王朝”一词,是不是显得有点突兀?

江觉迟:书名的“女权”,其实和我们现在说的女权是两回事。书里的“女权”强调的是母系文化概念,是一种古老的社会存在方式。

在《最后的女权王朝》中,广袤的女国领地,有着森严的宫廷生活和神秘的原始宗教,迷人的锅庄传统和独特的碉楼文化;也同样有着最令人觊觎的王朝宝藏,最入戏的真情假意,最心痛的悲欢离合,最看不透的叵测人心……为了生存,为了王朝,也为了一己私欲或无法控制的本性,每个人都用尽手段,付出所有,踏上了艰难而又凶险的不归路。人们在女国的土地上生根、壮大、疏离、背叛。读懂了这些,你就会看到这些“梨花女子”的凌厉和清朗、灿烂和凄凉,就会感动于她们的壮丽。

上观新闻:在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茶马古道”之间,还夹有一条“母系文化大走廊”。这个判断,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江觉迟:这个判断可以从五个层面进行解读:一是史书,二是遗址,三是文物,四是寺庙和经书,五是现实生活。

从史书看,包括《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对“女国”均有过记载。再来看现实生活的痕迹,以甘孜州和阿坝州接壤处、墨尔多神山中的顶果山寺庙为例,它就是一处“女国”宗教文化的代表性场地。寺中收藏了大量体现女国文化的文物和经书。除了这些,从青藏高原一路下来,到云南迪庆结束,可以看到一些走婚制的遗风遗俗,更是母系文化的活化石。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这条文化走廊被称作康巴地区的秘境、康巴的香格里拉。也正因此,母系文化在交通蔽塞的深山峡谷中,有幸被保存了下来。但随着公路的逐步通达,沿路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在凋落。有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在还没有被发现或者重视时,就已经遭到了破坏。我希望通过《最后的女权王朝》这本书,让更多人感受我国西南地带这些独特宝贵的文化元素,让更多人去了解它、珍惜它。

 

美丽的锅庄舞蹈

 

■ 借助细致观察,才能把平常事物写得贴心

 

上观新闻:“觉迟”是你的本名吗?听起来很有哲理的味道。

江觉迟:“觉迟”是我父亲给取的名字。很多人以为取自于“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其实不然。实际上,它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觉”是佛教用语,父亲希望我能以善根去爱人;“迟”有谦虚之意,父亲希望我以谦逊的心态去做人。另一方面,由于我没出家,“觉”字对我来说显得有些大了,故父亲想寻一个意义较小的字,让二者均衡一下,就取了一个“迟”字。

上观新闻:藏名“扎西梅朵”又有什么来历?

江觉迟:我的本名,藏区草原的人总是叫不好。于是,活佛就对我说,你要在当地长期待下来,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取个藏族名字,第二是穿藏服。做了这些,才能和当地人真正拉近距离。所以,就给我取了“扎西梅朵”这样一个吉祥的名字。“扎西”是吉祥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

上观新闻:你说过,写作不仅是走访和记录,而更像是生活一样。但忙碌、庸常的生活,不是很容易让人“灵感枯竭”么?

江觉迟:生活忙碌是真的,但并不庸常。为了《最后的女权王朝》的写作,我探访了很多地方。这些地方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可探寻这些新鲜的东西怎么会让人灵感枯竭呢?再者,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一些,我又会感到一种亲切。它同样不会让我灵感枯竭,就像写散文一样,散文表现的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却写得很贴心。只有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才能达到这种延伸。

上观新闻:《酥油》和《最后的女权王朝》分别从现代、历史的角度讲述了个体的蜕变、时代的变迁。下一步,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江觉迟:我当然还会继续写下去,继续写草原、写民族文化。《最后的女权王朝》过后,我会开始写《酥油》的下集。《酥油》里的故事是真实的,我的孩子们也在一天一天长大。他们的新生活,我要写出来。苏拉、阿嘎、小赤嘎都会出现在《酥油》下集中。比如,苏拉马上就要来接我的班,回到草原教书。

 

《最后的女权王朝》

江觉迟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采访中的江觉迟(中)

安徽省桐城市人。祖父和父亲均为诗人,祖母苏蕙华为桐城市文化名片———“裁襟励子”的主人翁。

 


 

■ 书 摘

 

【一】

当紫色云霞铺满天空的时候,一只大鹏自遥远的西天朝东方飞来。在经历九天九夜的高空飞行之后,它终于在洁白的云朵下寻见一方城池。

此城池耸立在万丈悬崖之上,重重叠叠;又有流雾萦绕其间,若隐若现,仿佛那天上宫阙。大鹏以盘旋之势环绕城池飞过三圈。此时,云朵下方的世界,那些总爱与流雾厮混一处的高大山脉,以及山脉底端深不见底的雪山峡谷,正进入寒冬腊月。奔腾的河流被封冻。

河流上方,悬崖峭壁之上矗立的,正是大鹏所见的人间城池。其间最高建筑物为一座石碉宫殿。它分为九层,高达八十一丈,处于城池的中心位置。紧挨石碉宫殿的两侧,分别是六层高的附属宫楼,宫楼与宫殿紧紧相连,形成一个鲜明的“凸”字形。

因为处在高大陡直的崖壁上方,那宫殿背面的气势,比正面更加恢宏。它盘踞崖顶,无路可攀,又高耸入云,确实比得上天上宫阙。依常人之理解,背面属于阴面,“阴”象征女性。大鹏盘旋在万里高空之上也能深刻地感应:此方天地阴性气场强大,应该是一处由女性掌权执政的城池。

【二】

雪花像梨花一样纷乱。

在苍茫的山岭间,喇嘛们的经声不是飘扬的,却像纷纷坠落的沙尘,念一遍,便在送葬人心头积压一层悲伤,还有对于祖母王朝中,那崇高的甲姆拉(对老女王的尊称)突发离世的种种猜测。

确实,人们很难理解,在女国,在美丽而安详的女王的河谷中,热爱狩猎且技法娴熟的甲姆拉,怎么会在捕猎途中突发猝死?除丛林间暗藏仇敌,遭遇凶手,人们难以寻到别的原因。虽然在这期间,宫廷的神师刚布已经得到天神的启示,指认了凶手。那凶恶的人将会在甲姆拉的葬礼中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人们仍旧充满猜测。

而此间,年轻的王权继承人———女王苏墀正被众多侍官簇拥着,蜷缩在丛林中临时搭建的宫帐里。她在颤抖。悲伤与寒冷,还有即将面对血祭仪式的恐惧,让她哆嗦不止。

王朝的大天官赭面娘正恭敬地立在女王的身旁。她尖细的眉目犹如两道佝偻的弓弦,目光却似是离弓之箭,透过宫帐一侧那撩开的布帘,射向帐外那方花棺———她在凝视曾被她服侍过大半生的甲姆拉,望她淹没在色彩艳丽的花棺里。

【三】

每年三月,当阳光由幽凉慢慢地回暖时,万物便开始在女王的河谷里复苏。这期间,蛰伏于地下的,生长于地上的,甚至天空中的云彩,都相约着活跃起来。河流开始在细细的雨点中轻吟。巨大的黄杨树,枝条上开始破出点点柔绿。画眉也似是叫得欢了。但无论怎样繁荣,一切生命,总也比不得这个期间,盛放在女王河谷里的那些汹涌的梨花。包括天上的云朵,河谷里的浪花,王宫中那些美丽高贵的女官,她们脸上灿烂的笑颜,都比不得梨花。

梨花,它美,美到清凉,像沐月一样;美到凌厉,像涉蛊一样;美到凄迷,像薰香一样。从惊蛰开始,它们就落成这等让人惊慌的、无所适从的美。

现在,女王的心思也随着梨花的盛放而无限激荡。也许只是借花献佛———她深爱的并不是梨花,而是梨花下的花赛。是对于花赛的急切期盼才叫她心情激荡、忐忑不安吧。

这是女国最为盛大的招亲比赛。其间设有骑马、射箭、狩猎、掌船、泅渡等多项赛程。王宫会从各层各面对青年们进行考核,胜出者将成为女王金聚(丈夫)。

 

题图说明:碉楼——母系文化最典型的建筑形式。

文字编辑:顾学文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