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专访 | 叶兆言:这是我给自己判的无期徒刑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学文 2017-09-08 14:05
摘要:1995年11月29日晚,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两名犯罪嫌疑人逃亡22年后,于8月11日被警方控制。令人乍舌的是,犯罪嫌疑人之一、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人刘永彪,竟是一名获“安徽文学奖”、发表200多万字作品的作家。 “人们总是看高了作家,有些作家也愿意并擅长自带光环。在我看来,作家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判断一个作家的标准,应该和判断普通人的标准是一样的,我们对作家的要求也应该跟对普通人的要求一样。人品很重要,不能因为你是作家,就对你提高或放低要求,就允许你干违规的事情。”叶兆言接受采访时说。

 

叶圣陶之孙、作家叶兆言,近日完成新作《刻骨铭心》,并接受了上观新闻记者的专访。

 

这是我给自己判的无期徒刑

 

上观新闻:《刻骨铭心》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叶兆言:是一部群像小说,都是些小人物;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虽然是小事,对当事人来说,却都是刻骨铭心的事。

比如书中描写了一个哈萨克族的中国作家,他用哈萨克语写作,还得了文学奖。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之后,他移民去了那里。他原以为,自己和族人在一起会如鱼得水,却没想到,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语和他用的哈萨克语很不相同。他失去了自己的文字,从此不能写作,在族人中成为了“异乡人”。

这是小说虚构的人物,当然有一定的生活原型。我借用了他的经历来描述文字对于写作者的刻骨铭心。中国这么大的疆域,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统一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使用了同一种文字———汉字。如果汉字拼音化,统一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各地发音不一样,沟通都很困难。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我们应该感谢汉字。

上观新闻:对文字“刻骨铭心”,听起来,这个文学人物身上有着您自己的影子。

叶兆言:从某种程度来说,写作确实是我的“刻骨铭心”。我每天一早起来,电脑一开,就开始写,每天写六小时以上。有时候写得“疯狂”了,家人、孩子也都不怎么理解。从某种角度看,这样的生活比我年轻时骑行200多公里更加疯狂,因为这是我给自己判的无期徒刑:没有目的地,会一直写下去。

写作没有秘诀可言,它是一种比较笨重的劳动,甭管世界变化多快,写作始终是简单的、原始的个体劳动。

我现在用电脑写作,看似轻巧,其实每天也就写千把字。当然也有高峰状态下日产数千言的情况,但千把字是常态。写作是一种等待,写完上一句后,你等在那里,想下一句该怎么表达,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等了半天,可能结果还是原来的那句。但我觉得等待是必须的,是值得的,尽管时间都耗在等待里了。

 

没有标准就是文学的标准

 

上观新闻:您和余华、苏童都是老朋友,您的图书编辑希望请这两位给您写推荐语,但您拒绝了。为什么?

叶兆言:何苦让人家再次受累,不能因为是老朋友就“欺负”人家。其实,推荐语什么的,大家最好不要太当回事,谁推荐的都不重要,小说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在写作中,作者不仅要注入墨水,还要注入自己的灵魂和血肉,这样作品才有灵性,人物才立得起来。当然,有时候这也是一种“命”,写得好不好要看老天爷赏不赏饭。

上观新闻:大众看重名家推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文学作品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需要参考名家的意见。

叶兆言:文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实这就是文学的标准。也就是说,文学要有想象力,要独一无二,要说出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这是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一个清晰的标准。如果你嚼别人嚼过的口香糖,还把嚼过的口香糖给读者嚼,那我觉得挺恶心的。

别说是复制了,就是轻车熟路也不行,这也是文学的大忌。你擅长写这个,就老写这个,高明的读者是不会接受的。金庸的小说很好看,每个人第一次读金庸的小说时,不管读的是哪一部,可能都会有惊艳的感觉,反正我第一次读《天龙八部》时,是读得热血沸腾的。但读第二部、第三部时,就知道他的套路了。

优秀的作家让人惊艳,更优秀的作家是要让人不断地惊艳。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可是,写作本来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把文学的地位放低一点

 

上观新闻:在您眼里,文学是一件神圣的事业吗?

叶兆言:人们常常说文学是伟大的,我不这么看,文学只是所有行当中的一种,行当没有高级、低级之分,人是平等的,行当也是平等的。每个行当里做得最好的人,在我看来,都是诗人,都是在用一颗诗心做事情。这是相当高的一种人生境界,最优秀的诗人和最优秀的鞋匠,是一样伟大的。

今天我们看小说家、作家,好像要仰视,但在明清以前,包括明清,小说家是不入流的。曹雪芹写《红楼梦》,都不好意思署自己的真名。其实,每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刚出现的时候,总有人用奇怪的、不屑的眼光去看。比如,词刚兴起的时候,诗人看词,认为那是诗余,写不好诗的人才会去写词,元曲的地位就更低了。但我认为,不入流才是对了,不入流才是好事,可以说,整部文学史就是一部不入流的文学的发展史。

上观新闻:很少有作家这样“拉低”文学的地位,因为那等于是拉低了自己的身段。

叶兆言:把文学的地位放低一点,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一点,没什么不好,这会让人们更关注从事写作这个行当的具体的人,而不是行当本身。我说了,行当是平等的,但每个行当里的从业人员是不同的。不是说你写小说就伟大了,难道仅仅因为你是个写作者,你写了部烂小说也是伟大的?写好才是重要的,有创造、有追求才是伟大的。曹雪芹的伟大在于他写出了《红楼梦》这样的作品,而不在于他是写小说的。

人们总是看高了作家,有些作家也愿意并擅长自带光环。在我看来,作家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判断一个作家的标准,应该和判断普通人的标准是一样的,我们对作家的要求也应该跟对普通人的要求一样。人品很重要,不能因为你是作家,就对你提高或放低要求,就允许你干违规的事情。

 

阅读应该是充分自由的

 

上观新闻:作为一位阅读达人,您可以为大家推荐一些好书吗?

叶兆言:书籍的世界是很丰富的,有那么多书,大家可以放开来读,读什么都没关系。有文化的人读本坏书也能读出自己的道理来,有些人则读本好书也能看到负面的东西。所以,阅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去读,不带着功利心、不投机取巧地去读。

阅读最基本的一点是自由。我一向反对要求别人去读什么,当然,学校里老师要求学生读什么,那是另外一回事。当我们告别学生时代以后,我觉得,读书应该是充分自由的,想读什么就读什么。那种自以为是推荐别人读什么,是没有道理的;就像你要吃什么是自由的一样,你读什么也是自由的。

文学只对那些喜欢文学的人起作用。对不喜欢文学的人来说,文学对他一点作用都没有。但那样也没问题,因为人是自由的,不是每个人都只能、或者一定要通过文学来提高自己。唐诗宋词当年也都是小圈子流行的东西,不和大众发生关系,但只要是好东西,自然会被历史选中而保留下来。

 

第一要务是把文章写通

 

上观新闻:当下人们普遍提笔忘字,很多时候词不达意,很多人读到大学毕业仍不能完成一篇像样文章。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是不是应该倡导更多的文学阅读?

叶兆言:你说的情况,其实不是文学素养的缺失问题,而是语文教育的问题。文学是热爱文学的人的事,语文却是一切文明人必备的事。文明人可以不热爱文学,但不可以不学语文,语文是基础教育。

语文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教会人写作,写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你会不会用标点符号,用词准不准确,文体干不干净等。和其他技能一样,写作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一方面要多写,一方面要多看范文

上观新闻:在您看来,当前的语文教育主要出了什么问题?

叶兆言:过多地强调所谓的思想性。对学生而言,语文首先是一种表达能力,第一要务是把文章写通,而不是用空洞的话语来表达思想的“深刻”,这种“深刻”其实是假大空。现在很多中学生写的文章,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特别不可爱,就连很多作家也是这样,满篇都是大话。有老师对我说,现在是中学生写得没小学生好,高中生写得没初中生好,同学们的思想越来越“深刻”,文章越写越糟糕。

我们的一些电视剧,里面的对话特别烂。我们中国人说话,不管什么地方的人,都是很生动的,可一到了电视剧里,就特别假。为什么一些人喜欢追美剧?除了情节吸引人外,我注意到,剧中很多对话都特别精彩。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家反复锤炼了,而我们缺少锤炼。或者说是我们的要求低,出品方对自己的要求低,观众对作品的要求低,习惯于接受不是人话的话。如果观众不接受,制作方的水平就会被逼上去,可惜我们的很多观众没有拒绝粗制滥造。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