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南北荧屏呼应,共同唱响中华戏曲魂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7-08-15 13:38
摘要:为戏曲“喝彩”,因戏曲“亲近”。

很多人都没想到,戏曲突然成了荧屏黄金档的 “网红”节目,在南北荧屏同时“火”了一把——7月15日起,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打造的全国首档大型戏曲文化类节目《喝彩中华》在东方卫视开播,首期节目全国35城平均收视率达0.74%,电视观众达1.28亿人次,创下近三年全国戏曲文化节目的收视纪录;8月6日至12日,《中国戏曲大会》在央视戏曲频道黄金时间连续播出,收视成绩优异,年轻观众比例提升,在频道原有忠实观众提升68%的基础上,80、90后观众收视率提升幅度达255%,新媒体短视频浏览人数1231万,节目更是两次上了新浪热搜。

 

一南一北,两档节目互有侧重,但交相辉映,拉起了一道靓丽的戏曲风景线,而戏曲节目也在今年夏天,迎来近年来少有的一个收视高潮。

 

《喝彩中华》:戏曲人为戏曲人文喝彩

 

8月13日下午,《喝彩中华》在上海录制总决赛。舞台上,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一个画面:20后的王玉璞、30后的吕瑞英、40后的韩宝利、50后的罗怀臻、60后的武凌云、70后的彭庆华、80后的吴丹、90后的马春丽、00后的焦怡格,一直到10后的杨茗凯等10代中国戏曲人同时为戏曲喝彩。最年长的王玉璞和最年幼的杨茗凯的年龄差达到了整整90岁,足见中国戏曲延续不断的代际传承。

 

《喝彩中华》共7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文化为基因库、题材库、故事库,邀请全国戏曲爱好者登台展示精湛绝活,呈现传统戏曲文化之美。不止总决赛的舞台,在《喝彩中华》已播出的节目中,包括昆曲大师蔡正仁、京胡演奏家尧继舜、江南鼓王王玉璞等众多戏曲界名家携新一代亮相,戏曲名家的功力和新生代的活力都让观众记忆犹新。此外,晋剧帽翅功、漳州木偶、腹语唱戏等传统绝活儿被完美呈现,京歌、曲艺摇滚等多种创新艺术形式也让戏曲艺术活力四射。《喝彩中华》在展现传统文化蓬勃生机的同时,引得不同年龄段观众和网友点赞。

“《喝彩中华》引入了‘喝彩人’的概念,我们要让每位表演者以自己的方式在舞台上为心爱的戏曲艺术喝彩。”《喝彩中华》总导演、东方娱乐独立制作人王昕轶表示,与传统的戏曲节目相比,《喝彩中华》戏曲展示的部分相对较少。“‘喝彩’突出的是戏曲的概念、元素,以及背后蕴含和传递出的人文精神。这是《喝彩中华》与其他戏曲节目最大的区别。”

 

在《喝彩中华》的研发过程中,东方卫视制作团队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着手,在节目制作中围绕自豪感、优美感、综艺感来呈现戏曲艺术,展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表演者,讲述普通人、戏曲人的中国梦。值得一提的是,《喝彩中华》节目特意邀请著名演员徐帆、京剧演员王珮瑜、90后歌手霍尊、主持人程雷四人担任观察员,发掘戏曲爱好者在日常生活的故事和情感,拉近普通人与传统戏曲的关联。

 

《中国戏曲大会》:打造“电视版戏曲教科书”

 

《中国戏曲大会》是继央视“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之后,2017年中央电视台再次推出的大型中华传统文化节目。作为央视又一档全民参与的传统文化节目,《中国戏曲大会》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自主研发,以竞技答题方式,将戏曲背后的故事性、知识性、规律性、趣味性进行了巧妙联动,力求打造成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电视版戏曲教科书”。

《中国戏曲大会》决赛现场

 

而将观众牢牢锁定遥控器的,也正是这个“电视版戏曲教科书”里出的题目。涵盖了30个省市自治区的50个剧种、133个剧目的600多道题目中,并不艰深晦涩,而是充满了各种有趣的历史关联知识点,包括“晋剧《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为官十八年,随身携带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选择项:书信、泥土、古玩”、“京剧《天女散花》选段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种艺术形式。选择项:诗歌、绘画、雕塑?”、“戏曲服装颜色有‘上五色’和‘下五色’之分,请问‘上五色’指的哪五种?选择项:粉蓝紫湖香、红绿黄黑白 ”等。

 

央视《中国戏曲大会》出题组统筹导演龚继伟表示:“我们出题的标准是,要吸引更多对戏曲有一点兴趣、或者是想要渴望了解的人,让戏曲这个门槛降低一些,让他们好迈进来,就是这个作用。比如,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影视剧里可以用蒙太奇表现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戏曲里又是怎么演的?这就可以成为我们的题目。”

 

现代人常用的语汇如“亮相”、“走过场”、“有板有眼”等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出题组也融入到许多题目中。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传媒 教师江逐浪也是《中国戏曲大会》的点评嘉宾之一,在他看来,《中国戏曲大会》在戏曲的亲近性上下足了功夫。“策划组挖掘了许多当代人们的常用语,向人们呈现其戏曲渊源。例如,人们常说的‘有板有眼’中,‘板’和‘眼’到底是什么?真正的‘走过场’到底是怎么个走法?从很多题目中可以看出,戏曲在人们生活中渗透之深、渗透之广。的确,在发轫之初,戏曲本就是最通俗的民间艺术,纵然经过岁月的锤炼它已被精化、雅化,可中国戏曲仍然深深植根于生活中,与中国人的集体思维共振,与中国人的民族审美共鸣。它不需要人们敬而远之,尊敬和亲近相比,戏曲也许更需要的是亲近。”

在这些让观众倍觉“亲近”的戏曲题海中,包括侯少奎、孟广禄、魏海敏、奚中路、钱惠丽等戏曲名家作为出题嘉宾进行了精彩表演;许多来自梨园世家的传家宝,以及各历史博物馆的戏曲文物被搬到了现场成为题眼,也令挑战者受益匪浅。大会还通过王立群、蒙曼、刘连群、赵景勃、张永和、赵晓东、张关正、崔伟、廖奔、江逐浪、李艳艳等一系列文史类、戏曲类学者专家的现场解读,深度挖掘戏曲内涵,展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以及中华文化审美的独特性。

 

以题目“川剧《白蛇传》中的《金山寺》片段,请问以下哪一折也出自该剧?选项:《扯符吊打》《别洞观景》《酒楼晒衣》”为例,点评嘉宾张关正在给出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表述道:“川剧变脸,成为戏曲百花园中的特别奇葩。这一片段中的川剧变脸,完全用于人物的情绪变化中,而不是单纯的炫技。但是,现在,变脸变成了一般性的表演,沦为一种杂耍、卖艺的低级单纯技巧。这样一门代表戏曲艺术的绝技,别到最后变成没有什么价值了。”类似的点评,也让荧屏内外的观众深思不已。

 

让古老的戏曲变得更“年轻”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喝彩中华》还是《中国戏曲大会》,两档节目都不约而同地致力于戏曲的“年轻化”。

 

《喝彩中华》在推广上不断创新:节目中推出微信摇一摇传播戏曲知识点,与新潮软件抖音合作短视频,和某品牌单车推出京剧脸谱版单车穿行大街小巷、在手机照片APP上轻松生成属于自己的杜丽娘、柳梦梅、吕布、穆桂英等经典京剧角色造型……通过与年轻人熟悉的事物发生关联,把传统戏曲传播到更多年轻人中。

 

同样,《中国戏曲大会》在北京、江苏、云南等地实景开展线下宣传活动“红房子戏曲体验室”,将戏曲服饰、脸谱、化妆等美学带到社区、学校中,让老百姓近距离感知戏曲。戏曲大会同步播出时段,在场外开设“戏曲大会新媒体同步答题”,激发观众参与感、沉浸感。戏曲大会结束后,还将把这些题目设计成网络游戏,供人们随时随地温故知新。

《中国戏曲大会》进校园

 

荧屏弘扬传统戏曲文化,除了孵化年轻的观众群体,也致力于协助培育年轻的戏曲演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喝彩中华》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系列活动之一,“爱我中华、三生有戏——上海市优秀戏曲青年演员展演”活动将于本月举行。来自上海京、昆、越、沪、淮、评弹六家国有院团的34名年轻一代演员将在6场不同剧种的优秀折子戏展演中集体亮相。“希望通过优秀戏曲青年演员的展演,拉近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与戏曲的距离。”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副总监、艺术人文基金会秘书长张颂华透露,“展演结束后,将集合这些年轻演员还将联合呈现做一台戏曲版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年内,还将在沪上荧屏会推出一档戏曲比赛类节目,也是为了让一批优秀的戏曲演员能够为更多的观众熟悉。此外,包括淮剧电影《腊月雷》、沪剧电影《挑山女人》、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等一批戏曲电影也将走入院线。弘扬戏曲文化恰逢天时,无论是多年来积累的戏迷基础,还是当下媒体的宣发力度,戏曲传统文化的因子被进一步点燃,再通过新媒体的助力,戏曲将走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改变当下年轻人对于戏曲的曲解或偏见,让大家触摸到戏曲,让戏曲变得更具传承性。今年夏天荧屏让更多人意识到,戏曲离我们并不遥远。

 

图片来源:央视戏曲频道/亚洲娱乐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