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纪念“八一三”·我的父亲③|他是饶家驹的助手,也是一名共产党员(附视频)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7-08-13 11:41
摘要:受中共党组织派遣,潘大成从事难民救济方面的工作,具体负责联系的正是包括饶家驹在内的国际红十字会人士。

【编者按】今天是“八一三”淞沪会战80周年纪念日。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场大战役,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今有很多已不在人世。但是,他们的事迹却被后人所牢记。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之子陈一心、协助法国神父饶家驹建立安全区的潘大成之子潘光分别来到四行仓库上海抗战纪念馆、上海报童小学、震旦大学“老红楼”等地,追寻父辈的足迹。当这几段视频在2017“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上播放时,80年前的烽火岁月仿佛历历在目,让人深感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友情提醒:建议在WIFI下浏览观看视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大量中国难民涌向上海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在战争爆发的当天,法籍天主教神父、震旦大学教授饶家驹等发起的上海国际救济会成立。8月15日,即在吕班路(今重庆南路)的震旦大学校园内建立了三个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6,000余人。9月7日,又设立第四难民收容所和第五难民收容所,后又在钱庄会馆设了第六难民收容所。

 

然而租界内毕竟地域狭小,容不下太多难民,大批难民在租界外处境困难。到1937年秋,眼看中国军队即将撤离上海,饶家驹预见到难民问题将更趋严峻,遂提出在租界外的南市设立保护难民安全区的设想,并为此四处奔走。最终饶家驹以高超的斡旋技巧提出了一个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特定区域“饶家驹区”(La Zone Jacquinot,也称“饶家驹安全区”),终于获得各方认可。“饶家驹安全区”开创了一种模式,即在战争期间不仅要保护交战双方的伤员,而且要保护战区平民。德国人约翰·拉贝领导的南京国际安全区,正是根据“饶家驹安全区”模式,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了20多万中国难民。

 

出生于1911年的潘大成(曾用名:潘达)是越南归国华侨,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上世纪30年代,他在震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来校授课的饶家驹。后来,潘大成应聘为哈瓦斯社(法新社前身)以及《大晚报》的记者,活跃在法租界。淞沪会战爆发后,潘大成受中共党组织派遣,从事难民救济方面的工作,具体负责联系的正是包括饶家驹在内的国际红十字会人士。他协助饶家驹在安全区开展救济工作,后来受饶家驹委托接管了国际救济会第一难民收容所的工作。

 

“我父亲当时是一所的所长,参与了整个难民收容所的搭建过程。当时在震旦大学操场上共搭建了8个大棚,每个大棚可以住好几百人,救助了大量难民。父亲是中共党员,同时也是饶家驹的助手。借助这个身份,中共地下党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潘光如是说。或许是受父亲影响,多年来潘光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就是二战期间上海犹太难民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主编:王珍。视频提供: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视频编辑:黄晓洲)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