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优人神鼓《勇者之剑》上演:有身的磨砺,更有心的修炼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7-06-23 07:00
摘要:舞台上,鼓在动、锣在动、表演者的身体在动,可观众们却说,他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

 

来自台湾的优人神鼓6月22日、23日将《勇者之剑》带到了上海文化广场。优人神鼓1988年创立于台北木栅老泉中的一座原始山林。难以想象,直到今天,优人们仍然每日在山林中打坐、打拳、打鼓,将自己生命的修炼与生活美学的实践融为一体。他们为什么愿意在山林中坚持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他们想要传递给观众什么?

黄志群在击鼓。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长棍击鼓


“每个人对鼓声都有共鸣。”优人神鼓艺术总监及创办人刘若瑀说,“鼓声是一种原音。每个民族、每个文化系统中都有鼓,鼓声是人最早听见的声音。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的心跳声就是鼓声。”


《勇者之剑》塑造了一位持剑的勇者的形象。因为持剑,他看到了自己的怯弱;也因为持剑,他找到了面对生命的勇气。当优人面对自己内在最深的未知时,用击鼓发问,让鼓声如棒喝——在棒起、棒落间探讨生命的起落与幻灭。刘若瑀说:“最后,勇者把剑指向了自己。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在许多段落里,优人们以长棍击鼓。这是《勇者之剑》的首创,在全世界独一无二。2米10分长的长棍将击鼓和武术融为一体,这长棍在勇者手中是鼓锤,也是刀、枪或剑,在他渡河时又变成一支船桨……长棍在剧中生发出多层次的意涵。在优人神鼓的舞台上,鼓在动、锣在动、表演者的身体在动,可观众们却说,他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


为《勇者之剑》担当服装设计的是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叶锦添。他的设计带来了古典而前卫的无限想象空间。舞台及灯光设计师林克华,则为《勇者之剑》担任舞台及灯光设计。他的视觉设计中可以感受到对戏剧情绪、音乐脉动与肢体呼吸的精确掌握。

优人神鼓表演“持剑”片段,以示《勇者之剑》的锋芒。


他们坚持十年如一日的训练


在后台,记者见到了正在打坐和练习的优人们,他们大都来到优人神谷超过十年了。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他们获得了什么?扮演“勇者”的黄志群1965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六岁开始学习击鼓,十岁正式拜师于怡保精武体育会学习中国武术,此后一直浸淫在武术与击鼓的世界里。他说:“练习一年和练习十年是不一样的,鼓声的变化是慢慢发生的。”


“大师兄” 黄焜明1996年加入优人神鼓,至今已经21年了。他曾经做过水泥工,做过出版社的行政人员,对自己的未来有过许多迷茫。成为“优人”之后,在木栅老泉,日复一日练功,让他慢慢找到内心的平静。“我们每天都打坐,提升自己觉知的能力,这影响到你在舞台上的表演,也影响到你日常生活的修为。”


大学时就常常在学生社团里打鼓的刘品岑,一毕业就加入了优人神鼓。女孩子练习击鼓和武术,体力不如男孩子,但她却坚持了11年。“我一直对打鼓很有兴趣,加入优人神鼓后,我发现能更好地观察自己,现在越来越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


国中的时候就成为“小优人”的罗振伟,后来升入青年优人团,如今又加入优人神谷。“我从国中的时候就开始系统学习西洋打击乐、乐理、合唱、体操、武术、舞蹈等,十多年来最大的收获是,越来越感到达成了身心合一。虽然年纪小的时候打坐常常会打瞌睡,可现在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罗振伟今年25岁了,虽然父亲偶尔会问他“你还要玩多久”,但他很坚定。未来两三年,他希望自己能在训练中累积更加深厚的功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优人”。

 

题图:优人神鼓表演“距地”片段。 图片摄影:蒋迪雯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clocklotus@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