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关注实体经济 | 这家制造业跨国巨头在上海风生水起的秘密何在?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锟 赖丽芳 2017-06-21 20:19
摘要: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工业跨国巨头,GE公司把上海作为亚太地区发展的“大本营”,先后建立数字创新坊及航空智能制造和再制造创新中心,去年在中国的订单已达82亿美元。

咖啡间、小阳台, 惬意的办公环境绝对满足你小资的品味;贴心的创新孵化室里日常起居轻松解决,甚至有专人为你送餐上门……这里就是位于通用电气(GE)中国科技园区内的数字创新坊,这也是GE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数字创新坊。未来数年,这里将迎接超过1000名开发者。

 

“上海的数字创新坊将与GE其他地区的同类设施共同组成全球网络,支持当地数字工业创新和孵化,聚合生态系统资源与客户协作开发工业互联网新应用。”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日前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放大并形成良性循环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工业跨国巨头,GE公司把上海作为亚太地区发展的“大本营”,先后建立数字创新坊及航空智能制造和再制造创新中心,去年在中国的订单已达82亿美元,建立的30多家具有生产、研发功能的经营实体与合资企业,特别是昂际航电、华电通用轻型燃机等重要合资企业已初露锋芒。这一系列着眼未来的公司重大决策,与GE长期看好中国特别是上海的发展密不可分。

 

近日,上海发布《关于创新驱动发展 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再次彰显上海对于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信心和决心。在段小缨看来,《若干意见》中加快先进制造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等举措,与GE在上海的发展战略相契合,未来两三年内GE将加快全速数字化及智能制造的步伐。

 

近年来,上海陆续放出“科创22条”、“人才30条”等一系列政策“大礼包”,刚刚发布的《若干意见》里也强调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并做好配套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让上海人才集聚高地的效应更加显著。

 

对落户上海的GE亚太研究中心来说,各领域人才的集聚为这家跨国巨头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GE亚太研究中心,服务于亚太地区17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中、英文,各部门还需要大概13种不同的语言能力,而上海不仅有各种高端人才,还能为GE中国提供掌握不同语言并具有优秀沟通能力的人才。”段小缨说。

 

上海出台的譬如便利外籍人士来沪工作等举措,满足了GE中国在组建和发展一支强有力企业团队方面的需求,帮助其在上海站稳脚跟、成长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企业,并推动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GE在上海做大做强后,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据介绍,仅GE数字创新坊就能给超过1000名工作者提供岗位,其中包括200个高端人才就业岗位,目前这些岗位都非常抢手。如此看来,大企业更好的就业机会能吸引不少高端人才留沪发展,企业也在为上海持续促进人才集聚培养贡献力量,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扩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对于人才层面上的“双赢”,段小缨认为,这不仅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也离不开浦东新区推出的类似“走千听万”部门组团式走访服务。GE把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传达给走访组之后,双方在新政如何解读、企业如何更好地享受政策等方面实现信息互通,涉及到人才的问题迎刃而解。

 

从整合产业链到构筑生态圈

 

对企业来说,要想发展成为行业领先,仅仅有土地、人才是不够的。GE之所以能在上海站稳脚跟,除了本部的投入、土地及人才等要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本土化战略。

 

据GE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GE在上海投资总额超过12亿美元,已经建立了30多家具有生产、研发功能的经营实体与合资企业,其中包括昂际航电、华电通用轻型燃机、通用电气神华气化等重要合资企业。这些“混血”企业,利用GE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打通上下产业链为己所用,同时建设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在强强联合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段小缨以GE和昂际航电的合作为例进行了说明。熟悉国产大飞机C919的人对昂际航电也许不陌生,昂际航电是GE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凭借母公司在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为C919项目提供新一代航电系统。航电系统相当于飞机的中枢神经,而昂际航电承担了整个C919航电系统中约一半的核心任务。C919试飞成功,昂际航电的实力初露,同时也宣告着GE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这种合作模式可行,GE的本土化战略告捷。

 

而GE与华电集团在上海合资建立华电通用轻型燃机公司,瞄准高端制造,推动中国向新型能源转型。华电通用轻型燃机也将携手中国企业一起拓展海外市场,而这也是GE将先进制造业引入中国发展战略的一部分。“GE一直坚信,拓展中国业务的方式就是与中国的客户一起发展,我们将继续扎根上海,助力上海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作用,共同拓展‘走出去’的空间。”段小缨说。

 

除了制造业的本土化,目前GE中国加快了在智能制造、大数据领域的战略布局,这对其他企业也颇具参考价值。除了建设数字创新坊,新建立的航空智能制造和再制造创新中心,先期开展的是航空发送机维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可靠性验证,后期将逐步拓展至失效分析、激光熔覆等维修技术的开发,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圈。

 

政府简政放权助力企业降本提效

 

随着上海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简政放权的推进,以及一系列面对企业的服务平台与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GE也深感,在上海的经营环境不断优化,这也让GE中国的运营成本不断降低、效率也大大提高。

 

段小缨表示,“GE选择根植上海,一方面因为上海政府的务实高效,另一方面是上海本身的发展不仅是局限于上海本身,对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辐射效应。”而上海政府服务企业的“姿态”让这家跨国企业没有任何隔阂感。在GE中国航空智能制造和再制造创新中心这两大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登门造访”,倾听企业需求并帮助解决了许多项目落地过程中棘手问题。

 

再以自贸区为例,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工商、海关、商检等政策优化给GE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其中的“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政策降低了企业维护多证的复杂性,工商网上年度备案制取代年检制度简化了年检流程。海关政策方面,受益于“先进境、后报关”政策,进境备案时间大大缩短;“保税延展”政策使保税区企业可以把非保税区货物移入保税区,方便库存统一管理和物流派送;“预检验系统”使得货物报关时间缩短2天。受益于自贸区各项简政放权举措,GE于2015年12月在上海外高桥投资建立了运输集团亚太分拨中心。

 

段小缨颇有感触地说,上海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GE将先进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也布局上海,目前看来,平均供应周期从原来的100天缩减为40天。

凭风好借力,乘势正当时。“GE将在上海‘再战制造业’的决心鼓舞下,继续加大在沪投资,争取成为外资在沪发展实体经济的排头兵。”段小缨说。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liukun0905@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