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敏感的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投运,村民为何点头?崇明破解渗滤液污染难题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17-06-21 18:15
摘要: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一度将渗滤液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种行为在《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后被禁止。

 

去年10月起实施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明令禁止生产性污水外运处理,然而去年年底,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沪期间,发现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仍将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外运处理。

 

经过半年多的整改,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园区不仅通过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渗滤液的就地净化处理,还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从根本上减少了生活垃圾填埋以及渗滤液的产生量。

 


生活垃圾渗滤液就地净化处理


 

渗滤液不外运,就得自行就地处理。

 

6月20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入港沿公路上已经封场的崇明生活垃圾填埋场1号库区,发现入口处多出一套全新的渗滤液处理设备,这套设备今年6月刚投运,日处理能力达100吨,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产生的渗滤液通过该设备的净化,产生的达标污水可直接排放入长江。在此基础上,投资约7000万元的园区污水处理厂预计两年内建成,规划占地面积33亩,日处理能力可达400吨。

 

6月刚投运的渗滤液处理设备,作为园区污水处理厂投运前的过渡

 

生活垃圾渗滤液是生活垃圾经过堆积发酵后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污染物浓度以及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甚于普通污水。崇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颜益成告诉记者,此前,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规划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其自行处理的渗滤液,相关污染物的排放质量浓度始终无法达到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因此园区一度将渗滤液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种行为在《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后被禁止。

 

生活垃圾填埋场就地处理渗滤液,可以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压力,也能降低渗滤液在运输途中被偷排或不规范排放的可能,但这样做,填埋场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渗滤液净化处理能力,还要做好雨污分流,否则在多雨季节会造成渗滤液外泄,直接影响周边环境。

 

记者注意到,崇明生活垃圾填埋场2号库区原有的污水坑上,已经加盖了一层黑色的防水膜,并用绳索和重物加固,防止雨水直接冲刷污水坑造成二次污染。在这些黑色防水膜覆盖的“丘陵”边缘,一条新的雨水渠正在建设,将来的雨水将落在防水膜上,由高往低流入渠内,而不是渗入垃圾堆,产生新的渗滤液污染。

 

2号库区原有的污水坑上,已经加盖了一层黑色的防水膜

 

在建的雨水渠

 


焚烧发电破解渗滤液减量难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渗滤液问题,必须在渗滤液减量上动脑筋。要减少渗滤液,就要降低生活垃圾填埋量。

 

在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内,一座全新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已经投运11个月,崇明全区的生活垃圾运到这里进行7天的发酵后焚烧发电,发酵期间产生的渗滤液则被收集起来,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园区内的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后排放。

 

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

 

槽罐车正向垃圾发酵车间里倾倒从填埋场抽取的渗滤液,与车间内垃圾发酵后产生的渗滤液一起集中处理

 

上海城投瀛洲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的施龚柳介绍说,有了火力发电设施,生活垃圾就能“不落地”,直接送进焚烧炉作为燃料。过去,这里日均要填埋五六十吨左右的生活垃圾,而目前,园区内已基本没有生活垃圾要填埋,甚至连以前堆场内的存量生活垃圾也被挖去焚烧发电,填埋的只是焚烧生活垃圾后的炉渣和处理污水留下的污泥。

 

另据透露,原本用来填埋生活垃圾的崇明生活垃圾填埋场3号库区也被调整功能,转型为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焚烧飞灰和残渣,以及少量不可焚烧处置的危险废物的填埋库区。

 


邻避效应只能下苦功夫去沟通


 

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园区南面新征村村民的心。

 

在新征村住了40多年的施永泉不由感慨:“苦日子终于到头了!”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左右,园区所在的这片土地由于位置偏远,已承担起填埋堡镇生活垃圾的重任,此后逐渐发展成为接纳整个崇明岛生活垃圾的填埋场。“我家才离开800米不到,夏天有时不刮风,也能闻到臭味;冬天刮起西北风,更是窗户都不敢开!”施永泉说,有些孩子长大了住到城里,心里还有阴影,一说回老家就犯嘀咕。

 

崇明区环境监察支队队长顾云龙表示,从2014年到2016年上半年,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周边的新征、前哨、惠军等村,都有针对生活垃圾扰民的投诉,园区曾多次整改,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破解生活垃圾填埋减量的问题。

 

垃圾填埋场内的风炮正将除臭剂喷向空中

 

去年投运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从立项到第一批生活垃圾被送进焚烧炉,足足经历了5年多的时间,成为解决当地乃至整个崇明岛生活垃圾处置难题的关键。

 

“生活垃圾焚烧在很多地方都被视为敏感话题,为什么能接受?”面对记者的疑问,施永泉坦言,一开始村民心里也吃不准,但区政府和园区管理方多次组织村民到现场参观,请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尾气进行监测并实时公开,还聘请村民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的辅助工,这些做法逐渐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窗外的景色,养殖虾蟹的河塘与焚烧厂比邻而居,互不影响

 

“拒绝和抵触,很大的原因在于不了解。”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项目负责人黄定南表示,要破解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邻避效应,只能下苦功夫:通过反复沟通,让周边居民彻底认知、掌握这些处置设施的真实情况。

 

据悉,最近新征村村委会内的电脑还将和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联网,村民可以实时监督尾气排放监测数据。同时,当地基层镇村干部建起了巡逻队,发现园区存在环保违法违规行为或隐患,将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反映。

 

(栏目主编:张奕  文中图片来源:陈玺撼 摄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