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放下去的权还要收回来,改革开放快40年了,为何还有人对企业“不放心”?
分享至:
 (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凌河 2017-06-21 05:50
摘要:你说要放权,但他“不放心”,要么死死攥在手里,要么“放下去”也要“收回来”,他或许是“忧国忧民”,一点“小九九”也没有,但这样一种“公心”,害处恐怕不比以权谋私的那一点“私心”来得小吧?!

就在上周,湖南省益阳市纪委通报了一起“不作为、乱作为”的典型案例——该市工商局原已将三类前置许可经营项目下放到政务中心窗口,企业本可“一站式”办结,但是过了不久,又“擅自”把它“收”了上来,收归副局长谢某本人签字审批才可以放行……

 

放下去的权,为什么又收了上来?舆论之间,对这起“捉放曹”的案例是有“诛心之论”的,说这个谢副局长,不就是“钓鱼执法”、权力寻租吗?不就是“要好处”吗?为什么把放了的权又捏到自己手里,无非是要办事的企业去拜他的门,行他的贿吗?

 

但依我看,这“腐败说”恐怕并无真凭实据,只是一种“推断”吧。与益阳市工商局放权又收权一样,在“放管服”的三年中,也有一些地方,或将上面放下的权截为己有,反而扩大了本层级本部门的权力;或是一张“放权清单”洋洋洒洒几百项,都是鸡毛蒜皮,有“含金量”的一项也不放,于是也有舆论时评,说他死死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论其就是不肯动一下本部门的“奶酪”。总之为了一个“既得利益”,就是不肯放权,放下了,也要“擅自收回”。

 

这种情况,当然是有的,但恐怕并不尽然,甚至还不是多数。更多的是什么呢?是因为“不放心”,所以“不放权”,曾有一位监管部门领导同志与友人推心长谈,他说一“放权”,必会“乱”,权放下去后,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怕下面“乱来”,怕企业“乱搞”,思来想去,还是收回来,捏在自己手里踏实啊……

 

这种“不放心”,恐怕是普遍的,把“不放权”,统统归之于利益计较,归结为“设租寻租”,我看并不公允——就在上周的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了一件奇事:“一家生产猪饲料的企业告诉我,他已拿到饲料生产许可证,但还有部门来检查,问这个饲料是喂大猪、喂小猪的还是喂乳猪的。连饲料要喂多大的猪都设定了不同标准,还要企业提交工艺和配方!政府要配方干什么?这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啊”——这个“干什么”问得好,“政府”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不放心”啊,就怕企业有秘密啊!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之下,我们曾经把企业当成车间,没把它当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我们又把社会“统起来”,但凡一点活力,就要“收归”掉,这就是小平同志30多年前批评的,管了许多管不了、管不好,也不该管的事。改革开放将近40年了,我们有很多部门不少同志,仍然在“一统天下”的思维习惯与行为定式中走不出来,仍然不承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唯物史观,仍然不懂得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有活力的基本细胞,仍然见不得社会天然的百花齐放生机勃勃。你说要放权,但他“不放心”,要么死死攥在手里,要么“放下去”也要“收回来”,他或许是“忧国忧民”,一点“小九九”也没有,但这样一种“公心”,害处恐怕不比以权谋私的那一点“私心”来得小吧?!

 

益阳市是把谢副局长“收权”,当做“不作为”来通报的,我倒要替他打一点抱不平。他把审批权抓回手中,个个要他点头拍板,件件要他签字才行,这不是很“勤政”、很有“担当”、很负“责任”吗,哪有什么“不作为”?我看也是,有的同志错认为“负责”就是当“婆婆”,“担当”就是“事无巨细”样样“管住”,以致做了千手观音犯了多动症也不自知。这种误区,在不少部门中其实普遍存在着——也是在上周,辽宁省通报一起“破坏营商环境”的案例,工商、税务等部门,个个伸出手来“负责”,家家“依法依规”严管,却把当地好端端一个17年的企业给活活“整没了”。这种“担当”和“作为”,不是很可怕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