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见识 | 欧洲“绿道”如何成为城乡桥梁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鹏 2017-06-11 08:11
摘要:每年冬天,“绿道”环线的一些路段会向公众提供越野雪橇滑行路线,成为了该市冬季户外运动的最大亮点

 

卢布尔雅那是欧盟国家斯洛文尼亚的首都,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城建规模及人口虽仅与上海下辖行政区相当,但其创新型城乡基建网络———环城“绿道”及其配套生态工程,却成了一座连通城乡的互惠桥梁。    
   

在贯通城乡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卢布尔雅那重点突出其历史文化、旅游度假、节庆娱乐等现代文化产业,形成鲜明特色,获得了“欧洲绿都”、“世界图书之都”等城市荣誉。

 

环城“绿道”
守护“园艺之城”

   

在卢布尔雅那,有一条总长约33千米的环城“绿道”,它与环城的交通主干道一起,形成了卢布尔雅那的同心“双环线”。它的主体由宽4米左右的渗水功能较强的沙砾路面铺就而成,主要为步行、跑步和骑行者提供环城活动空间。

 

从20世纪50-80年代规划建成至今,这条“绿道”一直广受好评,因其“高度的连续性、简洁的设计、低建设和维护成本,以及集历史纪念、旅游休闲、生态调节多功能为一体等特点”被评价为绿道建设项目的典范。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完整环绕城市建成区的“绿道”,其两侧的绿化结构也堪称精心。道路两侧各有宽8米左右的绿色区域,每侧配有单排行道树。沿途区域内种植49种共7400棵树木,由志愿者花费35万个工作小时建成。
   

“绿道”在这里建成,依托了当地的城市文化传统。卢布尔雅那既是斯洛文尼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行政中心,也是一座实现了“首都市民与乡村生活零距离”的欧洲城市。

 

事实上,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往往有着市民和农民的双重身份,因为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城外有度假小屋,园艺相当于市民的“必修课”,人们日常生活中都会进行园艺活动。
   

这样别致的首都生活,背后是卢布尔雅那市政当局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积极鼓励。环城“绿道”的设计和长达数十年的打造升级,更体现了当地互惠型城乡基础设施规划的理念。

 

都市公共空间
同样乡村友好

   

之所以称其为城乡互惠机制是因为环线真正实现了不同城市功能区和农业功能区的结合。周边既有高密度的城市居住区、学校、商业设施、博物馆,也有动物园、森林公园、牧场、农田和墓地。
   

首先,“绿道”承担着城市绿色公共空间的功能。在与城市住宅区、大学等区段连接的区域,绿道两侧种植了高密度的行道树,设置了大量座椅及青少年活动场地,满足了附近居民日常的活动需要。从上世纪末开始,政府更是着力打造交叉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将一部分重要公共开放空间,如建筑博物馆、友谊公园等设立于此。
   

从整体上讲,“绿道”环线成为了卢布尔雅那市区与农业区域的自然过渡区,为市民提供了“绕城型休闲”的机会,对整个城市的绿地生态系统而言至关重要。
   

其次,“绿道”也体现了城市对于乡村的友好。建造中若是遇到工程“预料之外”的地区,环线并不会为了整体规划而破坏原来的地貌。典型的例子就是“绿道”穿越了卢布尔雅市西部和东南部的两处山丘,让它们形成“绿楔”伸入城市内部,尊重了自然地形、自然植被与山丘的自然排水过程,并采用因地制宜构筑边坡的技术形成绿道沿线的防护坡。
   

这种尊重对于市郊的农业工作者而言更是如此。“绿道”环线非但没有成为破坏农田和牧场的城市道路,反而使城市生活和市郊农业生活用自然的方式结合起来。因为“绿道”的存在,不少自发的城乡活动会在这里举行,使得卢布尔雅那城乡居民的交流变得更为密切。

 

在这里
寻访城市的历史记忆

   

在城市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绿道”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欧美城市中的景观轴线、林荫大道为特征,如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

 

第二阶段,“绿道”以建设非机动车及行人使用的休闲型城市步道为主,目前在各国城市建设中都十分流行,在中国城市更是方兴未艾;第三阶段,即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城市绿道在原来的基础上向生态环境优化、人文遗产保护等多目标、多功能方向拓展。
   

在卢布尔雅那,“绿道”环线建设正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全面过渡,围绕“绿道”的文化产业布局也在次第展开。首先是展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战期间,法西斯军队曾绕着城市边缘区域设置铁丝网将市民围困起来。解放后,市民就以绕行铁丝网的方式来庆祝卢布尔雅那重获自由。1968年,“绿道”环线在保护大量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建成主体部分,1985年进一步完成整体道路建设。

 

在细节上,“绿道”环线共选择了102处节点,每一处节点面积大约在20-50平方米之间,安放了由斯洛文尼亚建筑设计师设计的102根纪念性八角形石柱,用以纪念解放军摧毁敌方堡垒、人民重获自由的时刻。这些节点配以座椅等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休息、历史记忆和交流场所。
   

作为曾经人们抚平战争创伤的象征,今日的环线更具有了当代的意义,也就是成为沟通城乡的功能型城市景观带,让人们在行走中寻访城市的历史记忆。

 

官民协商
共保“绿岛”和谐

   

因为“绿道”环线联结起城市与城乡结合区域的众多景观,其本身也是一个环状的城市公园,“绿道”就自然成为游客来访卢布尔雅那的必到之地。
   

可以发现,“绿道”环线穿越格洛维克丘、城堡山,洛兹尼克山、西森斯基丘以及梯沃里公园等大片林区,使得城市中的居民很容易进入令人向往的自然风光地带,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登山、宿营等户外用品产业链。而“绿道”环线的另外一个部分则和一些居住区融为一体,在发展餐饮、零售等商业上颇有前景。
   

在倡导市民健康生活方面,“绿道”环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卢布尔雅那冬季多雪,每年冬天,“绿道”环线的一些路段会向公众提供越野雪橇滑行路线,成为了该市冬季户外运动的最大亮点。

 

到了每年的5月9日,也就是卢布尔雅那解放纪念日,卢布尔雅那市民会组织起来,沿着“绿道”环线进行竞走比赛,享受春夏之交的美丽风光。另外,绿道沿线的一些湖泊区、山区也会定期举行节庆活动,如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船只设计者会在克赛泽湖举行交流会和船只造型比赛。
   

但是,“绿道”发展中问题也同样存在。由于开发压力的存在,“绿道”环线的居住区部分已有住宅楼侵占“绿道”两侧绿色缓冲区域的现象。市政当局的做法是尽量通过置换方式,引导该地区成为标准密度居住区,从而保证“绿道”环线旅游度假产业的健康、平衡发展。
   

政府管理之外,“绿道”环线的自治化管理也值得一提。目前,环线由卢布尔雅那市民团体“塞瓦尔”负责日常维护,并接受卢布尔雅那市议会的资助。团体负责商议环线的具体管理标准,如禁止机动车、骑马等。之所以立这些约束条件,主要都是考虑到“绿道”环线主体使用者———步行居民的安全。此外,政府还会通过与民间团体的定期协商确定未来几年“绿道”环线建设的重点。
   

因国情、市情、民情不同,卢布尔雅那的城乡基建网络经验,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城乡规划与建设。但是,卢布尔雅那通过建设成本较低的“绿道”环线,盘活了当地的城乡关系,形成互惠型城乡基建网络,对中国城镇化以及特大城市重点区域发展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