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推一带一路,中国如何培养外国精英
分享至:
 (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理 2015-05-27 13:03
摘要:人们总是将目光投向中国援外的基建项目,而了解援外培训的人少之又少。事实上,援外培训一直是中国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张王牌。

看的见的是产能输出,看不见的是软实力竞争。除了在“一带一路”国家推进产能合作,北京还在酝酿专项计划增加中国在沿线国家的软实力。“上海观察”获悉,由商务部牵头的“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专项计划”将瞄准“一带一路”所在国家的未来精英,今年首批挑选全国26所大学,计划招生270人。

 

和为外国来华留学生提供的政府奖学金不同,新的专项计划更看重参与者未来成为领袖的潜质。一名纳入招生名单但不愿具名的大学项目负责人说,“以前中亚和非洲国家的高官子女都去了美国和英国,现在这个项目就是瞄准这些未来的地区精英,不论是政界还是商界。”

 

人们总是将目光投向中国援外的基建项目,而了解援外培训的人少之又少。事实上,援外培训一直是中国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张王牌。商务部援外司副司长俞子荣说,下一步将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重点受援国的援助力度。新增援助资金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倾斜,重点项目就包括人力开发合作。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援外培训成为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途径。援外培训并不是普通的学历教育,商务部一直是援外培训的牵头单位。地处北京北部的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自1998年即开始执行援外培训任务,培训主题涵盖经济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开发等三十多个领域。除了这个基地外,散布在全国多所高校也是援外培训的基地。

 

在最高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下,新的援外人才专项计划得以迅速启动。由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经参处和教育处遴选推荐后,在全国精选的26所高校中主要完成硕士阶段培训,另有一小部分将被授予博士学位。

 

习近平在非洲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中国加大援外培训力度的直接推动力。“埃塞俄比亚的总统就是中国培养的,现在对中国非常友好,”上述大学负责人称,以后中国会培养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精英。埃塞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是北大留学生,1977年至1991年他在北京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曾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进“天价早餐”,达成中哈产能合作计划的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也有在华留学经历。马西莫夫曾在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学习。

 

中国只是国际领袖培养的后来者,美国国务院长期以来资助各种国际领袖培养计划。以1978年为纪念已国参议员和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先生的奖学金项目为例,招生启事明言邀请年轻有为、且具领袖潜质的中层专业人员赴美。如今非洲和南亚很多国家的精英,也多有旅英旅美的经历。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提供的数据显示,如今中国提供给非洲国家的政府奖学金名额每年超过7300个。此外,中国给五十个非洲建交国家每年培训近万名官员或者技术管理人员。他说,“我们现在办这种面向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培训班,一年不少于一百个班。”

 

华盛顿的全球精英培训体系的确成功对外输出了价值观。显然,北京也注意到了这种力量。

 

林松添给笔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就非常致力向中国学习,非常钦佩中国的党和政府,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13亿人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很多官员自愿跑到中国来偷偷学习。有一个总理经济顾问,为了到中国来学习改革开放,拿因私护照到中国来直奔深圳、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去跟当地的人员交流学习,问问你们是怎么发展经济的,怎么招商引资的,怎么把人吸引来又留住的。

 

不过,中国也要小心那些很难传到国内的非议之声,提防别有用心的人给中国扣上输出中国模式的帽子。笔者去年在非洲参加调查记者峰会期间,遇到的埃塞俄比亚记者诘难北京,“我们的部长去你们那学了一圈,结果就开始学你们了。”言谈之间,剑指中国对外输出的了某种道路。

 

那时候我还没有听过林松添司长的故事,其实这位部长的故事还有下半段:埃塞俄比亚最后没有完全照搬中国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既借鉴东方的发展理念,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致力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国家发展道路。

 

这,当然也是北京所希望看到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编辑:洪俊杰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