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巨幅水墨中探索传统精妙意趣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7-01-02 13:54
摘要:“笔墨·求索:潘公凯水墨艺术展”亮相中华艺术宫,展览至2017年5月7日。

潘公凯身兼艺术家与理论家二任,曾连续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担任院长,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美术界颇有影响。新近完成的《中国笔墨》一书,将“笔墨”这一中国绘画的核心观念与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宏观的历史考察,揭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演化过程。潘公凯在其当代水墨艺术实践中,更是践行着自己在理论上的学术主张。他在对笔墨传统进行深入理解参悟的基础上,坚持以笔墨书写的方式直抒胸臆,展现品性。在巨幅作品的挥洒创作中,探寻传统温厚文雅的精妙意趣。

2010《仲夏之梦》

2014《清香图》


本次展览以“笔墨·求索”为主题,策展人沈揆一、杨杰充分考虑和利用展场高大宽阔的空间,适度进行重组和分隔。展览包括“课徒:笔墨探源”和“创作:笔墨拓展”两个篇章,第一部分以六个“影像空间”的形式,展示潘公凯以“课徒”这一传统的学习传授模式与古代大师对话,透过对笔墨规律法则的理解和把握,领悟古代文人画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格调。第二部分则全面展示了潘公凯近年来对笔墨形式语言的执着探索和结体图式上的拓展。潘公凯认为,中国的文人画之所以在元以后的绘画史上被视为传统的主线,就是因为文人画的知识分子特征,或称“精英性”。就像交响乐培养了音乐爱好者欣赏交响乐的耳朵一样,文人画也培养了中国文化人欣赏文人画的眼睛,在这个作者和欣赏者互相培育的过程中,笔墨成为一个关键的联络中介。

2007《新放》


此次展出的水墨作品大都尺幅巨大,是大写意中国画在当代发展转型的一种探索与可能。潘公凯认为,原先中国画的观赏功能主要是把玩,所以大都是“小笔小墨”,但现在中国画的观赏功能主要是在现代的大型公共空间里展示,所以要用“大笔大墨”。“我的想法是要发挥笔墨的优势,又不能因此而使中国绘画局限在案头把玩的状态。我要设法让笔墨适应今天的艺术观赏方式,可还是能跟笔墨原有的传统价值评价标准对接得上。”


值得一提的是,潘公凯曾于2006年在上海美术馆举行过题为“静水深流”的大型作品展,同时也是2010年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展陈总策划与总设计。


本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和潘公凯艺术工作室联合主办。

题图来源:中华艺术宫提供 图片编辑:周寅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