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招生不到500,报名接近5万,艺考报名“百里挑一”究竟该忧该喜?
分享至: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19-01-20 09:04
摘要:在专业人士甚至校长眼中,其中过多的泡沫或言水分,并不令人乐见。面对舞美专业爆冷大热,连院长也说要避免投机取巧,“冷专业”不应成为拿到文凭或钻演艺圈的跳板。

招生计划484人的上海戏剧学院,今年报考人次创纪录地定格在45884,同比增长约50%。其中,美术类专业报名人数更是达到往年4倍。对此,校方承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报上名。而对更多报考其他艺术院校的考生来说,因为一个第三方报名平台的故障,曾经的“最美考试季”,一度成了“最难报名季”……

 

艺考报名“爆表”,究竟该忧该喜?

 

从基本面上讲,城市艺术氛围提升、全民艺术素养提升,越来越多学子追逐艺术之梦,考入各级各类艺术院校,接受高等学府美育,培育为文艺青年人才,是国家文化艺术事业之盛,乃大好事。但应看到,招生计划根据经济和社会需求而制定,根据师资和学科水平而制定,近年来艺术类招生计划并没有爆发式增长,不论多少人报考,最终通过考试的人数基本保持稳定。真正大幅变化的其实是报录比,以上戏为例,最近3年,报名者从21782人次增至30929人次,年年在万位数上创新高。而招录计划,仅同比略增20人。今年四五百人的计划数,只是四五万人报考数的零头。

 

关于艺考,许多人想到一张张美丽脸面、一幅幅美丽画面……2018年,最受关注的上戏表演类专业只招50人,但实际报名数达6317人,淘汰率已高于“百里挑一”。在专业人士甚至校长眼中,其中过多的泡沫或言水分,并不令人乐见。面对舞美专业爆冷大热,连院长也说要避免投机取巧,“冷专业”不应成为拿到文凭或钻演艺圈的跳板。

 

一部分非理性报考,出于一种“成见”。社会上不少人觉得,文化课不太好的学生就可以学艺术。但事实上,上戏曾出现艺考专业成绩第一的考生,因学校划定的高考资格线较高,未能达标而“出局”。今年上戏新增的戏剧学以及艺术管理专业,都招收高考成绩达到普通类一本线以上考生。在可以期许的未来,除戏曲和舞蹈等专业外,上戏考生文化课成绩可能都要过“重点线”。

 

另一部分非理性报考,来自所谓“明星梦”。似乎考进艺术院校,就意味着走上了灿烂的星光大道。现实当然大相径庭。从艺考到成才,即使科班出身,大约还要10年、15年到25年的成长期——你,真的愿意为此付出青春和终身吗?

 

不能不说,相当一部分人,在初入考场时就存在一定动机和路径的偏差。对于艺术生,从“玩命的中学”,到“快乐的大学”,再到“造星的人生”,这绝不是合理的逻辑。学艺难道不是寒窗苦吗?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真心诚意要走这一条路的。面对追梦的艺考生,作为供给侧的国内艺术院校,教学质量和培养能力是否匹配呢?

 

栽培艺术人才,不同于“满堂灌”的传统大课,往往是“手把手”“一对多”,言传加之身教,更显出“名师出高徒”的价值。当艺术类高等教育需求日盛,高校更不能头脑发热、盲目扩招,而应确保艺术生带教与指导有充分的师资支撑,并有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培育环境和相适应的学科建设水平。在艺术上,看增长数量,更看增长质量。

 

供给侧的另一面,也与选拔渠道和人才入口相关。以往,从“潜规则”到“暗箱操作”,艺考带着被社会诟病的风险。教育部不止一次发文,不断健全艺术类院校招考体制机制。《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0年起高校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开始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一般不再组织校考。收紧各校艺考的“自主性”,确保公平公正选人选材。这或许也是今年美术生挤爆“末班车”的因素之一。

 

从“严进宽出”到“严进严出”,不论“入口端”还是“出口端”,都该严格把控人才培养全程与教育供给质量。当国内艺术生成色十足、含金量远超含水量,那么报考者持续大增无疑会是一件值得称道的盛事。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