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青年刘少奇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之路的
分享至:
 (14)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斌 唐莲英 2018-12-02 06:29
摘要:青年刘少奇是如何确立共产主义理想的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他的信仰一经确立,便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他曾说过:“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终身的事业。我们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为了别的。”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仍不忘誓言:“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 而上海外国语学社正是刘少奇青年时期从事革命实践并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起点。

 

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正在就读高等小学的刘少奇得知消息后非常愤恨,积极投身反袁斗争,并写下“誓雪国耻,勿忘国耻”的血书。青少年时期的刘少奇面对“国家沦陷”和“人民困难”,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中引起巨大的震撼,他们从“苏俄模式”中看到改造中国社会的希望,掀起了向苏俄学习的热潮。刘少奇在1920年10月在长沙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同月来到上海加入外国语学社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俄语,为赴苏留学做准备。1921年春,刘少奇为进一步学习苏俄十月革命经验,从上海出发远赴莫斯科留学,并于同年冬天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思想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蜕变。

 

在“五四运动”中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于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一个“耕读之家”。少年时期的刘少奇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深感痛惜。于是,他通过参加反对“二十一条”、反对“袁世凯复辟”、驱逐汤芗铭运动等反帝和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活动,逐渐成长为一名民主主义者。

 

在五四运动中,刘少奇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消息传到长沙,刘少奇与同学一起参加罢课游行,宣传爱国主义、抵制日货,声援北京学生运动。随后,刘少奇又奔赴学生运动中心——北京,参加了营救京津地区著名学生领袖马骏的运动。来到北京,刘少奇才真切感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才真正开始与社会主义者接近。刘少奇回忆说:“参加了当时有名的学生运动,此时我才开始读到很少社会主义的小册子和文章,即与社会主义派的人物接近。”

 

参与社会革命之余,刘少奇仍在寻找救国之路。他在北京听说法华教育会正在组织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但因无法筹集路费未能成行。后经法华教育会负责人李石曾等人的建议,刘少奇决定先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继续他的留法勤工俭学计划。育德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期间,这所学校是同盟会在河北地区的秘密活动地点。五四时期,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办报刊介绍国内形势、俄共和十月革命等情况,在校内还可以看到《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期刊。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曾先后来到这里组织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育德中学自由、进步的思想氛围对刘少奇的思想影响很大。

 

1920年6月,刘少奇从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毕业,赴北京寻求赴法勤工俭学机会,因未筹到资金再次受挫。1920年8月,刘少奇返回长沙后得到船山学社贺民范可以介绍去苏俄学习的消息。经历五四运动洗礼的刘少奇对苏俄充满向往,于是他放弃赴法勤工俭学的想法,决定留学苏俄。

 

在上海外国语学社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时期是刘少奇共产主义信仰确立的关键阶段。刘少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期间不仅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的实践活动,主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加速了他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

 

上海外国语学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9月发起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所“党校”,地址在渔阳里6号,其主要目的是为输送革命青年赴苏俄学习做语言和知识上的准备,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培养干部。在中共早期组织创建时期,上海外国语学社以“合法”身份公开活动,这对于吸引进步青年加入党团组织,以及掩护中共早期组织的革命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校由早期共产党员杨明斋负责,并由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俞秀松担任秘书。上海外国语学社设有俄、英、法、日语班。其中,杨明斋、库兹涅佐娃、马马耶夫以及王元龄教俄文,李达教日文,李汉俊教法文,袁振英教英文,斯托比尼教世界语。学校除了教授外语以外,还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程,教材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以及李汉俊翻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学校每周举行报告会或者演讲会,中共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等经常受邀给青年学生演讲。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并开始发起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1920年10月,毛泽东收到陈独秀寄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后,立即同贺民范等筹建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月,刘少奇经长沙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刘少奇由贺民范和长沙俄罗斯研究会介绍去上海,进上海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与刘少奇一道从长沙到上海的还有彭述之、吴先瑞、谭明德、刘汗芝、周庠、董漱清等人。

 

刘少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非常努力地学习俄语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在校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及《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劳动界》、《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进步报刊,这对于他最终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基础。据刘少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的同学肖劲光回忆:“少奇同志一心扑在学习上……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见他的时候,多时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中国革命问题。”

 

同时,刘少奇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上海中共早期组织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社会革命活动。由于上海外国语学社一般半天上课、半天自修或做工,刘少奇便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工厂宣传马克思主义或者做工。他有时还去小沙渡劳动补习学校讲课,或者在中俄通讯社(后改名为华俄通讯社)承担撰写、油印、收发等工作,在这里他可以接触到关于苏俄情况的最新消息。刘少奇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一方面他尝试在工厂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发动工人;另一方面他深入社会,调查和了解工人状况,帮助建立基层工会组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加深了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知,他开始自觉的把自身命运与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因此,上海也成为刘少奇信仰共产主义,走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第一站。

 

留俄与共产主义理想的确立

 

通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期间的学习,刘少奇在初步具备语言和知识的基础上成为第一批由团组织选派赴苏俄学习的团员。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刘少奇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苏俄开展革命斗争的经验,并在思想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在东方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莫斯科东方大学,全称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位于莫斯科普希金广场附近的高尔基大街,是一所专门为培养训练苏俄东部各少数民族和各殖民地国家革命干部而设立的高等院校。1921年4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俞秀松被推举为青年共产国际二大代表,赴莫斯科参加会议,同时他还肩负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留俄学生代表,负责与苏俄接洽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派送学生留俄事宜。俞秀松到达莫斯科不久便发来电报:“一路平静,某人(指列宁)表十分欢迎”。于是外国语学社的学生开始分期分批地出发,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留学学习。

 

为了学习苏俄十月革命的经验,1921年4月,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十几人从上海出发,经日本长崎、海参崴、伯力、海兰泡、赤塔、伊尔库次克,耗时三个多月,最终于7月9日到达莫斯科,成为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的第一批入学的学生。刘少奇说:“我跟任弼时一路,一九二一年春天到了海参崴。从那里坐火车到莫斯科整整走了三个月,在火车上,没有煤炭烧,就烧木材,没有了木材,还要坐火车的人到山上去背,背回来以后才能开动火车……那时莫斯科办了一个东方大学,我们去上学的时候是头一班。”

 

1921年8月3日,刘少奇正式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史、《共产主义ABC》、政治经济学等等。通过这次留学经历,刘少奇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刘少奇说:“当时我们学得不多,倒是我自己的革命人生观开始确定了。懂得组织上的一些东西,讲纪律、分配工作不讲价钱、互相批评、一切服从党,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种的很深。”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同年冬天,莫斯科东方大学旅莫支部成立,刘少奇与罗亦农、彭述之、卜士奇等一起,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完成了早期思想的转变,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刘少奇一生坚持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刘少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正是近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的生动写照。正如刘少奇所言:“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党员,为了党,为了社会进化与人类解放,为了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共同长远的利益而奋斗到底,直至终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是最值得的”。刘少奇不忘初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